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青蓝染:八零小日 > 第1章 靛蓝染布惹闲言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80年的初秋,北方小城的风已经带了凉意。苏青禾背着半旧的帆布包,手里攥着个褪色的蓝布包袱,站在“向阳里”胡同口,看着砖墙上用红漆写的“备战备荒”四个大字,鼻尖忽然泛起一阵酸。

    帆布包里是她的换洗衣物,蓝布包袱里裹着更金贵的东西——母亲留下的那套织染工具,铜制的染料缸巴掌大,竹制的搅棒磨得光滑,最底下压着半本线装的《青蓝染谱》,纸页边缘都起了毛边。

    “青禾?可算等着你了!”胡同里跑过来个穿灰布褂子的妇人,梳着齐耳短发,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乱飞,是她的姨妈刘桂兰。刘桂兰一把接过帆布包,掂量了下就皱起眉:“咋带这么点东西?你妈没给你多塞点粮票?”

    苏青禾摇摇头,声音还带着点南方口音的软:“家里粮票也紧,妈说让我先跟您对付阵子,等我找到活干就不麻烦您了。”

    刘桂兰叹了口气,领着她往胡同深处走:“跟姨妈客气啥?就是家里地方小,你跟你表妹小玲挤一间屋,委屈你了。”

    说话间就到了院门口,青砖灰瓦的小杂院,院里种着棵老槐树,落叶铺了一地。刚进院,就听见东屋传来个尖细的声音:“妈,这就是南方来的那个表妹啊?穿得咋这么土气?”

    门口探出来个梳着马尾辫的姑娘,十七八岁的年纪,穿件的确良碎花衬衫,手里还拿着块绣了一半的手帕,正是刘桂兰的女儿赵小玲。她上下打量着苏青禾,眼神里带着点不加掩饰的嫌弃。

    刘桂兰瞪了她一眼:“小玲!咋跟你姐说话呢?青禾一路过来累了,快帮你姐把东西拿进屋。”

    赵小玲不情不愿地接过包袱,刚碰到就“哎呀”一声:“这里面装的啥啊?硬邦邦的,沉死了!”

    苏青禾忙说:“是我妈的染布工具,轻点拿,别碰坏了。”

    “染布?”赵小玲眼睛一斜,“都啥年代了还染布?供销社里啥颜色的布没有?费劲巴力的,我看就是瞎折腾。”

    这话让苏青禾攥紧了衣角,没敢再吭声。她知道,在这小城人眼里,母亲传下来的织染手艺,或许真就是“瞎折腾”。可这是母亲唯一留下的东西,也是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本事。

    进了西屋,屋子不大,靠墙摆着两张木板床,中间放着个掉漆的三屉桌。赵小玲把包袱往床角一扔,就抱着胳膊站在门口:“我这床可不能给你睡,我妈说了,你睡那张小的。”

    刘桂兰赶紧打圆场:“青禾你别介意,小玲这孩子被我惯坏了。你先歇会儿,姨妈去给你煮点玉米糊糊,垫垫肚子。”

    苏青禾点点头,等刘桂兰走了,她小心翼翼地把蓝布包袱打开,取出那半本《青蓝染谱》。泛黄的纸页上,母亲的字迹娟秀:“青蓝染,取靛蓝草,浸、晒、搅、滤,三煮三晾,方得正色。”她指尖拂过字迹,忽然想起临走前母亲的话:“青禾,到了北方要是过不下去,就把染布的手艺捡起来,凭手艺吃饭,饿不死。”

    傍晚的时候,院里渐渐热闹起来。隔壁的王婶端着碗咸菜过来串门,看见苏青禾就拉着她问东问西:“姑娘是南方哪的啊?咋想着来咱这小城了?”

    “我家在江南的青溪村,我妈不在了,就来投奔姨妈。”苏青禾轻声说。

    “可怜见的。”王婶叹了口气,眼睛却瞟到了床角的染布工具,“这是啥?染布的?咱这可没人干这个,供销社的布又便宜又好看,你这手艺怕是用不上喽。”

    正说着,赵小玲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块新买的粉色的确良布,故意在苏青禾面前晃了晃:“妈,你看我买的布,供销社刚到的货,隔壁小芳也买了一块,明天我就做件新衬衫。”

    刘桂兰笑着说:“你这孩子,刚发的零花钱就花了?”

