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华娱:计划有变,我为顶流 > 第15章 归途
最新网址:www.00shu.la
    7月20号,林灿在张伟的陪同下前往杭州。

    然而,人刚到网抑云音乐总部,还没走进事先排好的录音棚,张伟就接到了两个剧组几乎同时发来的紧急协调通知。

    去补拍的刘韬提前回来了。

    因此,《欢乐颂》的拍摄计划再次进行了微调,开机日期正式定在8月7号。

    剧组要求林灿提前一周,也就是8月1号就必须进组,参加第二轮剧本围读,并重点与刘韬进行搭戏磨合。

    而《微微一笑很倾城》也紧随其后,确定了8月22日的开机日期。

    满打满算,距离《欢乐颂》报到,只剩下了不到十天。

    “EP的录制计划必须暂缓。”张伟看着瞬间被填满的行程表,眉头紧锁,“档期完全排不开,连续进组,中间几乎没有来杭州录歌的时间空隙。”

    林灿对这种情况并不意外。

    演员的档期和行程问题是这样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随时都有可能进行调整和变动。

    他沉吟片刻,对负责接待的网抑云工作人员说道:

    “完整的EP来不及制作了,但我们可以先集中精力,录一首单曲发布。这样既能维持热度,也算为未来的EP做个预热。我手头还有一首准备已久的歌,只录这一首,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网抑云这边自然表示理解和支持。

    杭州总部的录音棚,制作人及相关设备资源都已就位,完全可以全力配合迁就林灿紧凑的档期。

    “林灿老师,您那首备选的歌,歌名和大致风格是?”工作人员一边记录一边询问,方便后续安排。

    “《水星记》,风格偏另类R&B,带点迷幻电子元素。”林灿如实回答。

    “好别致的名字,还挺好听的。”工作人员小声嘀咕道。

    林灿笑了笑,没接茬。

    他之所以选择《水星记》,是经过了慎重考量的,并非临时起意。

    他又不是专业音乐人,怎么可能随便选出一首歌就能拿出来用。

    他能记得旋律并且能还原出来的歌曲确实很多,但大多都是些在长视频平台,或者短视频时期,曾经出圈过的歌曲。

    没办法,曾经上班下班的路上,他车里放得最多的就是这类歌。

    最开始,他是有考虑将《水星记》和《起风了》都放进正在筹备的EP里的。

    可在他思索再三过后,却还是选择放弃。

    这两首歌,与他特地针对下沉市场打造的EP风格不适配,是一方面原因。

    时机未到则是另一方面原因。

    这两首现在就拿出来,确实还是太早了些。

    如果不是需要一首歌来引动流量,林灿肯定不会将《起风了》这么早就放出来。

    《水星记》亦然。

    当下,2015年的相应音乐土壤还不够成熟。

    这两首注定要在视频平台才能绽放光彩的歌,一定是会被暂时埋没一阵子的。

    《起风了》要靠碰瓷宫崎骏的作品来进行营销。

    《水星记》则是要等到……金曲奖的入围宣传。

    歌确实都是好歌,但也确实都很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郭頂的《水星记》能入围金曲奖,但林灿的《水星记》就不一定了。

    内地出身的郭頂可以入围金曲奖,是因为他曾帮助湾湾很多音乐人做过幕后工作,一点一点攒下来的人脉和人情。

    而同样是内地的林灿…还是想想明天早上吃点什么比较现实。

    所以,《水星记》这首歌就被林灿一直闲置到了现在,沦落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这歌的质量绝对是抗打的。

    只是放在当下的环境多少会有点水土不服,数据也肯定比不上目前有黑流量加持的《起风了》。

    但确实没办法。

    用来竖立才华人设的歌曲,目前确实没有比这首《水星记》更合适不过的了。

    他做EP要的就是人设当先,热度其次。

    由他取代郭頂而制作出的《水星记》如果数据不好,被埋没就埋没了吧,暂时入土也没关系。

    过两年再挖出来就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灿几乎把自己焊在了网抑云总部那间配备了专业设备的录音棚里。

