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就连对李显穆最抱有厚望的朱棣,也没想到李显穆去了日本一年半,真的就把日本那个所谓的天皇押回了大明,还带回了日本再次正式称臣的文书。华盖殿。
朱棣围着李显穆绕了好几圈,让李显穆都有些无语问道:“陛下,臣脸上是长着什么花吗?值得陛下看这么久?”
“你脸上没花,但是脑子里面有,朕想看看你脑子是怎么长的。”
“陛下不必如此盛赞微臣,古代的苏秦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唐朝郭元振颠覆吐蕃,那才叫奇才,微臣只不过借助大明的强势,斡旋于日本这样的小国而已,并不算什么。”
“你就是太谦虚,这次你又立下大功,朕要给你再升官了,你说吧,六部你想去哪里,都察院就不用去了,你去了都察院,朕以后连话都不敢说了。”
“臣能不能既去六部,身上再挂着内阁的职衔,若是不行的话,那臣还是留在内阁吧,臣想做的事情有些多,在内阁入宫方便些。”
“不是不行,只不过还没有先例,说吧,你要去哪里?”
“臣去礼部。”
这下朱棣好奇的望过来,“朕以为你会去户部或者吏部。”
吏部是六部中权势最大的,号称天官,再往下就是户部,一个人事,一个财务,可没想到李显穆竟然选了礼部,虽然名义上六部之首,可实际权力是下三部,只比工部强一点。
“吏部且不说,陛下为何以为臣会想去户部?”
“日本白银之事由你一手推动,眼见现在就要出成果了,你不去户部看着吗?”
李显穆顿时嘿嘿笑道:“陛下,白银之事怕是还要几年,至少等日本国中平静下来,那时臣怕是已经从礼部出来了,微臣想迁转六部,都去看看经历一番。”
朱棣一愣,却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一通事,正要没好气的拍拍李显穆的脑门,却听到李显穆又说道:“陛下,石见银山中的白银矿仅仅略微探查出来的就有数千万两。
微臣以为这件事不能交给户部下面的衙门,这种和国运有关的银矿,户部下属衙门级别太低。
微臣预估之后挖矿的矿工可能会不下十万,这都快要比得上偏僻地区的一个府了,再加上重要性,应该和海道漕运衙门一样,单独设立一个衙门,至少应该是个独立的正四品的衙门,比照知府。”
“把白银矿单独设立一个衙门出来。”朱棣闻言沉吟,“不仅仅白银矿,朕觉得应该把黄金、白银、铜铁,管理这些矿的都单独划分出来到一个衙门,专司挖矿事宜,品级就定在正三品,然后下面再依据不同的矿脉分设诸司。
你觉得如此怎么样?”
李显穆略一沉吟,“臣觉得可行。”
朱棣直接拍板,“那就这么定下,等日本那边平静下来,就宣布下去,之后你应该暂时不去日本了吧?”
“待之后日本平静下来,才签署国书时,微臣再去,这次回来后,母亲也不让微臣再跑到那么远的地方了。”
朱棣促狭笑道:“前些时日你母亲进宫和朕说了,英国公家的丫头再有两年就及笄了,她担心你去日本两三年回不来,耽误了成婚,让朕把你留在京中。”
李显穆闻言有些无奈道:“母亲总是很焦虑微臣的婚事,总想看到微臣结婚生子,明明早已含饴弄孙,也不知为何。”
“你还不曾为人父母,自然不懂。”朱棣感慨道:“父母总会偏爱一个孩子,你母亲偏爱你,于是就会为你操心。”
感慨后朱棣挥挥手道:“三日后是个良辰吉日,朕将会在那日用伪皇的头颅告祭太庙,至于那所谓皇后以及公主,赐给臣下,怕是会恨上朕,就软禁着,让她们自生自灭吧。”
想到日本这所谓皇族的长相,朱棣和李显穆的表情完全一样,满是嫌弃,真就是一坨屎,沾到都觉得恶心。
“那臣告退了。”
行礼后李显穆离开华盖殿。
此番前往日本可谓相当值,这一份大功再加上在江南立下的功劳,让他直接省了五年的功夫,直接越级升任礼部侍郎了。
不过这些超擢拔升,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再升官了,毕竟之后也没那么多功劳能让他升官。
现在距离皇帝驾崩还有十四年,哪怕靠时间去磨,哪怕他要多迁转几部,最多八年,也能升到尚书了,甚至升到尚书后,他还能迁转诸部,彻底把履历磨的无可挑剔。
到时候他可真就是满朝遍野都是门生故吏了。
想到那美好的未来,纵然是李显穆也不禁有一点点兴奋,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甚至比计划还超前了一点。
