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44章 言出祸随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恍若极北的寒风,卷着凛然冰霜,掠过人迹罕至的浩瀚冰原,在阴山之顶盘旋张望,而后穿过燕山山脉,拂过金紫的宫门,落在了华盖殿上!

    如堕冰窖。

    针落可闻。

    在场的几乎都是人精。

    华盖殿中气氛凝滞的仿佛空气都变成了一粒一粒,每一道轻微的呼吸,都仿佛刀具喇过,刺入血肉。

    “陛下?”

    唯有李显穆竟然再次呼唤起了皇帝。

    殿中其余众臣心中油然而生,一股佩服之意,在这等情况下,李显穆竟然还敢说话。

    指鹿为马!

    纪纲之所为,和指鹿为马又有什么区别?

    皇帝脸色难看到,即便是一个普通的老农也能看出愤然到了极点。

    “洪保?”

    朱棣没有回答李显穆,而是望向了身侧的太监,对于朱棣而言,他最信任的依旧是从靖难以来身侧的五大掌印太监。

    洪保神色一凛,他当然知道皇帝叫他的名字是为何。

    他心念电转,立刻跪伏在地上,而后对纪刚发动了致命一击,“回陛下,纪指挥使的确御下有方,上次纪指挥使还曾对奴婢笑言说,可以帮奴婢训练一下宫中的小太监,以便好能够更好地伺候皇上。”

    文官和锦衣卫之间是监视者,与被监视者的关系自然是生死仇敌。

    可太监和锦衣卫,关系就更差,同样是皇帝身边的近侍,他们是天然的竞争关系,一方权势高,一方就必然会权势低。

    锦衣卫在外和文官争权,在内和太监政权,可治理国家不如文官,得皇帝信任不如太监,其衰落几乎是必然的。

    李显穆只不过顺水推舟,几句言语就能让纪纲被众人所围攻,也被皇帝所忌惮。

    今日的李显穆相当没有眼色。

    眼见皇帝已然要发作,他再次开口道,“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汉朝周亚夫,军细柳营中,纵汉景帝临之,而军不让,于是铸就了日后足以平定七国之乱的强军,纪纲指挥使,便是这等成大事之人,陛下信之用之,足以见陛下,亦是当代圣君也。”

    李显穆竟在此时侃侃而谈,还将纪纲与汉朝名将周亚夫作比,而且看他的架势,还要将纪纲比作其他人,竟好似真的觉得纪纲御下有方!

    “够了!”

    眼见李显穆还要再举例子,朱棣再也无法忍受心中怒气,大声呵斥着打断了李显穆,而后言语中带着明显的讥讽之色,“纪纲不过走狗之辈,何以与古之名将相提并论?

    显穆啊,你还是太年轻了,不明白什么叫做御下!

    这是悖逆之举!”

    李显穆面上带着惊恐,扑通一声跪在皇帝面前,惶然道:“臣之罪也,臣……

    臣实不知……”

    朱棣明显已然是怒极,胡子高翘,胸口重重的起伏着,甚至直接从皇位上站起身,在殿中急着踱步,而后厉声骂道:“他是个什么狗东西,能比得上周亚夫对汉朝的重要吗?

    不过是朕的家犬罢了,竟然将堂堂天子亲军的锦衣卫,当做他的一言堂了吗?

    真是不知所谓、不知死活。

    看来是过去朕实在太宠幸他了,看来是朕太过于放纵他了,才让他产生了这等悖逆的心思!”

    李显穆跪在地上,垂着头一言不发。

    皇帝的反应让他心中暗笑,彻底松了一口气。

    这自然是他故意为之!

    方才他指鹿为马的一句话,将纪纲几乎送入死局,可那是他以身入局所换来的,在事后以朱棣的精明,必然能够想到,他李显穆怎么可能不知道指鹿为马的典故呢?

    那李显穆故意说这句话,岂非利用皇帝,而其心可诛吗?

    所以,纵然李显穆的确是用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来搞死纪纲。

    可能做不能说!

    李显穆必须要否认这件事,他要让皇帝认为,他只觉得这是御下之道。

    唯有如此,李显穆才能打消皇帝对他的怀疑,真正让他自己从纪刚这件事之中脱身。

    这是心理上的博弈,这是在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李显穆与皇帝的第二次交锋!

    有心算无心,他大获全胜!

    经过此事,纪纲彻底完了!

