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1992:从菜市场开始 > 第五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翌日,天刚蒙蒙亮。

    李家的气氛,与昨日的剑拔弩张截然不同,转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混杂着期待与不安的宁静。

    李大山今天破天荒地没有去厂里上早班,而是请了假。他坐在饭桌的主位上,一言不发,一口一口地喝着碗里的小米粥,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却时不时地瞟向儿子的房门,仿佛那扇门后藏着一个即将引爆的定时炸弹。

    张桂英则在厨房和客厅之间来回忙碌,一会儿给儿子碗里添个荷包蛋,一会儿又问他粥够不够烫。那份小心翼翼的殷勤,和藏不住的焦虑,让她看起来像一只守护着鸟巢,却又害怕雏鸟掉下去的母鸟。

    他们一晚上都没睡好。

    那个“月入七百五”的数字,像烙铁一样,在他们脑海里烙了一整夜。时而让他们兴奋得浑身燥热,时而又让他们恐惧得心底发凉。

    当李谨诚从房间里走出来时,夫妻俩的目光“唰”地一下,全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然而,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李谨诚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表现出任何急于求成的猴急模样。他没有穿上准备出门干活的旧衣服,依旧是那件干净的白衬衫。他甚至没有提钱的事,只是安静地坐下来,从容不迫地吃完了早饭。

    “儿啊,”张桂英终于忍不住了,试探着问道,“你……你今天……不出去?”

    李大山也竖起了耳朵。

    李谨诚放下碗筷,用餐巾纸擦了擦嘴——这个三十年后养成的习惯,让父母又是一愣。他微微一笑,说道:“出去。不过不是去进货,是去‘踩点’。”

    “踩点?”李大山皱起了眉头,这个词让他联想到了某些不好的事情。

    “就是去摸摸情况。”李谨诚解释道,“爸,打仗也得先看地形,探军情,对不对?做生意也是一个道理。我昨天说的那些,都只是理论。今天,我要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情报。这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说完,他从房间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硬壳笔记本和一支别在上面的钢笔,这是他压箱底的宝贝,高中时得的奖品。然后,他从那三百块钱里,抽出了一张十元的,和几张零钱放进口袋,剩下的依旧用牛皮筋捆好,郑重地交到母亲手里。

    “妈,这钱你先收着。我今天用不了多少。”

    看着儿子这副条理清晰、沉稳老练的模样,李大山心中的疑虑,不由自主地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欣赏。这小子,还真有那么点运筹帷幄的架势。

    上午,城东,五里铺蔬菜批发市场。

    清晨七点的五里铺,已是一片喧嚣鼎沸的海洋。

    这里是江城最大的蔬菜集散地,空气中混杂着泥土的芬芳、蔬菜的清香、拖拉机尾气的柴油味,以及牲畜的骚味。从郊区各个乡镇赶来的菜农们,用拖拉机、骡车、板车,拉来了最新鲜的收成,将巨大的市场塞得满满当当。

    “卖黄瓜咯!顶花带刺的嫩黄瓜!”

    “刚出土的土豆!沙地嘞,回去炖肉香得很!”

    “大白菜!自家种的,没打农药!”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拖拉机发动机的“突突”声,汇成了一曲独属于九十年代初的、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交响乐。

    李谨诚就像一滴水,悄无声息地融入了这片嘈杂的海洋。

    他没有像其他二道贩子那样,一下车就急吼吼地冲上去跟人讨价还价。他只是背着手,像一个闲逛的看客,在一条条拥挤的过道里,慢慢地踱步。

    他的眼睛,像一台最高精度的扫描仪,贪婪地吸收着周围的一切信息。

    他的耳朵,则像雷达一样,捕捉着所有有价值的对话。

    他看到一个穿着汗衫的贩子,对着一车番茄挑三拣四,把价格从一毛两角,硬生生压到了一毛钱,而那个老实的菜农,因为怕天热了番茄放不住,只能咬牙答应。

    他又看到另一个戴着草帽的贩子,递给一个菜农一支“红塔山”香烟,两人称兄道弟地聊了几句,最后以一个比市价低一分钱的价格,包圆了一车品相极好的青椒。

    李谨诚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切记在心里。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着:

    - 番茄: 品相一般,一毛;品相好,一毛两角。菜农老实,可压价。

    - 青椒: 均价九分。脸熟、会拉关系,有优势。

    - 黄瓜: 普遍八分。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菜最新鲜,但不让挑,要价八分五,不还价。性格倔,但货好。

    他不仅记价格,还记人。

    他发现,那些天不亮就赶到市场的第一批菜农,菜品往往最新鲜,但因为急着卖完回家干农活,价格上反而有商量的余地。而那些八九点钟才慢悠悠到场的,很多都是“二手贩子”,他们的菜是从更远的产地批发来的,价格高,而且油滑得很。