    主要是编曲磨合与试唱。

    林灿精益求精,对编曲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

    “这里,合成器的音色可以再空灵一些,带点延迟效果,想象水星背对太阳时那片永恒的黑暗与寂静。”

    “鼓点进来的时候不要太突兀,要像心跳,在真空里微弱地共振。”

    “第二段主歌后的和声铺垫,我需要一层若有若无的气声,像星际尘埃。”

    林灿并非存心找茬,也不是故意在这跟制作人玩抽象。

    因为这首歌的原曲意象就是这么浪漫而抽象的。

    每当他说完这些看似抽象的要求,他也总能准确地哼唱出想要的旋律走向,或者音色感觉。

    其抽象的专业程度,让制作人和录音师都暗暗咋舌。

    靠,现在内娱就业压力这么大吗?

    怎么这么帅的演员小伙儿,也得被逼着转行来玩音乐啊?

    编曲弄完。

    其次便是正式的人声录制。

    林灿戴上监听耳机,站在收音效果极佳的麦克风前。

    棚内灯光调暗,只剩下谱架和屏幕的微光。

    有着音乐节全开麦水准的他,演唱时非常投入,技巧也运用得格外娴熟,尤其擅长用嗓音来表达歌词中那种克制的情感。

    “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

    “穿过时间的缝隙,它依然真实地,吸引我轨迹……”

    偶尔遇到需要调整的地方,林灿就会立刻停下来,与录音棚里的牛马制作人及时沟通。

    “这一句尾音的处理,我觉得收得太快了,能不能让它更飘一点,更有迷失感?”

    他追求的不是炫技,而是情绪表达的准确。

    录制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句歌词,林灿经常要反复重录十几条才能达到他自己满意的效果。

    人声录完,就是繁琐的后期制作阶段。

    林灿同样全程参与,对着混音台,仔细聆听每一个音轨的平衡。

    他挑剔着人声与伴奏的融合度,强调空间感的营造,甚至对母带处理的响度和动态范围都提出了具体建议。

    “这里,人声的混响可以再多给一点点,但要确保清晰度。”

    “低频部分再收紧一些,整体听起来要有星际的遥远感。”

    林灿的意见还是那么抽象。

    尽管如此,经验丰富的牛马混音师却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演员在音乐制作上,确实有着惊人的灵感和成熟的审美。

    当最终版本的《水星记》终于成型,从价值不菲的监听音箱里流淌出来时,整个棚里的人都安静了。

    空灵迷幻的电子音效,包裹着林灿清澈而叙事感十足的嗓音。

    歌词里的那份浪漫与孤独,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

    牛马制作人摘下耳机,对林灿竖起大拇指:“厉害!小林,就你这水平,不出歌才是华娱乐坛的损失。”

    短短一周不到,高强度高效率的协作,早已让林灿和整个音乐工作室的人都熟络起来。

    所以林灿摆了摆手。

    “别闹,我不姓华,华语乐坛的华跟我没有关系。”

    录完《水星记》。

    将其留给音乐工作室的牛马们,进行最后的细节打磨。

    林灿算了算,意外地发现自己距离前往《欢乐颂》剧组报到的日子,还有三四天的空余。

    张伟又适时地拿出了那个形影不离的平板,上面罗列了几个筛选过的媒体采访邀约,想让他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形象。

    林灿又摆了摆手:“伟哥,这几天放假吧,我得回趟家。”

    “温州?”张伟确认道。

    “嗯,回去看看我爸,老头儿一个人在家,估计又在用酱油拌面条凑合呢。”

    林灿望向窗外。

    杭州连日阴雨初歇,天空依旧灰蒙蒙的。

    连日的工作与忙碌下来,他有点想家了。

    流量与人气是他的事业追求,他很需要没错,但有些牵挂,远比这些更加重要。

    进组之后,他就要很长一段时间都闲不下来了。

    下次再有空,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在这次进组之前,他想回温州老家看看。

    张伟也可以先回魔都等他。

    说走就走,心动不如行动。

    林灿没有丝毫迟疑。

    他买了最早一班前往温州的车票,只简单收拾了一个轻便的背包,便独自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