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 第67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67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造物之序

    苏清圆第一次见到陆则衍,是在城中村的旧书摊前。四月的雨刚停,青石板路泛着湿冷的光,她蹲在摊前翻找一本泛黄的《箴言集注》,指尖刚触到书脊,就被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按住了封面。

    “这本我找了三个月。”男人的声音比雨后的空气还凉,苏清圆抬头,撞进一双深不见底的眼。他穿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肩上挎着旧相机,镜头盖没关,镜片里映着摊前挂着的“论衡”幌子,像把某段时光框在了玻璃后面。

    她松开手,往后退了半步。旧书摊的老板凑过来打圆场:“姑娘也是来寻宗教典籍的?这位陆老师是民俗摄影师,专拍老教堂里的 stained glass(彩色玻璃)。”

    陆则衍没接话,指尖捏着《箴言集注》的书脊轻轻摩挲,目光落在扉页的铅笔批注上:“‘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这批注是十年前的。”他忽然抬眼看向苏清圆,“你信这个?”

    她愣住。作为市立医院的急诊科护士,她见惯了生离死别,却从没想过“信仰”这回事。昨夜抢救室里刚走了位流浪汉,身上只有半张印着《箴言》的传单;今早护士长的父亲查出癌症,捧着圣经在走廊里哭——这些碎片般的瞬间,让她鬼使神差地想来旧书摊找本相关的书,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只是想知道,”她轻声说,“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顺遂,有的人却要承受那么多苦难。”

    陆则衍合上书,将相机从肩上取下,调出一张照片给她看。照片里是城郊老教堂的彩色玻璃,阳光透过玻璃,在地面投下斑斓的光斑,组成的图案正是“能听的耳,能看的眼”。“你看这玻璃,”他指着照片,“有的碎片是明黄色,有的是深紫色,单独看都不完整,但拼在一起,就是完整的图景。”

    苏清圆没明白。她见过太多破碎的人生,像抢救室里被剪断的输液管,像太平间外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那些碎片怎么看都拼不出“完整”的样子。

    “下周我要去拍城西的百年教堂,”陆则衍忽然说,“那里有块玻璃刻着‘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你要是感兴趣,可以一起去。”

    她犹豫了三天,最终还是在周六清晨坐上了陆则衍的旧摩托车。城西的教堂藏在一片老槐树林里,红砖墙爬满藤蔓,教堂的彩绘玻璃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陆则衍架起相机,苏清圆则站在教堂的长椅旁,仰头看着那块刻着经文的玻璃。

    “这块玻璃是1920年从法国运过来的,”陆则衍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文革时被砸过,后来信徒们一点点找回来碎片,重新拼了起来。你看右下角那块深绿色的碎片,原本是另一块玻璃上的,现在拼在这里,反而让整个图案更完整。”

    苏清圆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那块深绿色的碎片与周围的蓝色、金色交融在一起,非但不突兀,反而让“各适其用”四个字显得更有力量。她忽然想起急诊科的日常:她负责输液换药,医生负责诊断治疗,保洁阿姨负责清理病房,甚至连门口卖早餐的阿姨,都在清晨为加班的医护人员留着热豆浆——每个人都像一块碎片,看似无关,却共同支撑着医院的运转。

    “那恶人呢?”她忽然问,“《箴言》里说‘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难道苦难也是被安排好的?”

    陆则衍放下相机,走到她身边。教堂的钟声正好响起,悠远的声音在空荡的教堂里回荡。“去年我在山区拍照片,遇到个偷猎者,”他缓缓开口,“他偷猎藏羚羊,被巡逻队抓住时,怀里还揣着给生病女儿买的药。后来我才知道,他女儿得了白血病,为了凑医药费才走上歪路。”

    苏清圆的心猛地一沉。她想起上个月接诊的酒驾司机,撞了一对放学的兄妹,自己也断了双腿。后来才知道,他是为了给患尿毒症的母亲凑透析费,才帮人运违禁品,又喝了酒壮胆——那些看似“恶”的人,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苦难。

    “不是说恶是对的,”陆则衍看着她,目光比教堂的阳光还温柔,“而是说,即使是苦难和过错,也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善’的样子。就像黑暗让星光更亮,寒冬让春天更珍贵。”

    那天之后,苏清圆和陆则衍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他会在她值夜班时,提着热粥出现在医院门口;她会在他外出拍摄时,帮他整理照片里的经文注释。他们的相处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看似平淡,却藏着温暖的光。

