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拾穗儿 > 第37章-留书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离开学校的前三天,拾穗儿起得格外早。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梧桐叶还沾着晨露,她就已经坐在书桌前,把四年积攒的专业书、笔记摞成高高的几堆。

    阳光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些泛黄的纸页边缘,密密麻麻的批注里夹着干枯的梧桐叶、银杏果,还有她在图书馆抄录的诗句——

    每一页都是她在309宿舍的台灯下、图书馆的靠窗座位上,一笔一划攒下的时光。

    “要我帮忙吗?”

    苏晓揉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看着拾穗儿弯腰整理书堆的背影,声音还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拾穗儿回头笑了笑:“不用啦,我自己来就好。这些书想分两部分,一部分在图书馆送给学弟学妹,另一部分……想带回戈壁,给以后学校的孩子们看。”

    正说着,宿舍门被轻轻推开,杨桐桐和陈静提着早餐走进来,手里还多了一个空纸箱。

    “猜你要收拾书,特意从楼下宿管阿姨那儿借的。”

    陈静把纸箱放在地上,蹲下身帮拾穗儿把笔记按科目分类,“这些笔记你都要带走吗?写得这么认真,留在图书馆给学弟学妹多好。”

    拾穗儿摇摇头,指尖抚过一本写满教育心理学笔记的本子,封面上还贴着她大一画的小太阳:“这些要带回去。戈壁的孩子可能没那么多参考书,这些笔记里记的案例,说不定以后上课能用得上。”

    她顿了顿,眼里泛起温柔的光,“不过专业课本和一些拓展读物,留在图书馆最合适——我当年就是在这儿借了学姐的旧书,才慢慢跟上学习节奏的,现在该把这份方便传给他们了。”

    指尖划过书脊,她忽然想起大一刚申请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日子。

    那时候她刚从戈壁来到城市,普通话带着口音,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站在图书馆前台,连跟刘阿姨说话都带着怯意。

    刘阿姨却没在意这些,只是笑着递给她一副手套:“姑娘,整理书架要搬书,戴着手套不磨手。”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课后她都会准时出现在图书馆,从整理书架、贴书标,到帮读者找书、登记借阅,一点点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

    冬天的图书馆暖气不太足,她整理完靠窗的书架,手冻得通红,刘阿姨总会把她拉到前台,塞给她一杯热红糖姜茶;夏天她赶论文熬到闭馆,刘阿姨就留着一盏灯等她,桌上摆着凉好的白开水,偶尔还会有一块自家做的绿豆糕。

    “想什么呢?笑得这么甜。”

    杨桐桐把豆浆递到她手里,笑着问。拾穗儿接过豆浆,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想起大一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日子,刘阿姨总给我塞吃的,那时候觉得,图书馆就像第二个家。”

    当天下午,拾穗儿抱着装满书的纸箱,和杨桐桐一起往图书馆走。

    路过食堂时,她特意绕到窗口,买了两块刘阿姨爱吃的豆沙糕——这四年受了阿姨太多照顾,这次道别,她总想做点什么回报。

    走到图书馆门口,那扇熟悉的玻璃门敞开着,刘阿姨正弯腰擦拭前台的桌子,花白的头发在午后的阳光里泛着柔和的光。

    听到脚步声,刘阿姨抬头看见拾穗儿,手里的抹布一下就停住了:“穗儿?你怎么来了?是不是来拿寄存的书?”

    “阿姨,我来跟您道别,还有些书想留在这儿,送给来借书的学弟学妹。”

    拾穗儿把豆沙糕递过去,又指了指身边的纸箱,“这些都是我四年里常用的专业书,笔记都写在旁边了,他们看着能省点力。”

    刘阿姨接过豆沙糕,眼眶一下就红了,拉着拾穗儿的手往阅览室走:“你这孩子,总是这么贴心。正好这会儿下午没课,好多学弟学妹在里面看书、借书,你把书放在阅览区的长桌上,他们看到了肯定高兴。”

    拾穗儿跟着刘阿姨走进阅览室,熟悉的书香扑面而来。

    靠窗的那个座位空着,阳光正落在桌面上,恍惚间,记忆就像翻书一样,一页页在眼前展开——

    大二那年,她和陈阳一起参加“全国大学生教育公益实践大赛”,为了准备参赛方案,两人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

    也是在这个靠窗的位置,桌上摊满了全国各地的教育公益案例,陈阳拿着笔在纸上画框架,她则埋头查资料,偶尔抬起头,就能看见他认真的侧脸。

    有一次两人为了一个方案细节争论起来,声音不大,却引得周围的同学频频侧目。陈阳停下笔,忽然笑了:“别吵了,我们去楼下买瓶冰汽水,回来接着想。”

