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左眼见飘心中喜叁 > 第九十六章怒江佤族飘(一)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林砚在昆明潘家湾文化市场的旧书摊前蹲了整整三个小时,指尖拂过泛黄纸页上模糊的手绘地图时,指腹突然传来一阵细密的刺痛。那是一张民国二十年的《滇西怒江流域考察图》,边角被虫蛀得残缺不全,唯有怒江干流用朱砂勾勒出一道狰狞的弧线,在北纬 26 度附近突然岔出一条从未标注在任何官方地图上的支流,支流尽头用佤文写着三个扭曲的符号 —— 后来她才知道,那是 “魂归谷” 的意思。

    “这图卖不得。” 守摊的白族老人把水烟筒在青石板上磕得邦邦响,烟锅里的火光明明灭灭,“去年有个上海来的教授买了同款,带着四个学生进怒江,最后只有驮行李的马回来,马背上还挂着半块染血的佤族银饰。”

    林砚却把身上所有的现金都拍在摊上。作为国内顶尖的人文地理摄影师,她见过亚马逊雨林的食人鱼群,闯过撒哈拉腹地的无人区,却从未有一张地图能像这样让她心跳加速。地图右下角有行褪色的钢笔字:“佤族飘写林,砚者寻魂处”,这行字像一道魔咒,让她想起三个月前收到的匿名包裹 —— 里面只有一片带着焦痕的佤族织锦,织锦上绣着与她名字 “砚” 同音的佤族图腾。

    出发前,她在云南省社科院找到研究佤族文化的陈教授。老人翻出珍藏的《佤族创世史诗》,指着其中一段古佤文说:“‘飘写林’是佤族传说中的圣林,每棵树下都埋着部落勇士的头骨,他们的灵魂会变成‘飘写’—— 也就是我们说的瘴气,守护着峡谷里的秘密。” 陈教授突然压低声音,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的佤族少女戴着银项圈,手里捧着的陶罐上,赫然印着与匿名包裹中织锦相同的图腾。

    “这图腾属于怒江深处的‘巴饶克佤’,” 陈教授的手指在照片边缘摩挲,“他们世代居住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云雾里,六十年代地质队曾试图接近,结果罗盘全部失灵,队员们在林子里转了七天七夜,最后靠跟着野猴才走出来。” 林砚注意到照片右下角的日期是 1958 年,拍摄者署名处被墨水涂成了黑块,只有一个 “砚” 字隐约可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丙中洛镇,林砚站在怒江第一湾的观景台上,看着碧绿的江水像巨蟒般缠绕着黛色的山体。雨季刚过,峡谷里弥漫着湿冷的雾气,远处的嘎娃嘎普雪山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她按照陈教授的嘱咐,在镇口的老磨坊里找到了佤族向导岩龙。

    这个皮肤黝黑的佤族汉子正用竹筛过滤青稞粉,腰间挂着的佤族长刀鞘上镶嵌着七颗野猪牙。“你要去飘写林?” 岩龙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他把筛好的青稞粉倒进陶罐,眼神突然变得锐利,“我爷爷就是守护飘写林的‘魔巴’(佤族巫师),1958 年跟着一群汉人进山后就再也没回来。”

    林砚的心猛地一沉,她从背包里拿出那张旧地图和染血的织锦。岩龙看到织锦的瞬间,手里的陶罐 “哐当” 一声摔在地上,青稞粉撒了一地。“这是我奶奶的嫁妆!” 他抓起织锦,指腹在焦痕处反复摩挲,“1958 年那些汉人里,有个女的戴着和你一样的银镯子,她临走前把这个交给我奶奶,说要是有一天她的后人来寻,就带着去飘写林找她。”

    林砚下意识地摸了摸手腕上的银镯子 —— 那是母亲临终前留给她的遗物,内侧刻着一个极小的 “砚” 字。她突然想起母亲生前总是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发呆,照片里的年轻女子站在雪山下,笑容灿烂,手腕上也戴着同款银镯子。

    出发前夜,岩龙带着林砚去了丙中洛的重丁教堂。月光透过彩色玻璃窗,在斑驳的木地板上投下诡异的光影。岩龙点燃三炷香,插在教堂角落的佤族神龛前 —— 那是用整段香樟树雕成的,上面刻满了佤族的太阳历图腾。“飘写林里的瘴气会让人产生幻觉,” 岩龙把一包黑色的药粉塞进林砚手里,“这是用佤族‘神草’磨成的,遇到瘴气就撒在火堆里,能保你清醒。”