回到文渊阁中。
几人一见李显穆红光满面就知道有好事,都知道李显穆此番定是升官,于是纷纷上前恭喜,而后问起陛下的安排。
李显穆径直道出,“陛下有意让我担任礼部侍郎。”
这话一出,众人顿时羡慕惊叹不已。
李显穆还没加冠,竟然就已经正三品了,而且完全是一桩桩功劳垒起来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内阁众人皆是聪明人,猜到怕是李显穆主动去了礼部,至于为了什么,在内阁中担任了这么久的同僚,都猜到必然和科举有关。
莫要忘记他身上还挂着心学干将的身份,心学等待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一个真正出身纯粹的三品大员,而且担任礼部侍郎这么关键的位置。
永乐九年的会试刚刚结束。
这个时候开始微微变革,是最好的时间,真等到乡试前夕或者会试前夕,那就晚了,即便是皇帝也不会同意他变革的。
“陛下说依旧保留我入值文渊阁的身份,所以日后我应该还会时不时回文渊阁同诸位一同理事,诸位可莫要不把我当自己人了。”
李显穆微笑着抛下一颗重蛋!
果不其然,方才听到李显穆担任礼部侍郎时,尚且能平静的众人,纷纷惊呼出声。
“明达,这玩笑可不好笑,你说的是真的?”
就连一向沉稳的杨士奇都急声问道:“陛下真的让你入礼部同时,还入值文渊阁?”
得罪李显穆确定的答案后,文渊阁中顿时陷入了良久的沉默,空气都凝固了。
李显穆当然知道他们为何这么震惊和无言。
因为内阁是皇帝的秘书,之前就说过,没有票拟制度的内阁,就连最弱的建议权都没有。
实际上这还是高抬内阁了,不仅没有建议权,由于内阁大学士只有正五品,在正式的处理政务中,很多时候就非常尴尬。
官大一级压死人。
绝不是说说而已。
可现在李显穆是正三品,在文官体系实权中,不算布政使这种外官,京城里面,在他上面的就只有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了。
礼部侍郎加内阁大学士,这实权甚至都要超越礼部尚书了吧,毕竟礼部侍郎不仅是尚书的下属,还是分权制衡尚书的,再加上无所不管的内阁大学士。
李显穆竟然一跃而为九卿级别了!
“陛下怎么会同意这么奇怪的旨意呢?”
几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皇帝怎么会同意李显穆在这个年纪就升任高官,这是真不准备给太子留点升官余地了?
朱棣若是知道几人所想,必然会大笑道:“若是能让你们想明白朕的思维,那皇位不如让你来做。”
李显穆倒是略微能猜出一点朱棣的想法,但他不在意,只要权力是真的就行,他进六部就是为了改革去的。
第一个进礼部,正如杨士奇等人所猜测,就是为了改革科举,大范围的改变目前看来不可能,一个礼部侍郎还没那么大的权限,但是改变一些科举内容他已经能够做到。
最重要的是,作为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兼华盖殿大学士,他担任会试主考官,根本就没人可以和他抢。
永乐九年的主考官是他师兄王艮,作为永乐三年的榜眼,其后又担任翰林学士、内阁大学士,之后进入六部担任郎中,再加上他是心学大儒,在士林中声望深厚,担任一介主考官还是没问题的。
在会试之后,王艮就调到了浙江担任按察使佐官按察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提督学道,职责是督理一省学校教育及各种文化学术之事,这是正四品的官职,以京官调任升一级的惯例。
现在他调任礼部侍郎,和王艮遥相呼应,心学必然威势大振,再加上连续两届心学一派担任主考官,也会形成一种声势。
李显穆颇有些感慨。
从永乐六年守孝回来后,短短五年时间,他经历的可真是太多了,先是促成了迁都,然后跟着皇帝北征,后来两次救下太子,又巡抚江南,最后还跑到日本一趟,把日本天皇抓回了大明,促成了石见银矿的归属。
升官看起来快,但和经受的这些劳累比起来,似乎也不算是什么了。
“李显穆。”
李显穆心中自言自语道:“不能懈怠啊,忘记了父亲的七大恨吗?”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