    “这布多好看啊,比那土气的蓝布强多了。”赵小玲瞥了眼苏青禾,“有些人啊,还抱着老古董不放,以为能当饭吃。”

    苏青禾的脸瞬间涨红,她攥着染谱的手微微发抖,却没反驳。她知道,现在说再多也没用,得真拿出东西来,才能让人信服。

    晚饭吃的是玉米糊糊配咸菜,赵小玲扒拉了两口就放下筷子:“妈,明天我想去公园玩,你给我点钱呗。”

    “家里哪还有闲钱?”刘桂兰皱着眉,“你爸这个月的工资还没发,粮本上的粮食也快不够了,青禾来了,更得省着点花。”

    赵小玲撇撇嘴,狠狠瞪了苏青禾一眼,转身进了屋。苏青禾低着头,喝着没什么味道的玉米糊糊,心里却有了个主意。

    第二天一早,苏青禾起得格外早。她揣着母亲留给她的五块钱,去集市买了两尺最便宜的白棉布,又打听着找到卖草药的摊子,买了点靛蓝草。回到家时,刘桂兰和赵小玲还没起,她悄悄把东西拿到院里的老槐树下,按照染谱上的步骤,先把靛蓝草泡在温水里,等颜色浸出来,再把白棉布放进去,轻轻搅动。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蓝色的染缸里,泛着细碎的光。苏青禾一边搅着布,一边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是这样在院里染布,她就蹲在旁边看,看白棉布一点点变成好看的青蓝色,像江南的天空,像村边的河水。

    “你在这儿干啥呢?弄这破玩意儿,一股子怪味!”赵小玲的声音突然传来,吓了苏青禾一跳。她回头看见赵小玲穿着新的粉色衬衫,双手叉腰站在门口,脸上满是嫌弃。

    “我在染布。”苏青禾小声说。

    “染布?”赵小玲走过来,捏着鼻子看了看染缸,“染这破蓝色有啥用?谁会要啊?我看你就是闲的,浪费钱买白棉布,还不如给我买块糖吃。”

    苏青禾没理她,继续搅动着布。赵小玲见她不说话,更生气了,伸手就要去掀染缸:“我让你染!看你还染!”

    “别碰!”苏青禾急忙拦住她,“这布还没染好,碰了颜色就不均了。”

    “你还敢拦我?”赵小玲瞪着眼,“这是我家,我爱干啥就干啥!你个外来的,还敢管我?”

    两人正拉扯着,刘桂兰从外面回来了。她看见这场景,赶紧拉开赵小玲:“小玲!你干啥呢?跟你姐瞎闹啥?”

    “妈!她在院里弄这破染缸,一股子味,还浪费布!”赵小玲委屈地喊。

    刘桂兰看了看染缸里的布,又看了看苏青禾通红的眼睛,叹了口气:“青禾啊,不是姨妈说你,这染布的手艺,在咱这儿真没用。你要是想找活干,姨妈帮你问问公社的纺织厂,看看能不能进去当临时工。”

    苏青禾摇摇头,指着染缸里的布:“姨妈,您等会儿看看,染出来的布真的好看,说不定能卖钱呢。”

    刘桂兰皱着眉,没再说话,转身进了屋。赵小玲得意地看了苏青禾一眼,也跟着进去了。

    苏青禾蹲在染缸边,心里有点难受,可她没放弃。她按照染谱上的要求,把染好的布捞出来,晾在槐树上。风一吹,青蓝色的布轻轻晃动,真的像江南的天空,干净又好看。

    傍晚的时候,王婶又来串门。她看见槐树上晾着的青蓝布,眼睛一下子亮了:“青禾啊,这布是你染的?真好看!这颜色,比供销社卖的蓝布还正呢!”

    苏青禾点点头,心里有点高兴:“王婶,您要是喜欢,我下次染好了,给您做个围裙?”

    “真的?那可太好了!”王婶笑着说,“我早就想要块这样的布做围裙了,供销社的蓝布太沉,这布看着就软和。对了,你这布要是多染点,说不定隔壁李婶、张婶她们也会要,她们都喜欢这种结实又好看的布。”

    苏青禾眼睛一亮,觉得看到了希望。她正想跟王婶多说几句,就听见胡同口传来一阵喧哗。她抬头一看,只见几个穿干部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是公社的李干事,后面还跟着两个年轻人,手里拿着本子和笔。

    “刘桂兰在家吗?”李干事的声音洪亮,“有人举报,说你家有人搞投机倒把,私自卖染布,我们来调查一下。”

    刘桂兰一听,脸都白了,赶紧从屋里跑出来:“李干事,您弄错了吧?我们家没人搞投机倒把啊!”

    李干事指了指槐树上的青蓝布:“那不是染的布?有人看见你家姑娘在集市上打听棉布价格,说要染布卖,这不是投机倒把是什么?”

