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拾穗儿 > 第20章-演讲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秋日的太阳仿佛酿熟了时光,把教学楼的红砖墙晒得透出几分暖意。

    走廊里,桂花的甜香像是无形的涟漪,随着学生们课间嬉戏的欢笑声,一层层漫过台阶,飘向每一个角落。

    这熟悉的气息,总在不经意间将拾穗儿带回那段闪闪发光的岁月。

    那次山村支教,已成为她人生中无法磨灭的印记。

    即便回到校园许久,午夜梦回时,小娟那向日葵般明亮的笑脸,依然会清晰地绽放在她的眼前。

    此刻,她正轻轻抚摸着小娟送给她的那幅画。

    画里,一棵大树撑开繁茂的树冠,树下站着两个手牵手的女孩:一个穿着碎花上衣,羊角辫倔强地翘着;另一个身着连衣裙,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她们的背后,是湛蓝的天空、棉花糖似的云朵,以及连绵的、象征着远方的群山。

    画的右下角,是孩子用铅笔认真写下的字迹,一笔一划,歪歪扭扭,却重若千钧:“小娟和拾老师,永远在一起。”

    阳光透过窗棂,将画纸照得微微发亮。拾穗儿的指尖停留在这行字上,仿佛能触摸到那双小手留下的温度,耳边又响起了那银铃般的声音:“拾老师,你会想我吗?”

    她没有回答,只是将画框轻轻搂在怀里,一如当初将那个小小的身影紧紧拥抱。

    山里的风、教室的书声、孩子清澈的眼眸……

    所有往事都融化在这片桂花香里,甜甜的,软软的,沉淀为心底最温柔的宝藏。

    指尖蹭过封面斑驳的墨迹,她正出神地回忆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难忘时光,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又沉稳的脚步声。

    未及回头,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已轻轻搭在了她的胳膊上。

    “拾穗儿。”

    她转过身,恰好撞进陈阳带着笑意的眼睛里。

    作为班长,陈阳总是穿着那件洗得干净的白衬衫,袖口规规矩矩地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

    秋日的风将他额前的碎发吹得微翘,他却浑然不觉,手里紧紧攥着一张叠得整齐的演讲比赛报名表,纸角因用力而微微发皱。

    “学校‘青春向党’演讲比赛,主题是‘初心与担当’,”

    他将表格递过来,目光清澈而坚定,“我帮你报了名。”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她心里漾开一圈圈涟漪。

    表格上墨迹未干,仿佛还带着他掌心炙热的温度。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张报名表,更是他看见了她心底的光,并相信那道光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拾穗儿的手猛地一顿,那幅画飘落到水泥地上,陈阳眼疾手快地弯腰去接,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愣了一下,又赶紧错开。

    她俯身去捡那幅画,声音轻得几乎要散在风里:“陈阳,你怎么不先跟我商量呀?我……我从来没在那么多人面前讲过话,肯定会搞砸的。”

    “怎么会搞砸?”陈阳的语调沉稳,目光如秋日晴空般明澈,“上次班会你分享支教故事时,连最坐不住的男生都安安静静听着——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就是最生动的演讲。那些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比任何技巧都更能打动人心。”

    拾穗儿将画紧紧护在胸前,低头望着地上被斜阳拉得细长的影子,仿佛看见了自己那些隐秘而珍贵的过往正静静铺展。

    陈阳的话语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她心底漾开层层波纹——戈壁滩上裹着沙粒的风,奶奶捡铁渣时磨出毛边的手套,村长推着旧自行车在雨中蹒跚的背影,张教授在泥泽中推车的坚决,还有小娟将画塞进她手里时亮晶晶的眼睛……这些记忆如暖流般涌上心头,让她眼眶发热,却又生出一种踏实的力量。

    “可我要是紧张得在台上说不出话,反而给班级丢脸怎么办……”

    她轻声嘟囔着,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画纸边缘,那里已经起了细密的毛边。

    陈阳看着她紧绷的侧脸,突然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剥了糖纸递给她:“我第一次主持班会时,紧张得声音都发抖,手里攥着稿子,汗把纸都洇湿了。后来我发现,只要把台下的人当成朋友,把想说的话讲出来就好——你不用刻意准备,就讲你的故事,讲你从戈壁走到这里,有多不容易,讲你想帮更多孩子的心愿。”

    他把报名表塞进拾穗儿手里,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我相信你,真的。要是你怕忘词,我可以当你的听众,每天陪你练。”

    拾穗儿捏着那颗甜丝丝的水果糖,又看了看陈阳真诚的眼睛,心里的犹豫像被阳光晒化的雪,慢慢消散了。

    她点了点头,声音带着点不确定,却又透着股坚定:“那……那我试试,要是练得不好,你可别笑话我。”

    “绝对不笑。”

    陈阳举起手,像个孩子似的保证,眼睛弯成了月牙,“放学后我在图书馆三楼等你,那里人少,适合练习。”

    那天放学后,拾穗儿抱着笔记本去了图书馆。陈阳已经找好了位置,靠窗的桌子上放着一杯温热的柠檬水,杯壁上凝着水珠。

    他把笔记本摊开,拿出一支笔:“你先说说,想从哪里开始讲?”

