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英国公打断柳儒绪,语气缓和几分:“守住本分不越界,看着南齐民生变好、百姓安稳过日子,这才是国公府该有的荣耀。”
“时念没靠任何世家,却能让怡红院的名字传遍十二国,所以,你明白了吗?”
柳儒绪沉默了,望着街头热闹,又看向英国公坚定的神色,终于轻轻点头。
“学生……明白了。”
英国公没再多说,转身走向怡红院赠书摊。
摊前伙计见他过来,笑着递上一本《蓝星故事集》:
“大爷,这是民生篇,写了不少咱们南齐民生庵里,您感兴趣就拿一本看看?”
英国公接过书,手指拂过封面。
翻开扉页“民惟邦本”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下面是时念的批注:
【民生非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往后翻到“泉州海产公平交易”章节,里面详细记录泉州海产一案的细节,字里行间满是对百姓的共情。
“这书……多少钱?”英国公问道。
“不要钱,免费赠的!”
伙计笑着说:“我们东家说,只要能让更多人知道民生的重要性,多赠一本也无妨。”
英国公却从袖中取出二两银子放在摊上:
“无功不受禄,这书我买了,多谢小兄弟。”
伙计推辞不过只能收下,又多递了本《蓝星诗词集》,说:“那这本诗词集算送您的。”
离开赠书摊,英国公走到街角茶摊,叫了杯热茶。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找来一支小毛笔,在《蓝星故事集》“民惟邦本”章节旁轻轻写下“南齐之幸”四个字。
墨迹晕开浅浅的痕,既是对时念的认可,也是对自己立场的最终确认。
“国公爷,咱们该回府了。”管家轻声提醒。
英国公合上书本,望着西街依旧热闹的景象。
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没错,不争不是怯懦。
而是看清民心才是根本,看清南齐真正需要的,是如时念这般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的人。
马车驶离西街时,英国公把《蓝星故事集》放在膝上,轻轻摩挲书页批注。
车窗外,怡红院“文盛之会倒计时”灯笼在风中轻晃,暖黄的光映在书页上,将“民惟邦本”四个字照得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怡红院后院厢房内,阳光透窗棂落在暖夏手边的绣绷上。
绷子上是块浅粉色婴儿肚兜,刚绣了半只圆滚滚的小兔子,针脚细密却透着慵懒。
王大夫说胎象稳定后可适当活动,她便捡起因动胎气搁置的针线。
却总绣不了几针就犯困,只能靠在藤椅上歇着,手轻轻护着微微显怀的小腹。
“暖夏,何大夫来给你诊平安脉了!”
吴婶的声音从院外传来,很快就见何大夫提着药箱走进来。
他的身后依旧跟着阿福。
何大夫让暖夏伸出手腕搭脉,片刻后眉头舒展。
“脉象滑利,气血也足,胎像比上月更稳了。”
“往后多吃些温补的,偶尔在院里散散步,别总躺着就行。”
暖夏松了口气,指尖轻碰小腹:
“多谢大夫,最近总觉得容易饿,吴婶做的酸梅汤喝了不少。”
“饿是好事,孩子在长呢。”
何大夫收拾药箱,又叮嘱,“酸梅可以吃,但切勿过量。”
“吴婶做羹汤时,可加些桂圆、莲子补气血。”
吴婶早端着刚熬好的红枣莲子羹进来,粗瓷碗里飘着颗颗饱满的莲子和桂圆,甜香漫开。
“大夫说得是,我都记下了!”
说着她看向暖夏:
“这羹熬了一个时辰,桂圆去了核,莲子也炖烂了,暖夏快尝尝。”
暖夏接过碗小口喝着,甜而不腻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胃里渐渐暖和起来。
阿福凑在旁边,盯着碗里的羹又看看暖夏的肚子,小声问:
“何大夫,现在能感觉到孩子动吗?”
“还早呢,得后面几个月才会有胎动。”
何大夫笑着摇头:“不过现在可以多跟孩子说说话、读读书,孩子能听见。”
阿福立刻眼睛一亮,清了清嗓子信手拈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然而两句之后,他挠着头道:“这后面是啥来着?”
暖夏忍不住笑,放下羹碗笑道:“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你呀,之前让你跟着乔夫子好好学,你偏偏觉得学了也没用,现在好了,以后儿子都教不了……”
“我这不是紧张嘛,一时忘了!”
阿福红了脸,重新慢读起来,偶尔读错字,暖夏就轻声纠正。
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手稿纸页被风吹得轻晃,像在为这笨拙的温柔伴奏。
正读着诗,院外传来轻柔脚步声,流芝抱着温子仁走进来。
温子仁穿鹅黄小袄,怀里揣着布偶小鱼,见了暖夏就伸着小手要抱。
流芝笑着说:“这孩子,知道暖夏姨姨有了身孕,非吵着要来看看。”
暖夏腾出一只手轻轻握住温子仁软软的小手,掌心还带着奶香味。
流芝在藤椅旁坐下,看着暖夏的小腹,语气温和:
“我怀子仁时,前三月也总犯困,后来吴婶给我炖了当归鸡汤就好多了。”
“等你月份大些,要多注意腰,别总坐着,我给你带了个软靠垫,垫在腰后舒服些。”
说着从布包里取出个靠垫,上面绣着朵小莲花,是她闲暇时绣的。
暖夏接过靠垫贴在腰后,果然舒服不少,连忙道谢:
“多谢你,我正觉得腰有些酸呢。”
“客气什么。”
流芝逗着温子仁:
“等你生了,我再教你怎么给宝宝换尿布、拍嗝,子仁现在可乖了,夜里也不闹。”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