    那天的冰汽水是橘子味的,气泡在舌尖炸开,两人坐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上,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把方案的漏洞补上了。

    后来他们的方案拿了省级一等奖,领奖那天,陈阳特意把证书递给她:“这里面有你一半的功劳。”

    大三上学期,她报名参加了山区支教项目,出发前需要准备一套适合当地孩子的教学方案。

    陈阳知道后,主动提出陪她查资料。那段时间,图书馆闭馆的音乐成了他们最熟悉的背景音。

    陈阳总能在密密麻麻的文献里找到关键信息,比如如何用当地资源设计手工课,如何用简单的道具讲解复杂的知识点。

    有一次查到傍晚,外面下起了小雨,陈阳从包里掏出一把伞,又变魔术似的拿出一个烤红薯:“路过食堂买的,热乎着呢,你肯定没顾上吃饭。”

    红薯的香气混着雨丝的清凉,在暮色里格外温暖。她咬着红薯,看着陈阳帮她收拾散落的书页,忽然觉得,有个人一起为了梦想努力,再难的路也变得好走了。

    还有无数个普通的日子,她在图书馆勤工俭学整理书架,陈阳会来帮她搬厚重的书;她为了期末考试熬夜复习,陈阳会给她带一杯热牛奶。

    她想家偷偷掉眼泪,陈阳会坐在她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递一张纸巾,然后陪她一起看窗外的梧桐叶。

    “穗儿?发什么愣呢?”

    刘阿姨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拾穗儿回过神,笑着摇摇头,把纸箱里的书一本本摆到长桌上。

    她从背包里掏出钢笔,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下寄语,字迹工整又带着戈壁人特有的利落:“愿你们像戈壁的沙枣树,在困境中扎根,在风雨中成长。”

    写完最后一本,她还在书里夹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自己的联系方式:“要是看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找我。”

    刚把书摆好,两个背着双肩包的学弟学妹就走了过来。

    扎着马尾的学妹拿起一本《教育学原理》,翻开扉页看到寄语,眼睛一下子亮了:“阿姨,这书是可以借的吗?字写得真好!”

    刘阿姨笑着指了指拾穗儿:“这是你们拾穗儿学姐,马上要回戈壁建学校了,这些书都是她特意留给你们的。”

    学妹惊讶地看向拾穗儿,手里的书攥得更紧了:“您就是拾穗儿学姐?我们老师上课总提您,说您是我们学院的榜样!”

    她低头摸了摸扉页上的字,眼眶微红,“学姐,谢谢您的书和鼓励,我以后也要像您一样,好好学专业知识,将来去需要的地方做教育。”

    旁边的学弟也拿起一本《教育心理学》,翻开一看,书页空白处满是细致的批注,还有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的重点,忍不住感叹:“学姐,您这笔记也太详细了!我这学期正好学这门课,一直找不到重点,有了这本书,我肯定能学好!”

    拾穗儿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心里暖暖的:“能帮到你们就好。这些书里记了我四年的学习心得,还有当年备赛、支教时整理的案例,你们要是觉得有用,看完了还可以传给其他同学,让它们多帮几个人。”

    说话间,又有几个学弟学妹围了过来,长桌上的书很快就被拿得只剩三本。

    一个戴眼镜的学妹拿着书,犹豫了半天,还是小声问:“学姐,去偏远地区做教育会不会很孤独啊?我也想考支教的项目,可是怕自己坚持不下来……”

    拾穗儿蹲下身,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语气温柔却坚定:“刚开始肯定会孤独,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你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坚持。就像我当年备赛、支教,有陈阳帮我查资料,有刘阿姨关心我,还有室友们支持我。而且当你看到孩子们因为你而露出笑脸,看到他们眼里的光,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她顿了顿,指了指扉页上的字,“你看这沙枣树,在戈壁里独自扎根,却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我们也一样,只要心里有信念,就没有熬不过去的孤独。”

    学妹听完,用力点点头,把书紧紧抱在怀里:“学姐,我懂了。我一定会努力,将来也要像您一样,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光的人。”