    拾穗儿坐在他对面,指尖划过笔记本的空白页,慢慢开口:“我想从戈壁的风开始讲,那里的风很大,能把写在沙地上的字吹走,却吹不走我想读书的心……”

    她一边说,一边回忆着小时候趴在镇中学后窗蹭课的日子……

    冬天的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冻得她手指僵硬,却还是死死攥着小石子,在窗台上写老师讲的生字;

    夏天太阳晒得玻璃发烫,她把脸贴在上面,烫得疼,却舍不得移开,生怕错过一个知识点。

    陈阳听得很认真,手里的笔在纸上记着关键词,时不时抬头看她:“这里可以加个细节,比如你蹭课时,有没有被学校的人发现过?当时心里是什么感觉?”

    拾穗儿的指尖顿在笔记本上,思绪一下子拉回十二岁那个冬天的午后。

    那天她照旧蹲在镇中学教学楼后墙的窗下,耳朵贴在冰凉的玻璃上,生怕漏过老师讲的每一个字。

    窗台上摆着她用捡来的烟盒纸订成的小本子,手里攥着半截铅笔头,正飞快地抄着黑板上的数学公式,铅笔尖太钝,写出来的字又粗又模糊,她却看得格外认真。

    “哗啦——”

    窗户突然被推开,一阵冷风灌进来,拾穗儿吓得一哆嗦,铅笔头“啪嗒”掉在地上。

    她慌忙想去捡,一双沾着些许灰尘的黑布鞋停在了她面前,鞋边还沾着几片干枯的梧桐叶。

    “你这娃,咋蹲在这儿?”

    苍老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却没什么凶气。

    拾穗儿慢慢抬头,撞进一双浑浊却温和的眼睛——是学校的保安王大爷,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保安服,肩上搭着条灰色毛巾,手里还拎着个铁皮水壶。

    拾穗儿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像被抓住做错事的小猫,赶紧把订成的小本子往身后藏,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我……我没干啥,就……就路过。”

    王大爷蹲下来,捡起地上的铅笔头,看了看她藏在身后的小本子,又抬头望了望窗内正在讲课的老师,心里瞬间就明白了。

    他没戳穿,只是把铅笔头递还给她,用袖口擦了擦她冻得发红的脸颊:“天这么冷,蹲这儿不冻得慌?我瞅你在这儿好几天了,是不是想听课?”

    拾穗儿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咬着嘴唇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俺家没钱交学费,俺……俺就想多认几个字。”

    她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砸在冰冷的水泥窗台上,碎成一小片湿痕。

    王大爷叹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她手里:“娃,别蹲这儿了,风大。我跟你说,以后你想来听课,就从正门进,跟传达室的我打个招呼,我不拦你——但你可得答应大爷,别总蹲在后窗,冻坏了身子,咋好好读书?”

    拾穗儿捧着滚烫的烤红薯,暖流顺着指尖传到心里,她用力点头,眼泪却掉得更凶:“谢谢大爷……俺……俺肯定听话。”

    “这就对了。”

    王大爷摸了摸她的头,起身拎起水壶,“快趁热吃,红薯甜,暖身子。”

    说完,他慢悠悠地走了,走几步还回头望一眼,见拾穗儿捧着红薯没动,又挥了挥手,才继续往前走。

    “后来,王大爷真的没拦过我。”

    拾穗儿的声音带着点哽咽,指尖轻轻摩挲着笔记本的纸页,“有时候我来得早,他还会给我留个烤馒头;冬天天暗得早,他怕我走夜路害怕,还会送我到村口……要是没有他,我可能连在后窗蹭课的勇气都没有。”

    陈阳递过纸巾,声音放得很轻:“这个细节特别好,王大爷的温柔特别真实,演讲时讲到这里,语速慢一点,肯定能打动人心。”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放学后,图书馆的靠窗位置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拾穗儿练演讲时,陈阳就坐在对面,手里拿着笔记本,逐字逐句记录她的讲述,偶尔打断她:“说到王大爷给你烤红薯时,你可以加一句‘红薯皮烤得焦焦的,咬一口甜到心里,比过年吃的糖还甜’,这样更有画面感。”