    林砚注意到神龛上放着一个生锈的铁皮盒,里面装着半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男子穿着军装,怀里抱着一个佤族婴儿,背景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这是我爷爷和年幼的我父亲,” 岩龙的声音带着哽咽,“1958 年那些汉人里,有个地质学家是我爷爷的朋友,他们一起去飘写林寻找一种能治百病的‘岩蜂蜜’,结果……”

    第二天清晨,林砚和岩龙背着三十公斤的装备,沿着怒江支流的羊肠小道出发。路面最窄处不足半米,外侧就是数百米深的悬崖,江水在谷底咆哮,卷起白色的浪花。岩龙手里的砍刀不停地劈砍着挡路的荆棘,刀鞘上的野猪牙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小心‘鬼招手’!” 岩龙突然拉住林砚,指着前方一棵歪脖子树。那棵树的枝干扭曲成诡异的形状,树枝上挂着十几条褪色的经幡,经幡下面缠着几根白骨。“这是佤族的‘警示树’,” 岩龙压低声音,“说明前面有塌方区,去年有个傈僳族猎人在这里被落石砸中,尸体到现在还嵌在岩石里。”

    林砚举起相机,镜头里突然出现一只色彩斑斓的小鸟。那小鸟不怕人,径直飞到她的肩膀上,啄了啄她的背包。“是‘魂鸟’!” 岩龙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佤族传说中,魂鸟是死人的灵魂变的,它跟着谁,谁就会被死神盯上。”

    话音刚落,头顶突然传来 “轰隆隆” 的巨响。林砚抬头一看,只见数十块巨石从山顶滚落,像冰雹般砸向江面。岩龙一把抓住林砚的手腕,拽着她跳进旁边的山洞。山洞里弥漫着刺鼻的硫磺味,地面上布满了暗红色的印记 —— 岩龙用手指蘸了蘸,放在鼻尖一闻,脸色更加难看:“是血,而且是新鲜的人血。”

    山洞深处传来微弱的**声。林砚打开手电筒,光束中出现一个穿着迷彩服的男子,他的左腿被巨石压住,鲜血染红了裤腿。“你们是谁?” 男子的声音沙哑,“我是地质勘探队的,我们队里有个人被佤族‘鬼师’抓走了,说要用来祭祀‘山神’。”

    岩龙听到 “鬼师” 两个字,身体突然颤抖起来。“我爷爷就是最后一任鬼师,” 他蹲在男子面前,从背包里拿出草药,“1958 年那次勘探,我爷爷为了保护飘写林里的‘神树’,和地质队的人打了起来,结果……”

    三天后,林砚和岩龙终于抵达飘写林的边缘。这里的树木高达数十米,枝叶交错,阳光根本无法穿透。林子里弥漫着淡蓝色的雾气,岩龙说那就是佤族传说中的 “飘写”,吸入过多会让人产生幻觉,甚至发疯。

    “把药粉撒在火堆里,” 岩龙点燃火把,将黑色药粉撒在火焰上,“这样飘写就不敢靠近我们了。” 药粉遇到火焰,发出 “滋滋” 的声响,散发出一股奇异的香味。林砚深吸一口气,突然觉得眼前的景象变得清晰起来 —— 她看到树干上刻满了诡异的图腾,和匿名包裹中织锦上的图案一模一样。

    “这些图腾是佤族的‘生死符’,” 岩龙指着其中一个图腾,“这个是‘生符’,代表着山神的祝福;那个是‘死符’,谁要是碰到,就会被山神带走。” 林砚注意到,所有的死符都指向林子深处的一棵巨大的榕树,那棵树的树干上缠着数十条彩色的布条,布条下面挂着十几个陶罐。

    他们沿着图腾指引的方向前进,越往林子深处走,雾气越浓。林砚的相机突然开始疯狂闪烁,镜头里出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 —— 那是一个穿着佤族传统服饰的女子,她的脸上涂着红色的颜料,手里捧着一个陶罐,正对着榕树跪拜。

