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日不落天唐 > 第四十八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李世民又听到乞丐皇帝这个词,忍不住问道:“乞丐皇帝朱元璋?是当过乞丐还是?”

    “乞丐出身,小时候他家里是地主的佣户,后来父母死了甚至都没地安葬,去当过和尚、当过乞丐,最后投军。他的出身可以说得上是皇帝地板砖,没有任何一位皇帝的出身能比他更低的了。”

    李世民也被朱元璋的出身给勾引起了兴趣,“乞丐当皇帝?有意思,你仔细一点说说是怎么回事。”

    他也是打天下的人,他想知道从一个乞丐一步步走到万人之上的皇帝,这背后到底是多大的机遇和个人实力、努力啊?

    “哦,那我从元末开始讲吧。南宋之后,蒙古人因为疆域太大治理不过来就分封诸国,我们这中华地区的蒙古汉国叫元朝。草原人的政权,相比于我们中原的各种制度,突出的就是一个潦草,元朝学了我们中原朝廷的税法,但是却选择了包税制度,将地区的课税给下面官员或者私人承包,元朝朝廷只收取固定税额。加上他们政权交接混乱,国柞163年却经历了15个皇帝,所以才百年出头之后,就到了王朝末期。”

    包税制度……长孙无垢开口问道:“元朝的包税,是指将一整个地区的所有课税,都交给私人承包?”

    陆离点点头:“嗯,所有课税,下面承包的人怎么收的元朝朝廷不管,他们只管自己该到手的那一份。”

    李世民摸了摸下巴,嗯,很符合草原政权的潦草操作。

    中华大地上次包税制度,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法时期吧?将特定的商业活动给私人承包,再从承包商手上收取固定税额。

    秦国好歹只是特定商业活动,你元朝就直接把整个地区全包了?不关心下面百姓的死活了……嗯,也不对,草原人是这样的,什么时候关心过下面的死活了?

    只能说一脉相承,那怕入主中原了也没能改掉这种习惯。

    陆离继续说到:“朱元璋出生在天灾人祸不断的元末,他家那片地区刚好出现了瘟疫和饥荒,父母和兄长接连去世,他为了活命就出家去当了和尚。可后来寺庙也因为饥荒断粮,他就只能去当乞丐,当乞丐当了几年,正值当时元朝各地四处起义造反,他村子里的发小就邀请他加入起义军。在军中,他靠着个人实力的突出表现得到了起义军首领的赏识,并且相貌堂堂,又娶到了起义军首领的女儿。”

    “后来他们起义军的首领病逝,他接手了新首领的位置,组建了新的核心班底,重用勇猛厉害的同乡发小。同时注重占领地区的恢复生产,纪律严明。又听取了手下谋士的意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隐而不发,避免被元朝军队重点照顾,得到了充分的发育时间和空间。他从参军到建国明朝一统九州,用了近20年时间,而具体的发展路线这我就不太熟了。”

    李世民听完之后,琢磨了好一下才说道:“这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有点意思,躲在别的起义军身后,审时度势挺厉害的……”

    他父皇李渊在晋阳起兵也不是在初期就打出造反的旗号的,而是得到了足够的决定性条件——诛杀了碍事的副手、和北边的突厥谈好了条件甚至还薅到了不少战马、打着预防突厥和叛军的旗号凑齐了足够的军队,这才打出“废庸立明,匡扶代王,匡扶隋室”的旗号。

    而这个拥立隋炀帝之孙、留守长安的代王为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的旗号,也为他们的一路进军减轻了不少阻碍,得到了很多隋朝旧臣的支持。

    而他们也确实说到做到,拥护代王为隋恭帝,遥尊远在江都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只不过到后面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了,他父皇才让隋恭帝禅让,自己称帝上位……

    都是主打一个审时度势,努力降低自己的造反掌权的难度。

    “审时适度也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啊。”

    陆离说到:“我想起了后世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个故事,虚假的聪明一看书就学会了,而真正的聪明是在该读书的年纪努力读书。”

    长孙无垢微微点头,认可了这句话:“确实。”

    李世民问到:“然后呢?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是病逝了吗?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太子之位没落到他头上?他怎么就北平800亲兵奉天靖难了,为了造反而造反?”

    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别人随便怎么说,在他自己看来他就是纯粹为了自保,并非为了造反而造反。毕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要在践行时杀他了,他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等死呢?

    陆离大致明白李世民的想法,摊手说道:“史料记载朱棣是被逼的,与殿下你一样,只为自保。”

    “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病逝,朱标长子朱雄英早逝,他就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子。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然后他一上位,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削藩,甚至逼的一位素有贤名的亲王举家自焚……”

    把亲王逼得举家自焚……李世民脸色古怪,随后关心的问到:“到了这明朝,后世人还是没解决掉藩王问题吗?”

    都到明朝了,还需要削藩?作为皇帝的儿子,藩王得到厚赏无可厚非。后面的皇帝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利想要削藩也很正常,但是逼得亲王举家自焚,就未免有点太过分了吧,这哪里是在削藩啊,这是在直接削人头啊……

    更别说,李世民他自己也有儿子啊!所以他立即对于藩王这个事情上心了起来。

    陆离停下来思考。

    毕竟他写的是唐朝又不是明朝的小说,没写到这部分,他也没去仔细查阅相关的资料,只是在别人的小说里看到过怎么处理而已……

    思考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到:“明朝藩王的事情比较复杂,朱元璋知道不能重文轻武,不然会重蹈宋朝的覆辙,也不能让武将拥兵自重,又不能让藩王像汉朝和晋朝那样主弱臣强导致藩王之乱。于是他就大肆分封藩王,削减藩王封地大小,同时只给予藩王封地军事监督权,限制其亲卫规模,不给封地治理权,想着靠皇室血缘枢纽来维护朱家王朝,拱卫皇帝。再具体的我就不太记得了。”

    “这制度也没啥问题……”李世民纳闷了,“削减封地大小,同时只有封地军事监督权,那这有什么好削的,至于这么急吗?一上位就动手……”

    眼看着李世民因为自身实力太强太自信,而导致他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长孙无垢开口轻声问道:“这个朱允炆登基时多大?”

    她这一开口,李世民一瞬间就明白了什么,转而说到:“对!观音婢说的没错,是不是这个朱允文太年轻了,而他的这些叔叔们有的战功赫赫,可能会严重的威胁到他?”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