    因为指鹿为马之事并非李显穆构陷,而是确有其事,只要皇帝派人去查,便可得出其论,且纪纲还有其他悖逆违法之事,诸如将皇帝的秀女收到自己府中,甚至藏匿盔甲,完全够他死十次百次的

    之前他之所以能逍遥,不过是因为皇帝在庇护他罢了,可皇帝会庇护一个肮脏的、为他做事的臣子,却绝不会庇护一个有谋逆心思的臣子。

    李祺在九天之上,一直关注着自己这个儿子,从救太子开始,一直到今天诛灭纪纲,他全程目睹,既是欣慰李显穆已然能撑得起大局,但又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好像有哪里不对劲,我使用的明明是侧重于学术的半圣之资,数据显示,学术天赋在95以上,没有问题!

    他是应该成为当世大儒甚至圣人的人,可现在学术水平如何倒不曾彰显。

    可在朝堂之上,顺手挑拨、激怒皇帝,一言灭大臣,而后全身而退,倒是轻轻松松,看起来怎么越来越有像权术大师发展的倾向了,这个圣人明明学术通天,却权变超神?”

    若是李显穆知道父亲心中所想,定然会大声笑道:“自古以来能成事的圣人有几个呢?

    儒家的圣人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却不能施展。

    法家的圣人韩非死于秦国的牢狱之中。

    墨家的圣人早已化为黄土,兼爱非攻的理想也早就被人所摒弃。

    道家的圣人更是不曾做出过什么伟业。

    再大的圣人也拗不过权力二字,只有用权力为背书,才能成为真正的圣人。

    父亲一直想让儿子做圣人,世人所崇尚的品德高尚的圣人,父亲已然是了。

    那儿子就要做这真正的经世圣人,纵然背上大盗之名!”

    “真是该死!”

    朱棣一想到李显穆所说的那副指鹿为马的场面,心中怒气勃然完全克制不住,又痛骂了纪纲后,厉声道:“洪保!”

    “臣在!”

    洪保高声应道,语气中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你立刻从内庭调人,去将纪纲拿下,告诉他不必再辩解,立刻凌迟处死,而后再派人将其府邸拿下,抄了他的家,让朕看看他府中是否还有悖逆之物,他的家人,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务必不能让一人走脱,以儆效尤,速速去办!”

    朱棣是何等雷厉风行之人,素有决断,在确定要放弃纪纲之后,立刻便吩咐身边的掌印太监将纪纲拿下。

    当看到洪保兴冲冲地往殿外而去,殿中众人方才如梦初醒,而后有些不可思议的对视。

    往日里张扬跋扈,威压朝堂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竟然就这样死了?

    死得如此儿戏!

    死得如此让人猝不及防!

    要知道,今日进宫所商议之事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全无关系!

    谁能想到第一个在妖术之事上死去的朝廷大员,竟然会是他呢?

    这就像是,本来商议鱼和熊掌之事,结果突然冒出一只山鸡,于是今日的午餐就变成了烤鸡一样荒谬。

    下一瞬,他们便将目光投到了依旧跪在地上,垂着头的李显穆身上。

    今天纪纲之所以遭遇大难,就是因为李显穆前后两番赞扬他的话,结果捧到了皇帝的敏感线上。

    李显穆到底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呢?

    还是故意不小心的呢?

    太可怕了!

    李显穆迎着众人探究的目光面不改色,依旧是先前无措的表情。

    让人摸不着头脑,猜不到其中内情。

    可无论事实如何,他们都不得不承认,就是这个看起来颇为无害的年轻人,竟然三言两语就将让朝野痛恨、让人闻之色变的纪纲送入了黄泉路。

    在众人还愣神之时,李显穆的声音再次响起,“陛下,若纪纲有悖逆之心,那想必锦衣卫之事,便不是巧合,太子殿下岂非被人所构陷?

    臣实在惶恐!

    不知这大明之中,竟然有人敢对陛下所钦点的储君,太子殿下出手!

    纪纲当真该死!”