    苏青禾心里一紧,赶紧上前解释:“李干事,我没有要卖布,我就是自己染着玩的,昨天刚染了这一块,还没卖呢。”

    “没卖?现在没卖,不代表以后不卖!”跟在李干事后面的一个年轻人说,“现在政策不允许私人做买卖,你这染布要是卖了,就是投机倒把,是要被没收的!”

    刘桂兰吓得腿都软了,拉着李干事的胳膊:“李干事,您行行好,青禾这孩子刚从南方来,不懂规矩,她真不是要投机倒把,就是瞎折腾玩的,我们马上把这布收了,再也不染了,您别跟她一般见识。”

    李干事皱着眉,看了看苏青禾,又看了看槐树上的布:“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以后不许再私自染布,更不许拿去卖,要是再有人举报,我们可就不客气了!”

    说完,李干事带着人走了。刘桂兰松了口气,腿一软坐在了台阶上。赵小玲躲在屋里,探着头看,脸上满是幸灾乐祸。

    苏青禾站在原地,看着槐树上的青蓝布,心里又酸又涩。她明明只是想凭着手艺挣点钱,不想给姨妈添麻烦,怎么就成了“投机倒把”?

    王婶也吓得不轻,拍着胸口说:“哎呀,可吓死我了,幸好没真卖,不然麻烦就大了。青禾啊,以后可别染了,这风险太大了。”

    苏青禾点点头,默默地把槐树上的布收下来。布还没完全晾干,摸起来软软的,带着淡淡的靛蓝香气。她抱着布,回到屋里,坐在床边,看着手里的染谱,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难道在这北方小城,她真的连母亲留下的手艺都用不上吗?难道她真的只能靠着姨妈接济,看人脸色过日子吗?

    就在她难过的时候,院门口忽然传来了敲门声。苏青禾擦了擦眼泪,起身去开门。门口站着个穿蓝色干部服的年轻人,二十多岁的年纪,戴着副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看起来文质彬彬的。

    “请问,这里是刘桂兰家吗?”年轻人笑着问,声音温和。

    “是,您找哪位?”苏青禾疑惑地说。

    “我叫陆时衍,是公社文化站的。”年轻人指了指自己的工作证,“刚才李干事他们过来,说这边有人染布,我过来看看。”

    苏青禾心里一紧,以为他也是来调查的,赶紧说:“同志,我没有要卖布,就是自己染着玩的,以后再也不染了。”

    陆时衍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别紧张,我不是来批评你的。我刚才在胡同口,看见槐树上晾着的那块青蓝布,觉得颜色特别好看,想过来问问,是你染的吗?”

    苏青禾点点头,有点惊讶地看着他。

    “能让我看看吗?”陆时衍问,语气很客气。

    苏青禾把他让进屋,拿出那块刚收下来的青蓝布。陆时衍接过布,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眼里满是赞叹:“这颜色染得真不错,均匀又鲜亮,比我在县城看到的染布还好。你这手艺,是家传的吧?”

    苏青禾没想到他会夸自己,心里有点暖,小声说:“是我妈教我的,她是江南那边的,以前就靠染布过日子。”

    “江南的染布手艺,果然名不虚传。”陆时衍笑着说,“其实刚才李干事他们有点误会,现在政策虽然不允许私人倒卖,但你这手艺要是能用到正地方,比如给公社的服装厂提供染布,或者帮供销社加工,那就是正当的活计,不算投机倒把。”

    苏青禾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吗?我这手艺能帮供销社加工?”

    “当然可以。”陆时衍点点头,“我认识供销社的张主任,他最近正愁找不到好的染布师傅,想做点有特色的布卖。你要是愿意,我可以帮你问问,说不定能成。”

    苏青禾激动得说不出话,她看着陆时衍,又看了看手里的青蓝布,觉得心里的希望又重新燃了起来。她知道,这或许就是她在北方小城的机会,是她凭着母亲的手艺,站稳脚跟的机会。

    陆时衍把布还给她,又问了些关于染布的细节,然后拿出笔记本,记下了她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我明天就去跟张主任说,有消息了我再告诉你。对了,你这染布要是能多染几块,下次我可以带张主任过来看看,这样更有说服力。”

    “好!我明天就去买布,多染几块!”苏青禾用力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来北方后第一个真正开心的笑容。

    陆时衍看着她的笑容,也笑了:“那我先回去了,你等着我的消息。”

    送走陆时衍,苏青禾抱着青蓝布,站在院里的老槐树下,抬头看着天空。北方的天空很蓝,像她染出来的布,干净又明亮。她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母亲的手艺传下去,一定要在这北方小城,活出自己的小日子。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