    “讲你蹲在窗下抄笔记时,能说说手指冻得发僵的感觉吗?比如‘手指冻得弯不回来,写几个字就得往嘴边哈口气,哈出来的白气一下子就散在风里’,这样听众更能体会到你当时的不容易。”

    有一次,拾穗儿讲到中考前的那个雨天,声音突然就沉了下来。

    那天凌晨,天还没亮就下起了暴雨,砸在土坯房的屋顶上,噼啪作响。她背着书包出门时,土路已经变成了泥沼,每走一步,布鞋都会陷进泥里,拔出来时带着厚厚的泥块,重得像灌了铅。

    走到半路,她脚下一滑,重重摔在泥水里,书包里的准考证和文具撒了一地,雨水顺着头发流进眼睛里,又凉又涩。

    她蹲在泥里捡准考证,手指抖得厉害,眼泪混着雨水往下掉——县城的考点离村子有十里地,现在已经七点了,考试八点开始,她肯定赶不上了。

    就在她绝望地抱着膝盖哭时,远处传来了熟悉的自行车铃声,她抬头一看,只见老村长披着雨衣,推着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跑过来,雨衣的帽子被风吹掉,头发和衬衫全被雨水打湿,贴在身上。

    “拾穗儿,别怕,叔送你去!”老村长跑到她身边,蹲下来帮她擦脸上的泥,声音因为着急而有些沙哑。

    他把自己的雨衣脱下来裹在她身上,又把自行车正了正,坚定地说:“上来,叔驮着你,咱们肯定能赶上。”

    拾穗儿趴在老村长的背上,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后背的弧度——虽不算高大,后背甚至有点驼,可那一刻,却像一座山一样可靠。

    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进衣领,他蹬着越来越沉,粗重的呼吸声就在她耳边响着,却从来没说过一句累。

    拾穗儿趴在他背上,眼泪无声地掉下来,浸湿了他的衬衫:“叔,您放我下来吧,我自己走会……”

    “傻孩子,别乱动,马上就到了。”

    老村长喘着气,声音却很坚定,“你这么努力,不能因为一场雨就耽误了考试。”

    讲到这里,拾穗儿再也忍不住,眼泪掉在笔记本上,晕开了墨迹,她哽咽着说:“后来我们赶到考点时,还有十分钟就要进考场了。

    老村长帮我擦干净脸上的泥,把准考证塞进我手里,说‘别紧张,好好考’,我回头看他时,他正靠在墙上揉脚踝,裤腿全是泥,鞋子都快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陈阳递过纸巾的手也有点抖,他吸了吸鼻子,轻声说:“这里不用加太多修饰,你刚才说‘老村长的后背像山一样可靠’,还有他林着雨还护着你,这些细节就够了——听众肯定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爱。”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放学后,图书馆的靠窗位置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演讲比赛那天,礼堂里坐满了人,舞台两侧的横幅上“青春向党,初心如磐”八个字格外醒目,舞台上的聚光灯亮得刺眼,台下的人群像一片模糊的影子。

    拾穗儿站在后台,手里攥着演讲稿,手心的汗把纸洇得发皱,连腿肚子都在控制不住地发抖。

    陈阳站在她旁边,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衬衫传过来,让她莫名安心:“别怕,就像在图书馆练习时一样,把台下的人当成我,当成班里的同学,慢慢说。”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跟第一次见面时一样,剥了糖纸递到她嘴边:“含着,甜丝丝的,紧张就会少一点。”

    拾穗儿含住糖,橘子味的甜在嘴里散开,心里的慌乱好像真的被压下去了些。

    这时,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下一位,有请拾穗儿同学,演讲题目《从戈壁走来》。”

    陈阳推了推她的胳膊,眼里满是鼓励:“去吧,你准备得特别充分,一定可以的。”

    拾穗儿深吸一口气,攥紧演讲稿,一步步走上舞台。

    聚光灯“唰”地打在她身上,她下意识地眯了眯眼,视线慢慢聚焦……

    台下第一排,陈阳正坐在那里,手里拿着她的笔记本,像在图书馆时一样,轻轻朝她点了点头。

    而在礼堂的角落里,她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张教授穿着那件她熟悉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比去年更白了些,正拄着拐杖,微笑着看着她。

    那一刻,所有的紧张都烟消云散。她抬起头,声音清晰地开口:“大家好,我叫拾穗儿,我来自戈壁滩上的一个女孩。”

