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太荒记 > 第二章:部落风貌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你忘了吗?”阿叶反而疑惑地问了一声,随即扳着指头做出解答:“你都昏迷了五个、十个…整整二十个日落了!”

    “发现你的时候,你就倒在图腾石边上,一直昏睡到现在,不吃不喝,怎么也叫不醒,要不是巫姆说你没事,阿玛和我都要急坏了!”

    提到这里,叶的脸上还满是后怕之色,欣喜地轻拍着他的脑袋:“好在你醒过来了,那就没事啦!”

    听了她的话,阿谷才回想起来,前阵子,阿兄本来和他约定好,要在月弯时,带他去海边捡贝壳。

    谁知出了岔子,阿父带着阿兄外出,参加了大狩猎,不告而别。

    生着闷气的小阿谷,趁夜跑出了石屋,躲在祭坛边装消失,等阿姊阿玛几人到处寻找,自以为父兄听到消息,就会立即赶回来。

    但这种打算显然是落空了,而始终没人发现的阿谷躲着躲着,忽然觉得心生困意,大脑沉沉。

    在意识朦胧间,似乎看到图腾石上射出一道火光,钻进了他的眉心,倒在石头旁边就不省人事了。

    直到第二天,巫姆去参拜的时候,才发现了晕倒的他,把他送了回来——这些也是谷后来才知道的,他只记得昏倒之后,做了一个长长的梦。

    梦中,他似乎无处不在,从一个全面且独立的角度,见证着一群人猿的起落,目睹着他们的成长与变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做梦这种事情,他其实并不感到陌生,只不过,与以往那些不着边际的梦不同,这次的梦境异常真实。

    他能清楚感受到人猿们的情绪与思维,等他醒过来之后,同样记得梦里边的点点滴滴,印象深刻。

    想起来前因后果的阿谷,脑子里仍满是浆糊,苦着小脸,既是疑惑这场梦的不同,也是在想睡着之前那时候,从图腾石钻进他眉心的火光。

    这究竟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本就是梦的一部分?他抬起小手揉了揉眉心,并没有感觉到任何异常,只得暂时放弃了思考——唉哟,脑瓜疼。

    “咦?阿谷,你怎么了?还在害怕吗?”阿叶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以为他是在后怕,捏着他的小脸逗弄他,却忘了手上还有碳灰,给他捏成了花脸猫。

    “咯咯咯咯……”阿叶忍不住笑了起来,阿谷以为在笑话他,赶紧用小手抹了抹,争辩道:

    “没有怕!没有怕!阿谷才不会怕呢!”

    “好了好了,没笑话你,肉汤正煮好,我给你盛一碗,睡了这么久,饿坏了吧?你吃完休息会儿,我去给阿玛送吃的,她肯定很高兴的。”

    “不用了,我真的没事,阿谷一点也不困!阿谷要和阿姊一起去找阿玛!”阿谷挣脱了怀抱,掀开兽皮毯子翻身起来,在地上又蹦又跳。

    阿叶皱着眉头看着他,没发现什么毛病,才勉强点了点头:“那好吧!吃完了我们一起去找阿玛,阿谷可千万别逞强,不舒服的话要告诉阿姊。”

    “嗯嗯!”阿谷狠狠点点头,阿叶拉着他走向火塘,在边上的石墩上坐下,几块方正的石头磊起两尺高的平台,用平整的石板盖住充当石桌。

    安置好阿谷,阿叶走向角落,从墙上的竹筐里取出陶碗和竹夹,再转身回到火塘边,挨着阿谷坐下,把竹夹递给他,让他稍作等待。

    一根留着长柄的竹筒,挂在木架的绳索上,长柄的末端留了一截竹钩,方便不用的时候放置,这是专门舀汤的竹提。

    陶罐里的汤汁已经沸腾,阿叶取下了竹提,放在汤里搅了搅,开始往陶碗里舀汤,捞了几节肉骨头上来,小心地放在石桌上:“阿谷小心着烫。”

    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的阿谷,顾不得肉汤的滚烫,低着脑袋小心喝着,等到适应了温度,才用竹夹开始掏食。

