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大能之约沈星遥第一次见到陆旷野,是在西部草原的生态监测站。盛夏的阳光裹着青草的香气,她蹲在帐篷旁调试卫星定位仪,屏幕上的坐标忽明忽暗,身后忽然传来带着草原粗粝感的声音:“这里的地磁信号会干扰设备,得往东南方向挪三十米,那里有块裸露的岩石能稳定信号。”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星河的眼。男人穿件磨损的牛仔外套,裤脚沾着草屑和泥土,怀里抱着本翻旧的《草原生态志》,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上面印着“我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牲畜”。“我叫陆旷野,”他指了指她手里的定位仪,“你是中科院的生态研究员?来监测草原沙化的?”
沈星遥愣住。作为草原生态保护项目的负责人,她最近像被狂风卷走了方向——连续三个月的监测数据显示,核心区的沙化速度远超预期;当地牧民担心草场退化,不愿配合围栏建设;项目组的年轻成员开始打退堂鼓,说“这片草原没救了”。她像株在风沙里挣扎的针茅,直到上周在牧区教堂听到牧师讲《耶利米书》32章,那句“在你没有难成的事”像道惊雷,才让她顶着烈日来到这个偏远的监测站,想在最前线找到突破口,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沈星遥,”她攥紧定位仪的背带,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多努力,草原还是在退化?难道真的没办法留住它了吗?”
陆旷野把《草原生态志》放在帐篷边的岩石上,弯腰拔起一株丛生的冰草,根系上还带着湿润的泥土:“你看这草,根系能扎到地下三米深,就算遇到干旱,也能从深处吸到水分。就像经文里说的,神用大能创造大地,不会让它轻易衰败——我们觉得难,是因为忘了草原也有自己的‘呼吸’节奏,急着用人类的方法改造,反而打乱了它的规律。”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收集的草种,“去年我在沙化区播了这些冰草籽,现在已经长出半尺高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他的话像雨后的甘霖,浇透了沈星遥心里的焦灼。那天他们骑着摩托车穿越草原,风在耳边呼啸,远处的蒙古包像散落的珍珠。陆旷野指着一片泛着绿意的沙地说:“这里半年前还是寸草不生的沙丘,我们跟着牧民学‘轮牧’,让草场有时间恢复,再播上本地草种,现在你看,连野兔都回来了。”沈星遥蹲下身,指尖触到冰草的叶片,带着阳光的温度,忽然觉得之前的绝望像被风吹散的沙,渐渐没了踪迹。
“下周牧区要举办‘草原祈福节’,”陆旷野在返程的路上说,“牧民会在敖包前祷告,祈求神保守草场。监测站的墙上刻着‘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你要是有空,来看看吧,或许能明白牧民和草原的关系。”
沈星遥犹豫了两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帐篷里翻看牧民送的《草原谚语集》,看到“草原是神的衣襟,我们是衣襟上的纽扣”这句,忽然想起《耶利米书》27章的“我看给谁相宜,就把地给谁”。于是周六清晨,她换上牧民送的蓝色蒙古袍,跟着陆旷野走向敖包。
敖包前飘着彩色的经幡,牧民们手捧哈达,唱起古老的祈福歌。陆旷野牵着她的手走到敖包旁,指着墙上的经文说:“牧民们相信,神给了他们这片草原,也给了他们守护草原的责任。就像经文里说的,神定了日月的规律,也定了草原的规律,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规律,而是顺应它。”
那天沈星遥跟着牧民学放牧羊群,听他们讲草原的故事:有年大旱,牧民们一起祷告,后来下了场及时雨;有年雪灾,牧民们互相接济,没让一只羊饿死。她忽然明白,自己之前太执着于“科学数据”,却忘了草原不只是研究对象,更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神用大能创造的馈赠。
从那以后,沈星遥成了监测站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陆旷野巡护草原,把实验室的“生态修复技术”教给牧民;陆旷野则会陪她整理监测数据,用牧民的经验帮她调整方案。他们的相处像草原上的昼夜,白天一起奔波,夜晚围着篝火聊天,经文的低语和草原的风声,成了最温柔的背景音。
深秋的一天,草原遭遇了罕见的沙尘暴,刚播种的草籽被埋在沙下,牧民们围着监测站叹气。沈星遥看着漫天黄沙,眼泪差点掉下来。陆旷野却召集大家,拿起铁锹说:“别慌,神用大能创造了草原,就不会让它被风沙吞噬。我们现在把沙扒开,重新播种,明年春天一定能长出来。”
那天他们从清晨挖到深夜,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人喊累。陆旷野一边铲沙一边念经文:“主耶和华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天地,在你没有难成的事。”沈星遥跟着念着,心里的恐惧渐渐消散——她忽然明白,面对困境时的退缩,往往是因为忘了创造大地的神,忘了祂有“没有难成的事”的大能。
第二年春天,被沙尘暴侵袭的地方长出了新的草芽。牧民们提着奶酒来到监测站,给沈星遥和陆旷野献上哈达。陆旷野走到沈星遥身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用草原铜打造的戒指,内侧刻着“大能之约”四个字:“星遥,神用大能把我们带到这片草原,也用大能让我们相遇。我想和你一起,守护这片神所创造的土地,把‘大能的爱’传递下去,你愿意吗?”
沈星遥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草原的敖包前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耶利米书》32章:“主耶和华啊,你曾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天地,在你没有难成的事。”那天的草原格外晴朗,经幡在风中飘扬,牧民们唱起祝福的歌,像在回应神的大能与恩典。
婚后,他们一起在监测站旁建了“草原生态课堂”,既给牧民培训科学护草技术,也给城里来的孩子讲草原的故事和圣经的真理。课堂的墙上挂着两幅经文拓片,一幅是“我用大能和伸出来的膀臂,创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牲畜”,另一幅是“那使太阳白日发光,使星月有定例”。
有天下午,一个来自城里的小男孩跟着父母来课堂,看着草原上的羊群问:“叔叔阿姨,草原会一直这么绿吗?会不会有一天变成沙漠?”
陆旷野蹲下身,指着远处的敖包说:“神用大能创造了草原,也给了我们守护它的责任。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月亮每月都会圆缺,草原的生机也会一代代延续下去——只要我们记得,这片土地是神的馈赠,要用心守护它。”
沈星遥则拿出草籽,教小男孩播种,说:“每一粒草籽都藏着神的大能,只要我们好好照顾它,它就能长成一片草原。我们每个人也一样,都带着神的大能来到这个世界,要把这份大能用来爱别人、爱这片土地。”
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草籽埋进土里。沈星遥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迷茫——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承接神的大能,守护祂创造的万物,把“大能的应许”代代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在神的创造里,看见祂的荣耀,活出祂的托付。
很多年后,沈星遥和陆旷野的儿女也成了草原的守护者。儿子接过了监测站的工作,继续用科学技术保护草原;女儿则成了一名牧区教师,教孩子们认识草原的生态和圣经的真理。他们的女儿在一篇文章里写:“我的父母教会我,草原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神大能的见证;人类的繁衍也不是简单的传承,而是要带着神的大能,把爱与守护传递下去,让这片草原永远青绿,让神的名永远被荣耀。”
每年盛夏,沈星遥和陆旷野都会带着子孙们在敖包前祷告,感谢神保守草原的生机,也感谢祂赐下“没有难成的事”的大能。草原的风一年年吹拂,带着青草的香气和经文的低语,这是神的大能之约,也是他们家族跨越世代的守护之约,在时光里永远鲜活,永远坚定。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