    敢对太子出手的当然不是纪纲,而是汉王。

    但李显穆深知点到为止的道理,如今皇帝刚才拿下纪纲,已经不容易再将汉王牵连进去。

    而且汉王的破绽也极大,只等稍后他与皇帝共处之时,再想办法,使皇帝厌恶汉王即可。

    如今所最重要之事还是眼前的妖术后续处理,皇帝怕是也没有其他心思。

    李显穆一言使众人惊醒,才想起今日进宫并非为纪纲之事,而是要商议妖术之事。

    皇帝也回过神来,他实在不想在纪纲之事上多做牵扯,况且和区区的一个纪纲相比,各省府官员联合起来蒙蔽他这个皇帝,才是他心头最愤恨之事。

    若非其中夹杂着太子,他早已要大开杀戒。

    让这天下的官员知道,谁才是这个庞大帝国的主人!

    “纪纲虽是悖逆,太子也被人所陷害,然而诸省府官员知情不报,亦是大错,莫要以为朕杀了纪纲,诸省府官员便能无事!”

    殿中立刻陷入了比方才更加凝滞的气氛之中。

    虽然这些官员都知道这件事的本质,就是因为官僚体系一向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是皇帝是不会愿意听见这些话的。

    “地方官员一向如此,自古而今,地方对抗朝廷,便有这等传统,非圣明之主而不能统驭。”

    李显穆慨然道:“陛下,如今地方官员能够堵塞通往朝廷的耳目,必然是因为当今朝廷、地方制度有所失衡。

    如今各省府官员,蒙蔽朝廷,当派人前往,巡视纠察其中罪人!

    若不严惩此事,朝廷威信岂非一扫而无!

    妖术之事发于江南,而江南不能禀告,甚至险些累及太子,祸及社稷,臣深恨之!

    臣请往江南巡视,考察其中害群之马,揪出押解京城,以震慑天下诸官!”

    自诸臣入殿以来,朱棣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笑意,随着李显穆话音落下,他立刻朗声笑道,“满朝大臣之中,还是显穆你最勇于任事,至此之时,只有你慨然而敢出言,朕的这些大臣,明明知道却不敢多说。

    只有你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朕往日对你的疼爱,看来你是记在心上。”

    皇帝这等诛心之言让众人顿时色变,立刻哗啦啦跪了一地,齐声惶恐道,“臣有罪。”

    李显穆顺杆往上爬,笑道,“臣毕竟是陛下的外甥,有些话说出来,也没人敢拿臣怎么样。

    陛下,臣方才所言,甚是重要,江南乃是大明龙兴之地,又是当今财税重地,京城赋税粮草皆需要江南提供,乃是重中之重,绝不容有失,臣请前往江南,为陛下清查!”

    朱棣沉吟道,“你所说颇有道理,不仅仅是江南,天下诸省,朕以为皆要派人前往巡视,此番诸省府官员中,有首犯之人皆要受罚,以正朝纲!”

    巡视诸省?

    汉朝刺史?

    在皇帝话音落下之时,这四个字便出现在所有人脑海中,李显穆心中微笑,这正是他的目的。

    “陛下圣明!”

    皇帝会派出朝廷官员出使地方监察,这自然在李显穆的预料之中,因为自古以来,朝廷控制地方总是如此。

    汉朝时是刺史,到了唐朝之时便是巡察使,甚至到了现代也有中央巡视组。

    区别只在于古代交通不便,于是这些监察机构最后总会在当地设置衙门,最后变成上级机构,而现代交通便利,巡视完便真的返回京城。

    李显穆自请前往江南,就是为了引导皇帝设置类似汉朝刺史这样的官职。

    他的皇外祖父在中央废除了宰相,而权归六部,在地方上则将省级权力一分为三,固然是维护了皇家的权威,可对于天下而言,却大有其害。

    中央与地方制度问题,在他父亲生前他们父子就已经讨论过。

    朝廷废除宰相制度的害处,便不再多做赘述。

    地方上过于分权,害处也极大,朝廷与地方沟通便颇为不够通畅。

    在省级三司之上,还是应该有一个主管之人,才更符合整体政治架构。

    如果是朱元璋自然不愿意让地方出现封疆大吏,但朱棣能实行内阁制度,那在地方上再加一个巡抚也不无可能。

    纵然在永乐朝,巡抚不常置,但只要有了开头,等朱棣一死,到了朱高炽的时候,李显穆能做的事情就更多。

    朱高炽身体不好,肯定活不过他,等到他日后辈分超级加倍,权力威望到达巅峰,便能将这些已然有了先例的制度一一落实。

    甚至推翻祖训,恢复宰相制度!

    年轻,就是他最大的资本!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