    竹夹是部落常用的餐具,大体是一根厚实的竹片,中间用火烤后对折,两端削尖,能用来夹取小块的食物,尤其是烫手的汤食,十分方便。

    只有大骨头不好操作,好在阿叶煮肉的时候,已经用竹刀将骨架肢解,汤里只剩下些小骨头,用竹夹就能插起来。

    给阿谷盛好食物,阿叶也盛了汤开始进食。

    肉和骨头腌制入味,搭配了青青的菜叶,还放了不少豆子和紫苏,尽管没有其他调料,味道也十分不错。

    饥肠辘辘的谷大快朵颐,连喝了五碗浓汤,吃了不少肉,直到肚子变得圆圆滚滚,方肯放下陶碗罢休。

    阿叶只吃了两碗,在旁边静静看着他吃饱,才收起餐具到边上,把陶罐取下木架,离开火焰降温。

    部落通常只有两顿饭,上午一顿,下午一顿,此时已是下午时分,家里五口人,阿兄和阿父不在部落,只有三个人吃饭。

    阿玛还在忙,姐弟俩吃完之后,还要给她送过去,阿叶又取下一个大竹罐,罐口有碳化后的痕迹,密封和保温效果不错。

    她把陶罐里的汤倒进竹罐,用盖子封好,放进了手提的竹篮,又取了干净的陶碗和竹夹放进去,最后,用草木灰完全盖住了通红的火炭。

    “走吧!”做完这些,阿叶才伸出手,牵着弟弟离开了石屋,在空旷的部落中漫步。

    天空中的火球已经偏西,但距离真正日落,还有不短的时间。

    ……

    这里是一处平坦的河滩,场地十分开阔。

    一丈多高的树干砸进泥土里,大腿粗细,下边用淤泥塞了小半截,上端砍成尖锥,中间用藤蔓层层捆绑,做成坚实的栅栏。

    寨子前后大致一千步,前边是辽阔的汪洋,隔着三千步宽的海滩;后边是茂密的丛林,有片两千步的缓冲山坡。

    左右约有一千五百步,左边是一条宽阔的入海河,与栅栏隔了两千多步;右边是低矮的树林,也隔了一千多步的灌木丛。

    汪洋里有数之不尽的巨兽,远不是陆地生灵能涉足的地方,就算是在海滩区域,也生活着各种巨怪。

    有海陆两栖的脊背巨龙,锋利的锯齿和修长的利爪,是所有生物的噩梦;

    巨石般的咸水碳龟、拖着厚壳的巨型菊石,也喜欢成群结队,到海滩上晒着太阳。

    在雨季的时候,甚至有会淌水的章鱼,时不时到沙滩上来捕食。

    而丛林里的猛兽不及海洋,却比海岸上要多得多,没有腿的森蚺、树蟒,两条腿的骇鸟、恐牛、迅恐兽,四条腿的剑齿虎、恐熊、洞狮,不计其数。

    每到血月重合之时,还会有数不尽的巨虫,从地底下钻出来,在陆地上四处扫荡,沿途的植被和动物,都会被摧毁殆尽,鲜有生还者。

    如今的虫潮仍然会钻出丛林,从部落周围路过,不过有祭灵的庇佑,只会下意识地远离居住区。

    偶尔有路过边境的,反倒成为了部落的猎物,借此获取大量肉食。

    据说,部落最初的时候,就是从丛林深处跑出来的,但对于这个传言,大部分族人并不相信。

    且不说那么危险重重的丛林,他们是怎么有命跑出来的?远离了海洋,盐分从何而来?他们靠什么活下来?

    再说了,真要是生活在丛林里,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跑出来?族人们深知建立居住地的不容易。

