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94:菜农逆袭 > 第263章 渠道
最新网址:www.00shu.la
    种菜就是这样,赌赢一次爽一次,一直赢便一直爽。

    冰雹砸在别人地里,钞票飞进我口袋。

    某种程度上来说,陈家志确实放弃了敬畏与理性,但他又很清醒,他很清楚他能成功有一部分要归于天时地利,归于‘无法掌控’的风雨。

    但职业菜农就该这样,与天地和风雨博弈,寻找那一闪即过的机会。

    “实在不行就上避雨棚!”

    站在荷兰豆还未拆除的简易竹架旁,陈家志喃喃自语。

    “陈场长,你一个人在这里嘀咕什么呢?”易定干骑着车过来。

    陈家志侧身,“我想把这简易大棚留着,物尽其用,雨季的时候用来避雨,种一两茬青菜,应该会有价格。”

    大棚比较简陋,竹架结构,约2米高。

    如今薄膜已经揭开,只剩光架子还没拆,因为是用的新竹子,目前还算坚固。

    在架子中间,便是整齐划一的荷兰豆畦。

    易定干停下车,打量片刻后,沉吟道:“留着劳作不方便啊。”

    陈家志想了想,说:“荷兰豆架子肯定要全拆,剩下的大棚架子,中间一部分用微耕机打地,两边边角角落用人工耙地,能做出来。”

    易定干又说:“夏天棚里很热。”

    陈家志:“早晚劳作,劳作时,棚上也可以盖遮阳网,我认为可行。”

    “这当了大老板就是不一样了哈。”易定干揶揄道:“不用亲自干活,也就不考虑工人死活了。”

    “你阴阳怪气倒是有一手。”陈家志挑眉道:“我又没说一直不拆,你还记得去年的梅雨吗?”

    易定干疑惑:“现在你就算到了今年梅雨也要提前?!”

    “……”陈家志没好气道:“算你个大头鬼哦。”

    易定干笑道:“你知道你二姐怎么说你的吗,他说陈家出了个陈半仙,说有暴雨就有暴雨,说有台风就有台风,说有干旱就有干旱,说有寒潮……”

    “行了,行了。”陈家志插嘴打断道:“今年梅雨不一定提前,但我估计荷兰豆能采收到清明节后,大棚可以留到6月份再拆,期间至少能种一茬菜心,快的话甚至还能种一茬小白菜或者空心菜。

    甚至七八月份也不拆,不盖薄膜,直接盖遮阳网防暴雨冲刷就是了。”

    易定干讶然,“咦…似乎还真行,这还省了拆大棚和搭小拱棚的成本,不愧是老板,降本增效还真有一手。”

    感慨了一句,易定干面向陈家志,“有烟吗?给我支烟。”

    陈家志给了他一支,又往豆垄里走。

    易定干喊道:“哎,再给个火!”

    陈家志背着他摇了摇头,有火也不给你。

    菜工正在采摘豆荚,陈家志挑了个中间位置的豆垄往里走,藤蔓最高处高出他一个头,很有玩迷宫的感觉。

    即使排除了起垄高的因素,藤蔓也十分高大。

    然而,就算如此高,藤蔓接近地面部分依然在结新豆荚。

    陈家志蹲在地上,观察着底部的结荚数量,又抬头‘坐井观天’似的看向天空,前方正好是太阳落下的位置,底部的藤蔓和豆荚也能沐浴阳光。

    田垄东西走向发挥了大作用,这是奇珍76号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荷兰豆本就是长日照作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来促进开花结荚。

    而奇珍76号蔓生性强,株高普遍在1.5~2米以上。

    植株越高,藤蔓底部的光照就越弱,这时东西走向的田垄就很重要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还有基肥、水分、追肥、病虫害等等因素。

    这天下午,他游走在菜田里,看菜农收获豆荚,也在心里默默总结。

    并且也让几个生产管理人员总结,傍晚结束田间劳作后,他又组织人在一起交流印证,最后再自己出来归纳总结技术要点。

    有些小收获日积月累下来,总有一天能产生更强的收获。

    “目前荷兰豆采收了60来天,亩产普遍已有2000斤左右,达到了普通菜农水准,但就像长跑一样,越往后越艰难。

    我的目标是再采摘30天,争取让亩产达到3000斤以上。

    如果能做到再采摘60天,那你们可就牛逼上天了,全国都还找不出能亩产4000斤荷兰豆的菜农!”

    “陈场长,你认为我们能做到吗?”郑中高喊道。

    “能!怎么不能!”

    望着坐在台阶上的一众组长和来旁听的菜工,陈家志有一种‘老子是李云龙’的错觉。

    他笑道:“只要你们照我的技术要求去追肥,去浇水,去打药,去采摘,去清理枯枝烂叶,亩产4000斤绝不是吹牛!”

