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383章 晨光复现民生景,使臣轻蔑起波澜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深夜的怡红院,没了往日的戏声弦乐,只剩锯木声、翻书声、笔尖划纸的沙沙声。

    偶尔夹杂着“这里比例不对,再修修”的叮嘱,却比任何热闹都更让人安心。

    天快亮时,模型区终于有了雏形。

    大东抱着修复好的“张阿公竹篮铺”模型跑过来,褂子上明明沾满木屑,可眼里却闪着光。

    “念姐!您看!竹篮纹路跟之前一模一样,屋檐还加了片小瓦片,比原来更精致!”

    时念接过一看,微缩竹篮上细如发丝的纹路清晰可见。

    屋檐小瓦片是青布剪的,沾着淡金粉,在晨光里泛着细光。

    她笑着点头:“好,比之前还好看。”

    文册区这边,晚晴和乔章林也完成了重抄。

    新的《蓝星文化册》用青布重新装订,封面“怡红院赠”的绣字是浅醉连夜补的。

    多了圈银线,更显郑重。

    里面“苏家旧案”页,不仅补全证词,还加了乔章林从翰林院抄来的“泉州府旧档”片段,内容比之前更完整。

    吴婶端来刚煮的姜汤,给每个人盛了一碗:

    “快喝点暖身子,天快亮了,一会儿就要入宫了。”

    众人捧着姜汤,望着模型和文册,虽满脸疲惫,却都笑了。

    大东眼角还红着,凑到模型前轻碰渔民人偶的衣角:“总算赶出来了,没耽误事。”

    时念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又看向案上那片带脂粉味的文册碎片,指尖轻轻攥紧。

    但此刻不是追究的时候,文盛之会才是重中之重。

    “收拾东西,准备入宫。”

    时念扬声喊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晨光透过檐角灯笼,落在修复好的模型和文册上,映得满院亮堂。

    大东扛起装模型的木盒,乔章林抱着《蓝星文化册》,浅醉、晚晴、素心跟在后面。

    吴婶往每个人手里塞了个鸡蛋:

    “入宫别紧张,咱们的东西最好,定能让使臣眼前一亮!”

    队伍浩浩荡荡往皇宫走,青石板上的脚步声混着晨光,格外轻快。

    辰时的晨光刚漫过皇宫朱漆大门,延庆殿的鎏金铜铃就被风拂得轻颤。

    檐角的匾额在阳光下泛着亮,将殿内檀木香都染得暖了些。

    时念领着众人踏上白玉阶,靴底触到微凉石面,却没半分局促。

    她穿了件墨色暗纹旗袍,领口绣着几枝浅梅,既不张扬,又衬得身姿挺拔;

    晚晴在左侧,捧着烫金封皮的《蓝星文化册》;

    大东扛着模型木盒走在最后,丝绸新衣里的腰杆挺得笔直。

    殿内已按国别设好席位,北徐使臣坐在东侧首座;

    西疆使臣披着兽皮大氅,身后护卫挎着弯刀,银饰碰撞的脆响混着呼吸声,透着异域爽朗;

    周边小国使臣多坐末席,目光好奇地在时念一行人身上打转,显然早听说“南齐让商户女子牵头文化筹备”的新鲜事。

    “时念携怡红院众人,参见陛下。”

    时念领着众人屈膝行礼,声音清亮穿透殿内寂静。

    南齐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模型盒与文化册:“免礼。”

    “今日请各国使臣来,是为品鉴南齐文化信物,你们且展示吧。”

    大东率先上前,将木盒放在殿中央白玉案上,小心翼翼打开。

    修复后的“泉州民生微缩模型”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泉州港的三桅船帆用青布裁就,似要随风扬起;

    平价粮点前,几个微缩人偶排队买粮,手里的布口袋雕得清晰可见;

    蒙学班小书桌旁,坐着个捏木笔的孩童人偶,黑板上用朱砂写着“民惟邦本”四字,虽只有指甲盖大小,却字字遒劲;

    最角落的竹篮铺,屋檐下挂着个竹篮,篮沿还沾着海泥,活脱脱是泉州港东的模样。

    “各位使臣请看,”

    大东声音虽有些发紧,却透着自豪:

    “这是泉州港的民生场景。”

    “左边是咱们设的平价粮点,去年泉州粮价从二十五文压到十二文,靠的是联合州府粮铺调粮;”

    “右边是蒙学班,里面读书的孩子,都是之前买不起束脩的寒门子弟,现在不仅能免费读书,还能学蓝星的诗词。”

    西疆使臣忍不住前倾身子,指着眼模型里的蒙学班:

    “这孩童手里的木笔,是真能写字的尺寸?你们连这么小的细节都做了?”

    “回使臣,”

    晚晴上前一步,将《蓝星文化册》摊开在使臣面前:

    “模型是按比例缩制的,蒙学班的木笔虽小,却跟真笔工艺一样。”

    “册子里记着蒙学班的日常,比如这个叫铁头的孩子,之前跟着爹娘卖鱼,现在能背《蓝星诗词集》中的诗词,还说以后要当帮百姓办事的官。”

    册页字迹娟秀,旁边还贴着张小画。

    是陆襄帮着画的蒙学班场景,孩童们围着老秀才读书,笔触稚嫩却满是活气。

    西疆使臣看着画,忍不住笑了:

    “南齐的文化,倒真贴近平民。”

    “贴近平民?”

    一道带着嘲讽的声音突然响起。

    北徐的使臣队伍中,一人放下茶盏,瓷杯与托盘碰撞的脆响在殿内格外刺耳。

    他目光扫过晚晴和素心,嘴角勾起轻蔑:

    “本使倒想问问,这群出身青楼的女子,也配代表南齐讲解文化?”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殿内瞬间静了下来。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