    大河波澜壮阔,最宽的地方有十多步,最窄的地方也有五六步,河中央最深处,甚至能没过两人的头顶,里边渔产丰富,危险也层出不穷。

    凶猛的食人鱼和潜水鳄霸占了整条河流,只有暴躁的巨河狸能与之抗衡,即便是以鱼为食的渔鹰鱼鸟,也下意识远离了这片区域。

    初来之时,部落本想在河岸边定居,还在这三大霸主手里吃尽了苦头,折损了不少人手,才退而求其次,在远离河滩的平洼处,建立了栖息地。

    现如今,部落的饮水也是从几个支流浅滩取用,万万不敢接近大河腹地,只有食物匮乏的年岁,才会不得已来到边上,冒险捕食水里的大鱼。

    相比之下,右边的矮林湿地危险性就要小了很多。

    尽管也有大量猛兽盘踞,像猪鳄、树蟒、小棘兽、骇鸟,还有数量众多的蛇虫鼠蚁。

    但与其他三方来比较,猎食者的数量仍然少了不少,有部落稳定的狩猎路线,提供了充足的肉食来源。

    面朝大海、背靠丛林,毗邻大河、威压湿地,中间用栅栏围起来的,就是部落的领土。

    更靠近的位置,还有土石堆积的矮墙,是真正的居住地。

    矮墙之外、栅栏之内的地方,是一块块平整的田地,种植着大量植物,藤蔓缠绕的是红薯,茎叶齐腰的是豆子,郁郁葱葱的是萝卜和葑菜。

    更靠近矮墙的土地里,低矮的紫苏四面八方蔓延,这是部落仅有的香料;成林的艾蒿笔直而粗壮,碾碎后的汁液,有非常好的止血效果。

    比起栅栏,矮墙的防御力无疑更高,能抵挡大部分中小型猛兽,这片区域前后只有八百步,左右一千步,是平日里族人们主要的活动区域。

    矮墙之内,一间间屋子杂乱无章地坐落,没有丝毫规章可言,有的地方空出一大片,有的地方却连过路都成问题,数量从四周向中间递减。

    有石头堆砌的,有原木排列的,也有树枝茅草胡乱搭建的,有方的,有圆的,形状千奇百怪。

    模样和材料不大相同,却有着相同的特点,所有的房屋都是斜顶,大部分没有地基,底下用木桩作为支柱,让楼层悬在地面上。

    就算是有地基的,也会把台阶高高垒起来,使房屋远离地面。

    这里临近大海,气候潮湿,尤其是雨季,降水量非常大,洪涝成疾,倾斜的房顶有利于排水,而支起来的地面能有效减少湿气的侵害。

    在炎热的干季,也有利于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驱散多余的热量。

    这些都是部落上千年的经验积累,不断探索改进,才掌握的最有利的生存手段。

    密密麻麻的房屋,细数起来,少说有一千座,就是平均居住三人,也有两三千人的庞大数量,当然了,并非所有的房屋都有人居住。

    部落的家庭模式早已成熟,一家人只能拥有一座房屋,生下的孩子与父母同居,等到成年之后找到了配偶,才会搬出家里,成立新的家庭。

    此时的财产是公私混合,房子只是暂时给族人使用,根本上仍然属于部落,只有工具、器皿和物资,才是私人物品,归属于配偶双方。

    等到父母过世,财产会分给后代,通常情况,夫妻会留下一个后代,同居到成年乃至成家,死后房子自然而然继承给后代。

    原始部落十分凶险,狩猎是最大的食物来源,死亡率也是最高的,每年有数十人死于狩猎,与之相比,死于疾病、夭折的可以忽略不计。

    若有配偶不幸遇难,财产会转移到另一方,幸存者可以另行嫁娶,财产也会重新合并,带着子女整合到一方的住处。

    空出来的房屋,自然被部落收回,作为储存的仓库,每当有族人成家,部落会免费提供房屋,也算是对新人的支持。

    有些时候,幸存者不会再找配偶,部落也不会强迫族人意愿,但后代只能独自抚养,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少的。

    越靠近部落中心地势越高,排列的房屋数量越少,面积越大,间隔距离越长,建造的工艺越好,用的材料越好,越是美观,也越是坚固。

    谷和叶的阿父,是部落当代首领,他们居住的房屋,自然也在中部的位置,是少有的几座石屋之一,站在门口的石台上,能俯瞰大半个部落。

    从石屋继续往上,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放置了几座火塘,顶上是遮雨的棚子,这里算是部落的伙房,没时间自己做饭的族人,都能拿材料来换食物。

    平时部落有事,也会在这里集会,譬如大狩猎的集结动员,譬如狩猎归来后,也会在这里处理猎物,分割战利品,举行祭祀仪式。

    更往上,是部落真正的中心。

    一层三人高的紧密木排,围住了百步见方的山坡,这是图腾和巫所在的祭坛,寻常时候,族人是不能进入的。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