    “是‘祭师’!” 岩龙压低声音,“她在准备祭祀仪式,我们得赶紧阻止她,不然被抓的人就没命了。” 他们悄悄靠近榕树,躲在一棵古树后面。林砚举起相机,对准祭师按下快门,闪光灯亮起的瞬间,祭师突然回过头来 —— 林砚的心脏几乎停止跳动,那张脸,竟然和她母亲年轻时的照片一模一样。

    “你们是谁?” 祭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她看到林砚手腕上的银镯子,眼睛突然睁大,“这个镯子…… 你是‘砚’的后人?” 林砚点点头,从背包里拿出母亲的照片。祭师接过照片,眼泪突然流了下来:“她是我的姐姐,1958 年跟着地质队来这里,为了保护神树,被当时的鬼师 —— 也就是岩龙的爷爷,变成了‘飘写’,永远困在了这片林子里。”

    岩龙听到这里,突然跪倒在地,对着祭师磕了三个头:“对不起,是我爷爷错了。” 祭师扶起岩龙,指着榕树的树洞说:“里面有个铁皮盒,是你姐姐留下的,她说要是有一天她的后人来寻,就把这个交给她。”

    林砚走进树洞,里面漆黑一片。她打开手电筒,看到一个生锈的铁皮盒放在树洞里,盒子上刻着一个 “砚” 字。她打开盒子,里面装着一本日记和一张完整的地图。日记的第一页写着:“1958 年 7 月 15 日,我终于找到了飘写林,这里的神树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我要把它的种子带出去,救治更多的人。”

    根据日记的记载,林砚和岩龙来到飘写林深处的魂归谷。这里是怒江支流的源头,谷底有一个巨大的溶洞,溶洞里布满了钟乳石,钟乳石的形状竟然和佤族图腾一模一样。

    “这就是佤族传说中的‘山神宫殿’,” 岩龙指着溶洞中央的石台,“石台上的陶罐里装着神树的种子,1958 年你母亲就是为了保护这些种子,才被我爷爷变成飘写的。” 林砚走到石台前,看到陶罐上刻着一行佤文,岩龙翻译道:“‘砚者归处,魂归自然’,这是你母亲刻的。”

    突然,溶洞里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林砚抬头一看,只见溶洞顶部的岩石开始脱落,江水从裂缝中涌进来。“是山体滑坡!” 岩龙拉着林砚往洞口跑,“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不然会被埋在里面的。”

    就在他们快要跑到洞口时,林砚突然看到石台上的陶罐在发光。她挣脱岩龙的手,跑回石台边,抱起陶罐。就在这时,她看到陶罐里的种子开始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这是神树的种子!” 林砚激动地说,“我母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他们抱着陶罐跑出溶洞,身后的溶洞瞬间被江水淹没。林砚回头望去,只见飘写林里的雾气开始消散,阳光透过枝叶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岩龙指着远处的雪山说:“看,山神显灵了,它在祝福我们。”

    林砚举起相机,对准雪山按下快门。照片里,雪山的轮廓像一个巨大的佤族图腾,图腾的中央,隐约出现了母亲的笑容。她知道,母亲的灵魂终于回到了她热爱的这片土地,而她,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

    回到丙中洛后,林砚把神树的种子交给了陈教授。经过科学研究,神树的种子里含有一种能治疗癌症的成分,为医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那张旧地图和日记,被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成为研究佤族文化和怒江地质的重要资料。

    岩龙继承了爷爷的职位,成为飘写林的守护者。他在飘写林的边缘建立了一个生态保护站,向游客宣传佤族文化和环保知识。每年的佤族新米节,他都会带着村民去飘写林祭祀神树,祈求山神的祝福。

    林砚则成为了一名佤族文化的传播者。她出版了一本名为《怒江佤族飘写林探秘》的摄影集,里面记录了她在怒江的探险经历和佤族的风土人情。摄影集的扉页上,印着母亲的照片和那句佤族谚语:“山是佤族的根,水是佤族的魂,树是佤族的神。”

    一年后,林砚再次回到怒江。她站在飘写林的边缘,看着岩龙带着孩子们在神树下种树。阳光洒在孩子们的脸上,他们的笑容像神树的叶子一样灿烂。林砚知道,母亲的愿望不仅实现了,而且会永远传承下去,守护着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