    夕阳渐渐西斜,阅览室里的人慢慢多了起来。

    拾穗儿帮着刘阿姨整理了一会儿书架,指尖拂过那些熟悉的书脊,忽然想起自己刚来时,连怎么找书都不会,是刘阿姨耐心地教她用检索查询,教她给书分类。

    如今她就要离开了,这些曾经陪伴她的书,会以另一种方式留在校园里,陪伴更多像她当年一样的学弟学妹。

    又聊了一会儿,拾穗儿才依依不舍地准备离开。

    走到图书馆门口,刘阿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塞到她手里:“这是阿姨自己做的蛋糕,你带着路上吃。回戈壁那边要是缺什么,就给阿姨写信,阿姨虽然帮不上大忙,但总能听你说说话。”

    拾穗儿捏着温热的布包,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她用力点头,深深鞠了一躬:“阿姨,谢谢您这四年的照顾。记得我刚来时,连普通话都说不好,是您一直鼓励我;我勤工俭学累了,是您给我塞吃的;我想家了,是您陪着我说话……这些我都记在心里。等我把学校建起来,一定给您寄照片,让您看那里的星星,看孩子们读书的样子。”

    “好,阿姨等着。”

    刘阿姨挥着手,眼角也泛着红,“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那边记得报平安。”

    拾穗儿和杨桐桐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她忍不住回头望去,刘阿姨还站在图书馆门口,挥着手,阳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像镀了一层金边。

    阅览室的窗户里,能看到学弟学妹们低头看书的身影,那些她留下的书,正被一双双手捧在手里,扉页上的寄语,正被一双双眼睛认真阅读。

    往宿舍走的路上,晚风带着梧桐叶的清香掠过脸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条舍不得分开的线。

    杨桐桐看着拾穗儿手里被攥得温热的布包,笑着打趣:“刘阿姨对你是真上心,这沙枣糕一看就是特意给你做的,换别人可没这待遇。”

    拾穗儿把布包贴在胸口,指尖轻轻摩挲着粗糙的布料,眼眶还带着未干的湿润:“这四年在图书馆,阿姨就像家人一样。还有陈阳,陪我备赛、查支教资料,帮我搬书、带吃的,要是没有他们,我可能走不到今天。”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以前总觉得毕业离自己很远,现在才发现,原来那些一起泡图书馆的日子,一起为了梦想努力的时光,都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她抬头望向天边,夕阳正缓缓沉入远处的楼宇,把天空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红。校园里的广播刚好响起,是那首陪伴了她们四年的毕业歌,旋律里藏着青涩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许。

    路过布告栏时,拾穗儿瞥见上面贴着新的勤工俭学招聘启事,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四年前的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外套,攥着报名表,怯生生地站在公告栏前,眼里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而如今,她即将带着这里的一切,回到那片生她养她的戈壁。

    “你说,那些书会真的帮到他们吗?”拾穗儿忽然停下脚步,轻声问。

    杨桐桐顺着她的目光望向图书馆的方向,那里的玻璃窗反射着夕阳的光,亮得像撒了一层碎金。

    “当然会。就像当年学姐的书帮到你,你和陈阳一起查的资料帮到你支教,你现在的书也会帮到他们。这就像一场接力赛,我们接过前人的接力棒,再把它传给后人,知识和善意,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去的。”

    拾穗儿笑了,眼里渐渐泛起光亮。

    她想起那些要带回戈壁的书和笔记,想起刘阿姨的沙枣糕,想起陈阳的烤红薯,想起学弟学妹们坚定的眼神——这些细碎的温暖,早已成了她最坚实的铠甲。

    她知道,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奔赴的开始。校园里的故事或许会落幕,但知识的传递不会,善意的接力不会,梦想的生长更不会。

    晚风再次吹过,带着夏末的温柔。拾穗儿把布包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仿佛把一整个青春的温暖都收进了行囊。

    她抬头看了看渐暗的天空,星星已经开始隐隐闪烁,像戈壁夜晚最亮的灯。

    “走吧,班长陈阳他们约咱们一起晚上聚餐。”拾穗儿拉起杨桐桐的手,脚步轻快而坚定。

    她们的背影渐渐融入暮色,而图书馆的灯光依旧明亮。

    长桌上的书虽然没了踪影,但扉页上的寄语会留在学弟学妹的笔记本里,书页间的批注会印在他们的知识体系里。

    那份“在困境中扎根”的信念,会像戈壁的沙枣树一样,在更多人心里发芽、生长。

    这一站的青春落幕了,但下一站的星光,正在戈壁的夜空里静静等待——等待着这个带着温暖与希望的姑娘,去种下更多的梦想,去点亮更多的人生。就像她在书里夹的纸条上写的那样,“我们或许会在不同的地方,但我们都在为了同一个梦想努力”,而这份努力,终将在时光里开花结果,照亮更多人的路。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