    一个上午的时间,李谨诚几乎把整个市场逛了个遍。他甚至没花一分钱,就摸清了十几种主流蔬菜的底价、质量辨别方法,以及至少五六个值得长期合作的、朴实菜农的相貌和摊位大概位置。

    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三页纸。那上面,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一张通往财富的、最精准的藏宝图。

    下午,城西,纺织厂家属院菜市场。

    如果说城东批发市场是“产地”,那城西这个零售菜场,就是李谨诚选定的“战场”。

    下午两点,市场里人流稀疏。李谨诚花两毛钱,在路边摊买了一碗凉茶,然后找了个能俯瞰整个市场入口的树荫角落,蹲了下来。

    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耐心地观察着自己的猎场。

    两点到四点,是市场的“休眠期”。摊主们大多在打盹、聊天、或者整理上午剩下的蔫菜。顾客寥寥无几,大多是些不用上班的老头老太太,买菜时为了几分钱能磨蹭半天。

    李谨诚在笔记本上写下:下午四点前,非黄金时段,不宜出摊。

    四点半一过,情况骤变。

    随着附近纺织厂、机械厂的下班铃声响起,人流如同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菜市场。骑着“永久”、“飞鸽”自行车的工人们,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拎着饭盒,车铃按得叮当响。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女工们,三五成群,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晚上做什么菜。

    整个菜市场,在短短十分钟内,就从昏昏欲睡中被彻底激活!

    李谨诚的眼睛亮了。他拿出笔,开始画市场的简易地形图。

    入口处第一个摊位,卖的是豆腐和豆制品,人流量最大,但顾客停留时间短,属于“快进快出”型。

    市场中段,几个卖肉的摊位连在一起,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顾客会在这里反复比较,形成一个天然的“人流漩涡”。

    他注意到,“漩涡”旁边,有一个卖葱姜蒜的小摊,生意总是络绎不绝。因为很多人买完肉,都会顺手带点调料。

    李谨诚的笔尖,在肉铺旁边的一个空位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旁边标注:黄金摊位!可辐射核心客流!

    就在他全神贯注地进行“战略规划”时,一个不和谐的场景,闯入了他的视线。

    两个二十岁上下的青年,一个留着当时最时髦的飞机头,另一个脸上有一道浅浅的刀疤,嘴里叼着烟,吊儿郎当地在市场里晃悠。他们不买菜,也不卖菜,只是从一个个摊位前走过。

    每经过一个摊位,摊主都会抬起头,脸上露出或讨好、或畏惧的神情。有的摊主会主动递上一支烟,有的则从钱盒里,摸出一张一元或两元的零钱,不着痕迹地塞到他们手里。

    两人收了钱,也不多话,继续晃向下一个摊位。

    当他们走到一个新来的、卖水果的摊位前时,那个外地口音的摊主似乎不懂“规矩”,只是陪着笑脸问:“两位兄弟,要点苹果吗?刚到的,甜得很。”

    飞机头青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拿起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在手里抛了抛。然后,在摊主惊愕的目光中,他猛地将苹果往地上一砸!

    “砰”的一声,苹果摔得粉碎。

    “妈的,这苹果怎么是烂的?!”飞机头破口大骂,“想坑爹啊!”

    摊主吓得脸色惨白,连忙摆手:“没……没有啊,都是好果子……”

    “还敢顶嘴?!”刀疤脸青年眼睛一瞪,一脚就踹在了水果摊的撑脚上。

    “哗啦”一声,半个摊子的水果都滚落到了地上,沾满了泥水。

    周围的摊主们都看到了这一幕,但所有人都像没看见一样,默默地低下了头,继续做自己的生意。一些正在买菜的顾客,也皱着眉头,匆匆付了钱,快步离开。

    那个外地摊主,看着一地的狼藉,嘴唇哆嗦着,眼眶通红,却一个字也不敢再说。

    飞机头和刀疤脸,则像两只斗胜了的公鸡,得意洋洋地扬长而去。

    树荫下,李谨诚的眼神,瞬间变得冰冷而深邃。

    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几个字:

    市场规矩:地头蛇,‘彪哥’的人。

    成本核算:需计提‘管理费’,预估每日5-10元。

    风险评估:极高!

    他知道,这就是他重生后,要面对的第一个真正的敌人。这不是靠着信息差和商业头脑就能轻易解决的麻烦。这是来自灰色地带的、最原始的暴力威胁。

    前世,他就是因为懦弱和退缩,才一步步走向深渊。

    这一世……

    李谨诚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他合上笔记本,上面记录的,不仅仅是蔬菜的价格和人流的高峰,更是一份详尽的、包含了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超越了这个时代三十年的商业计划书雏形。

    计划已经完善,情报已经到位,战场也已勘察完毕。

    所有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那么,在正式踏上战场之前,他还需要最后一件东西。

    一件能承载他所有野心和希望的……“战马”。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