    她讲戈壁的风有多烈,能吹走沙地上的字,却吹不走她刻在心里的“想读书”。

    讲她用沙堆当草稿纸,手指磨破了皮,就在伤口上贴张创可贴继续写。

    讲左眼视力下降后,她把课本凑到右眼跟前,字都模糊成了小点点,却还是一笔一划抄笔记,抄到胳膊发酸。

    讲奶奶每天天不亮就去戈壁滩捡铁渣,手上的裂口用胶布缠了一层又一层,却总把卖铁渣的钱攒起来,给她买旧课本和铅笔……

    “有一次,奶奶的手被铁渣划了个大口子,血止不住地流,她却笑着说‘没事,这点伤不算啥,攒够钱给你买本新词典’……”

    说到这里,台下传来细碎的抽气声。

    拾穗儿擦了擦眼泪,继续讲:“直到我遇到张教授,他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漆黑的日子。他给我补落下的功课,还把自己的旧眼镜送给我,说‘这样看书就不用凑那么近了’。有一次我感冒发烧,趴在课桌上昏昏欲睡,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教授的外套,桌角放着一杯温热的姜茶——那杯茶的味道,我到现在都记得,是暖的,甜的……”

    她的声音哽咽着,却字字清晰。

    台下静得能听到呼吸声,她看到陈阳正低头擦眼睛,张教授的眼角也泛着红,手里的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像是在回应她的讲述。

    最后,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练习册——封面已经磨得看不出原本的颜色,边角卷得像波浪,里面的纸页泛黄,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些地方因为修改次数太多,纸都破了,用透明胶小心粘补着,甚至能看到当年她用红笔标注的“重点”。

    “这是我高中时的练习册,”她举起练习册,声音突然变得铿锵有力,“从戈壁到城市,从蹭课的小姑娘到大学生,它陪我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它的每一页,都写着我的坚持,写着奶奶的期望,写着张教授的嘱托。”

    “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路,铺给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那些在山里、在戈壁,渴望读书却没机会的孩子,那些把‘想上学’藏在心里,偷偷在沙地上写字的孩子。我想成为他们的光,像张教授照亮我一样,照亮他们的路。这就是我的初心——不辜负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不辜负自己吃过的苦;这就是我的担当——把温暖传递下去,让更多孩子能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话音落下的瞬间,台下先是短暂的寂静,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里还夹杂着隐约的哭声。

    拾穗儿深深鞠了一躬,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却笑着说:“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走下舞台时,陈阳快步迎上来,递过一瓶温水,声音有点沙哑:“喝口水,你讲得太好……我刚才哭得稀里哗啦,被旁边的老师笑话了。”

    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手里还拿着一张纸巾,上面沾着明显的泪痕,“刚才张教授还问我,你平时是不是也这么勇敢,说他没看错你,好样的。”

    拾穗儿接过水,看向角落里的张教授——教授正朝她挥手,眼里满是欣慰。

    她转过头,看着陈阳,认真地说:“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帮我报名,陪我练了这么久,我肯定不敢站在台上。”

    “跟我客气什么。”陈阳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就知道,你的故事一定能打动所有人——因为那是你用真心走出来的路,是最动人的初心。”

    后来,拾穗儿的演讲得了一等奖。颁奖那天,陈阳比她还激动,抱着奖杯转圈,嘴里念叨着:“我就说你能行!咱们班又添了个荣誉!”

    他把奖杯递给她时,偷偷塞给她一张折成星星形状的小纸条,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你的初心,不仅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我——以后,我想跟你一起,去支教,去帮更多孩子,把路铺得更宽。”

    拾穗儿捏着纸条,看着陈阳跑向张教授、兴奋地汇报成绩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奖杯,心里像被灌满了阳光。

    她眼前浮现出戈壁滩上倔强生长的沙枣树,奶奶那双布满老茧却温暖的手,张教授深夜递来的那杯姜茶,还有陈阳陪她一遍遍练习时专注的侧脸——这些细碎的温暖,如同散落在生命里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悄然生根,破土而出。

    这一刻她忽然明白:初心从来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身处困境时依然选择向前的勇气;担当也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在自己站稳后,自然而然向他人伸出的那双手。

    夜深人静,拾穗儿将小女孩送的沙枣树画、陈阳留下的星星纸条、奶奶磨旧的棉布手套、张教授托人捎来的老花镜,还有那本边角磨白的演讲练习册,一一摆在书桌最明亮的位置。这些物件静静陈列,像一座微型的勇气博物馆。

    她摊开日记本,笔尖轻触纸面:"谢谢你们,像一束束光,照进我的生命。从今往后,我愿成为一座桥——连接戈壁与远方,传递温暖与希望。让更多孩子相信,每颗星星都会发光,每粒种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土壤。因为曾被光照亮,所以也想成为光。"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