    “要做到了亩产4000斤,那你们出去就是全国第一!”

    “什么狗屁专家教授统统比不上你们!”

    “哈哈哈哈……”菜工们一阵哄笑,有人喊道:“场长,要是做到了亩产4000斤,有没有奖励!”

    “有!”陈家志敞开声音说道:“你们要做到了亩产4000斤,那我就是全国最牛逼的菜场场长!”

    “我给全场每人额外发50……娘的,50块钱说出来没有气势,就发100块,每人多发100块奖金!”

    “哈哈哈~”

    “好!”

    办公楼院子里的人越聚越多,气氛也被烘托得更加热烈,这场荷兰豆种植的半程总结效果比陈家志预想的还要好。

    如果真能实现亩产4000斤的目标,收获的可并不止增加的产量产值。

    还有凝聚力的增强。

    一个人,一个团队,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产生喜出望外的激奋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

    最后形成良性循环。

    总结会在最后一辆冷藏车到来时宣告结束,等车走后,人群才意犹未尽的散去。

    徐瑶拿着单子和李才一起走来,“场长,今天一共1.11万斤荷兰豆,价格又跌了,1.7元/斤。”

    陈家志接过单子看了看,仍然是以人民币结算,“好,按流程走吧。”

    他直到交接了后才知道,江心菜场并没有蔬菜出口的资质,一直是通过挂靠和代理的方式完成供港。

    能保持如此好的销售势头,一部分要归功于他连续两茬菜都博中了行情。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与江心菜场合作的是徐闻香丈夫的企业,以这家企业的名义进行报关,然后才由香江的收购商接手。

    挺麻烦。

    中间销售环节的成本也挺高。

    报关企业加上菜栏的利润,荷兰豆到香江市民手中的零售价,现在都还可能有七八块一斤。

    中间五六块的差价。

    也不怪那么多人铤而走险走水蔬菜。

    陈家志不由想到了洪中洪彪,这两兄弟不知道怎么样了。

    他其实希望洪中在农资上多费点心思,从降本的角度考虑,陈家志也需要更实惠的采购渠道。

    成本摊得越低,菜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高。

    现在农资行业正缓慢放开,如果有机会,陈家志也想做些行业相关的投资。

    看了销售单子,签了字,陈家志才与易定干、李才一起下班回去。

    “易副场长,晚上我要去批发市场,菜场的工作就交给你盯着了。”

    “其实现在也不用强调这个‘副’字。”易定干说。

    “想当场长啊?”陈家志呵呵笑道:“你现在还差点意思,还得多练。”

    易定干说:“这你不是当老板了吗,还占着场长这个位置干嘛。”

    “不是我一定要占着。”陈家志沉吟道:“是你技术能力还欠缺,让你当场长,我是不是还得给你专门招个懂技术的副场长?”

    “你现在就该多学一些理论,等你什么时候能写出让我满意的生产通知单后,我就让你当场长!”

    易定干颔首:“那可说好了啊,不能反悔,我要写出你那啥生产通知单,你就把‘副’字给我去掉。”

    陈家志连忙打补丁:“前提是不能为了写而写。”

    “什么意思?”

    “解释权在我身上。”

    “真踏娘的小气!”

    “你自己说的,亲兄弟明算账。”

    斗了一会儿嘴,便到了家,饭菜也都做好了,洗手时,陈家志就和陈正旭说他晚上也要去市场,起床时记得叫他。

    他的跃进皮卡如今停在东乡菜场,由薛军每天拉菜去市场。

    陈正旭则每天开面包车去,协助卖菜以及负责配送,并每天把钱带回来,最近都是三四千块钱。

    市场上除了他俩,还另外请了搬运货物的临时工。

    这是目前东乡菜场的销售模式。

    后续陈家志打算复刻到江心菜场上,如今的销售渠道太单一,中间环节还很容易被拿捏。

    比如荷兰豆,供港价格跌到了1.7元/斤,而花城的批发价都还有1.5元/斤。

    两者差价只剩两毛钱。

    这股权一变更后,就有人开始在试探他的底线。

    如果不是因为国内市场上也缺荷兰豆,价格跌不下去,他估计这供港价格还有得降。

    如果国内蔬菜供应充足,可能就会被彻底拿捏成本线,比如国内被迫使用低价高毒农药的菜场,就是因为港商选择很多,有恃无恐。

    这并不是陈家志想要的。

    徐闻香已经在替他约见香江的采购商和中间商,只是还没有音讯。

    对大菜场来说,渠道为王,与其被动等待,陈家志更喜欢主动出击。

    供港只能作为渠道之一,价格合适我就卖你,否则你爱哪买哪买去。

    这就需要建立自有小型配送体系,有渠道托底,价格波动时才能心不慌。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