    六月的一个深夜,急诊科来了位特殊的病人。是个刚满十八岁的女孩,吞了安眠药,被送进来时已经昏迷。女孩的父亲在抢救室外哭着说,女儿因为高考失利,又被男友甩了,才想不开。苏清圆忙前忙后地配药、插管,直到凌晨三点,女孩的生命体征才平稳下来。

    她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抢救室,却看见陆则衍站在走廊的尽头,手里拿着相机。“我刚拍完教堂的夜景,”他说,“想着你可能还在忙,就过来看看。”

    苏清圆靠在墙上,忽然红了眼眶。“你说,”她声音沙哑,“为什么这么年轻的生命,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她明明有能看的眼,能听的耳,有那么多可能。”

    陆则衍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他调出相机里的照片,照片里是深夜的教堂,月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地面投下“谁立定地的四极”的图案。“你还记得《箴言》里的问题吗?‘他名叫什么?他儿子名叫什么?你知道吗?’”他轻声说,“其实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这‘立定的四极’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他顿了顿,继续说:“那个女孩现在觉得天塌了,但等她好起来,或许会明白,高考失利、失恋都只是人生的碎片。就像教堂里的玻璃,少了一块,看似不完整,但只要还在框架里,就有被重新拼凑的可能。”

    苏清圆看着照片里的月光,忽然想起女孩被送进来时,手腕上戴着的银手链,上面刻着一个“圆”字。她忽然明白,陆则衍说的“完整”,不是没有破碎,而是在破碎之后,依然有勇气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像那些被重新拼好的彩绘玻璃,就像她自己,在见过那么多苦难后,依然选择坚守在急诊科。

    七月初,女孩康复出院。出院那天,她特意来找苏清圆,手里拿着一张画。画的是急诊科的走廊,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医护人员的身影被拉得很长,角落里还画了个小小的相机,旁边写着“谢谢你们,让我看见光”。

    苏清圆把画拿给陆则衍看时,他正在整理拍摄的老教堂照片。“你看,”她指着画里的相机,“她记住了你。”

    陆则衍放下照片,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新的《箴言》,翻开扉页,用钢笔写下一行字:“能听的耳,能看的眼,都是为了让我们看见彼此的光。”他把书递给苏清圆,“送给你。”

    她接过书,指尖触到他写的字迹,忽然觉得眼眶发热。她想起急诊科的夜班,想起老教堂的彩绘玻璃,想起旧书摊前的相遇——这些看似偶然的瞬间,其实都是“造物之序”的一部分,就像《箴言》里说的,“富户穷人在世相遇,都为耶和华所造”,而她和陆则衍的相遇,也是为了让彼此在破碎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深秋的时候,陆则衍在市美术馆办了场摄影展,主题叫“造物之序”。展览的最后一幅照片,是苏清圆在急诊科给病人换药的场景,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身上投下淡淡的光晕,照片的下方配着一行经文:“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

    开幕式那天,苏清圆站在照片前,陆则衍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你知道人类繁衍的意义是什么吗?”他在她耳边轻声说,“不是简单的生命延续,而是让每一代人,都能成为彼此的光——就像你用双手拯救生命,我用镜头记录美好,我们都在完成自己的‘用处’,也在照亮别人的路。”

    美术馆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他们,照片里的阳光仿佛照进了现实。苏清圆忽然明白,那些她曾经困惑的“苦难”与“不公”,其实都是造物秩序里的一部分。就像教堂里的彩绘玻璃,每一块碎片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世间的每一个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善良还是犯错,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着生命的完整图景。

    后来,苏清圆和陆则衍在老教堂举行了婚礼。婚礼当天,教堂的彩绘玻璃在阳光下泛着斑斓的光,牧师诵读着《箴言》里的句子:“谁聚风在掌握中?谁包水在衣服里?谁立定地的四极?”

    苏清圆看着身边的陆则衍,忽然想起第一次在旧书摊前见到他的样子。那时她还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相遇会改变一生;现在她懂了,就像《箴言》里说的,一切都是被造之物,各有其用,而她和他的相遇,就是为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彼此陪伴,彼此照亮,把这份“造物之序”里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很多年后,他们的女儿成为了一名公益律师,专门为弱势群体维权。每次女儿去偏远地区办案,苏清圆都会给她带上那本陆则衍写过字的《箴言》。女儿说,每次翻开书,都能想起父母在教堂里的婚礼,想起那些彩绘玻璃的故事,想起“各适其用”的意义——原来人类繁衍的本质,就是让爱与善意,像教堂的钟声一样,在时光里永远回荡,让每一个被造之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