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官场之权力巅峰 > 第114章 采访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兴科的VCD要想在即将到来的血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光靠产品质量和渠道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品牌效应。

    而在这个年代,最好的品牌背书,就是官方媒体的正面宣传。

    他自己,就是最好的宣传名片。

    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学毕业生,临危受命,接手濒临破产的国营老厂,在短短四个月不到扭亏为盈,创造产值过亿的奇迹。

    这个故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新闻爆点。

    他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和兴科VCD深度捆绑,通过媒体放大这种传奇性,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天才厂长”和“国货之光”的形象。

    兴科暂时掏不出上千万的营销费用,只能用这种取巧的手段了。

    南下之行,江振邦就找了不少南方城市的媒体,已经花大钱写下软文,只等他一声令下就会发布。

    老家这边,江振邦是通过母校的关系联系上了媒体,价钱要便宜不少。

    一番客套寒暄,气氛很快热络起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饭桌上的话题引向了正事。

    “振邦,你上次在电话里提的事情,周副校长跟我们商量过了。”

    张博文放下酒杯,表情严肃了几分:“我们都觉得,你和兴科厂的成功,不仅仅是你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奉省国企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非常具有宣传价值。”

    主管宣传的钱爱萍副校长接话道:“我这边已经联系了《奉省广播电视报》和《奉阳晚报》的两位资深记者,他们对你的故事非常感兴趣。”

    “另外呢,奉省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副总监,我也跟他打过招呼了,他那边也愿意安排一个采访。”

    《奉省广播电视报》和《奉阳晚报》是省内发行量最大的市民报纸,影响力巨大。

    而奉省电视台,更是覆盖全省的官方媒体。

    这几条线,几乎是奉省的顶级媒体资源了。

    “谢谢,谢谢母校!谢谢书记,谢谢各位校长,学生无以为报!”

    江振邦当即动容,端起酒杯,起身诚恳致谢,并表示要连干三杯。

    钱爱萍笑着摆摆手,说不用:“振邦你现在是我们奉阳工业学院走出去的一面旗帜,宣传你就是宣传我们啊,你名气越大,我们脸上也有光!”

    书记张博文与他碰了一下杯,一饮而尽。

    江振邦再敬校长,李兰芝感慨着说:“你为母校争了光,母校为你铺路,这是理所应当的,看你,我们就像看自己的孩子。”

    “谢谢老师。”

    江振邦是真感动了,举杯一饮而尽。

    “好了好了,不要这么喝了。”

    “你还年轻,注意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张博文劝他放下酒杯,其他没被敬酒的校领导也温言相劝。

    江振邦这才不再一口干了,但依旧是半杯,桌上六个人敬了个遍,包括章景行。

    “缓一缓,吃点菜缓一缓。”

    校领导们立刻关切地夹菜的夹菜,盛汤的盛汤。

    江振邦只能不住地说感谢。

    “你是我们的学生,振邦,以后不要跟老师们来生意场或官场上的这套了。”

    “就是,那套不要跟我来…不过这小子酒量真不错啊!”

    “确实,哈哈!”

    校领导们一阵打趣闲聊,过了一会,张博文才道:“不止是奉省这块,林江省、白龙省,甚至京城的媒体资源,我们也在谈。

    当然,费用还要有的,但肯定比你去找要便宜…总之,接下来,母校一定会鼎力推你!”

    这真是意外之喜,

    江振邦感动不已,却听张博文又正色道:“不过你太年轻了呀,大力宣传后,可能会引起非议,掀起一场风波,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明白。”

    江振邦点头:“只要有助于兴科的长远发展,能提高母校的知名度,我个人遭受一点非议也没什么。”

    “不是那么简单的。”

    张博文立刻摇头,教诲道:“你不止是兴科的董事长,更是国家干部。”

    “你要考虑到政治影响,接受采访的时候,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心里要有数。如果说了不该说的,让大领导看见,那你明明是有功之臣,领导对你也会有负面看法!”

    钱爱萍点头同意,又道:“我跟媒体打过招呼了,稿子我们这先审一遍,没问题再发。”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对振邦你也是个机会,能凭此进入高层视野。”

    江振邦嗯嗯点头,他的调研报告已经发在内参上了,省领导都看见了,再高能高到哪去?难道是京城?

    有了更好,没有拉到。

    他宣传造势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销VCD,提高兴科的公众知名度,而不是搞什么政治投机。

    ……

    翌日上午,天都酒店的咖啡厅里,江振邦见到了两位记者。

    一位是《奉阳晚报》的王牌记者李建,四十来岁,戴着黑框眼镜,眼神里透着一股职业性的审视。另一位是《奉省广播电视报》的赵敏,三十出头,短发,显得精明干练。

    简单的寒暄过后,二人正式开始采访。

    起初,话题围绕着江振邦的个人经历展开。

    “江董,二十一岁的国营厂厂长,我打听过了,纵观全国都是仅此一例!虽然当时锦红厂的情况不容乐观,如今兴科的成绩,也证明了你的能力。”

    “但我还是很奇怪,今年八月份,你刚刚大学毕业,是怎么做上这个厂长的呢?”

    李建推了推眼镜,问的很直接,但他又补充道:“这个问题我必须要问清楚,报道上也要写明白,否则会引发负面舆论的,读者和观众,会以为当地政府在大学生分配上存在黑幕,对你本人也有害,我们还不如不宣传。”

    “理解。”

    江振邦笑了笑,如实答道:“我毕业后没有第一时间分配工作,而是用近两个月的时间下基层,写了一份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兴宁十五家国营厂我都走遍了。”

    “当我到锦红厂调研时,厂党委书记陈玉彬亲自接待了我,因为我的专业就是学电子的,厂里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人才,陈书记诚挚邀请我留在厂里工作。”

    “我虽然没有立刻答应,但还是给陈书记出了些主意,陈玉彬书记觉得很有道理,对我非常欣赏,这是前因。”

    “后来,我写完了那份县域经济的调研报告,拿着它,我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斗胆去见了兴宁市的刘学义市长,经过刘市长,我又见到了孙国强书记。”

    江振邦删删减减,用春秋笔法将来龙去脉讲了一遍:

    “两位领导非常有格局,不仅没有觉得我写的报告是高谈阔论、空中楼阁,反而十分看重。我本人就此被分配到市委办和国资局,在政府和党委两个口都担任职务,并与各局一把手,共同推行兴宁市国企改革的工作。”

    “锦红厂的陈玉彬书记第一个响应国企改革的号召,搞了一个聘任制厂长,并开了一个职工代表大会,邀请我去锦红厂当厂长,经市委市政府谨慎研究,同意了他们的聘任决定……”

    “但我本人收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惊,有点想说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但书记和市长说了,你是党员,又是全兴宁唯一一个电子专业大学生,你不来干谁来干?”

    “我想,既然无论是厂子还是组织都想让我挑起这个担子,那我索性硬着头皮试一试!”

    “之后的事儿,两位记者应该都知道了,我联系上了我的母校奉阳工业学院,寻求技术支援,校企合作,共同搭建产学研一体平台……”

    江振邦徐徐道来,听得李建和赵敏两个记者连连点头。

    直觉告诉他们,他们找到了个大新闻!

    一个足以轰动全国的大新闻!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