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79章 泰山下水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56年6月的大连,盛夏的阳光像熔化的铁水般倾泻在造船厂的钢板上,反射出刺眼的白光。陈樾蹲在"泰山号"巨大的龙骨旁,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滴落在手中的图纸上,晕开一片水渍。他已经三天没回宿舍了,身上的工装泛着一股汗酸味,右手的食指和中指间夹着的香烟已经烧到了过滤嘴,他却浑然不觉。

    "陈工,您不能再这样熬下去了。"年轻的助理小王踮着脚尖走过来,小心翼翼地递上一杯浓茶,茶叶几乎占了杯子的一半,"厂长说您再不去医院,他就要派民兵把您绑去了。"小王的声音里带着哭腔,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跟着陈樾才三个月,就已经见识到了什么叫工作狂。

    陈樾接过茶杯,手微微发抖,滚烫的茶水溅在手背上都没感觉。"主炮基座的设计还有问题..."他喃喃自语,手指在图纸上划来划去,指甲缝里满是黑色的油污。图纸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显示这个设计已经反复推敲了十七八遍。

    "陈工!"小王突然提高了嗓门,声音在空旷的船坞里回荡,"您看谁来了!"

    陈樾一抬头,看见副首辅带着几位领导站在船台上,正皱眉看着他。他慌忙站起来,眼前却一阵发黑,踉跄着扶住旁边的钢架才没栽倒。这个动作让他手中的茶杯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副首辅快步走过来,一把扶住他,手掌传来的温度让陈樾意识到自己的手臂冰凉得吓人,"瘦得跟猴似的,眼窝都凹进去了!你看看你的脸色,跟死人有什么区别?"

    陈樾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干裂的嘴唇渗出血丝:"首长,我没事,就是..."

    "就是什么就是!"副首辅打断他,转身对随行人员说,"组织上决定了,从今天起给陈樾同志配一个生活秘书和三个工作秘书。小张同志负责生活起居,老李、小王和小赵负责工作安排。"副首辅的声音不容置疑,"从今天起,陈樾同志的作息时间由他们严格管理!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必须保证8小时睡眠!"

    当天下午,陈樾就被"押送"到了大连海军医院。检查结果让主治医师张大夫直摇头:身高一米七五的个子,体重只有52公斤;血压90/60,血红蛋白不到10克;胃镜检查显示胃窦部有0.8厘米的溃疡面;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

    "你这是拿命在工作啊!"张大夫推了推眼镜,指着X光片说,"看看你的肺部,都有早期尘肺的迹象了!造船厂的粉尘防护怎么做的?"

    陈樾躺在病床上,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小声辩解:"我嫌防尘口罩憋得慌..."

    "从现在开始,你必须住院一周!"张大夫啪地合上病历本,"每天除了打针吃药,就是休息!小张同志,你给我盯紧了,要是他敢偷偷工作,立刻没收纸笔!"

    住院的日子对陈樾来说简直是煎熬。每天早晨六点,护士就会准时来抽血;七点,小张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饭进来;八点到十点是输液时间;下午还要做各种理疗。最让他难受的是,病房里连一张纸都没有,想画个草图都找不到工具。

    "陈工,该喝鸡汤了。"第四天中午,小张端着一个搪瓷缸子进来,盖子一打开,浓郁的香气立刻充满了病房,"厂长夫人特意熬的,放了长白山的人参呢,炖了六个小时。"

    陈樾无奈地接过缸子,缸子外裹着毛巾保温:"我这不好好的嘛..."

    "好什么好!"小张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圆圆的脸上长着几颗雀斑,说话却老气横秋,"您知道您这半年瘦了多少斤吗?十五斤!您知道您的白大褂现在穿在身上像什么吗?像挂在衣架上!"

    陈樾低头喝汤,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这鸡汤确实鲜美,但他满脑子还是"泰山号"主炮塔的液压系统设计问题。趁着小张出去打水的功夫,他偷偷用勺子柄在床头柜的灰尘上画起了示意图。

    出院后,陈樾的生活确实规律多了。每天早上七点,小张准时敲门,手里端着热腾腾的豆浆和包子;八点整,三位工作秘书带着整理好的文件来汇报;中午十二点到一点是雷打不动的午休时间;晚上十点,不管他愿不愿意,办公室的灯都会被小张强行关掉。

    但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周。七月初的一个深夜,陈樾悄悄把三位工作秘书叫到了书房。书房里只开了一盏台灯,昏黄的灯光下,四个人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

    "我需要去趟北棒子。"他压低声音说,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打着摩尔斯电码的节奏。

    三位秘书面面相觑。年纪最大的老李是部队转业干部,处事最为谨慎:"这得请示上级,要走正规外事程序..."

    "就以考察毛熊海军援助北棒子的名义。"陈樾展开一张海图,用茶杯压住四个角,"南浦港有毛熊太平洋舰队的常驻分舰队,我需要亲眼看看他们的装备。"他的手指在南浦港的位置画了个圈,"特别是他们的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

    一周后,申请出人意料地迅速获批。7月10日清晨,陈樾带着一个警卫排和两位懂俄语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北棒子的列车。站台上,小张红着眼睛往他包里塞了十几个煮鸡蛋和一瓶胃药:"一天三次,一次两片,饭前半小时吃!"

    南浦港的毛熊海军基地戒备森严,高墙上拉着铁丝网,哨塔上的探照灯来回扫射。带队的毛熊海军少将瓦西里是个红脸膛的大胡子,胸前挂着一排勋章,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他对陈樾一行人的到来显得既热情又警惕。

    "欢迎夏国同志!"瓦西里用力握着陈樾的手,力道大得能让普通人龇牙咧嘴,"不过有些区域涉及军事机密..."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打量着陈樾身后的警卫排。

    "我们完全理解。"陈樾微笑着回应,悄悄活动着被捏疼的手指,"主要是学习贵军在港口建设方面的经验。您知道,我们也在建设自己的海军基地。"

    参观从一艘"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型巡洋舰开始。陈樾像个好奇的学生,不停地提问:"这门152毫米主炮的射速是多少?""火控雷达的探测距离呢?""舰载防空系统能同时追踪多少个目标?"瓦西里少将一一作答,但每回答一个问题,眼神中的戒备就加深一分。

    当陈樾提出想看看轮机舱时,少将明显犹豫了。"那里温度很高,而且..."

    "我们夏国的造船工人不怕热。"陈樾坚持道,已经解开了领口的扣子,"我在大连造船厂经常在轮机舱一待就是一整天。"

    在昏暗闷热的轮机舱里,陈樾假装研究蒸汽轮机的结构,实则启动了系统的扫描功能。蓝色的光幕在眼前展开,将整艘战舰的构造一丝不差地记录下来,从主炮塔的液压系统到轮机舱的管线布局,甚至连厕所的抽水装置都没放过。

    "这个设计很独特。"陈樾指着一个压力阀对随行的毛熊工程师说,同时让系统重点扫描了附近的管线走向。

    毛熊工程师骄傲地挺起胸膛:"这是我们列宁格勒设计局的最新专利!"

    接下来的三天里,陈樾以同样的方式"参观"了"快速"级驱逐舰、"里加"级护卫舰甚至一艘"威士忌"级潜艇。每次回到招待所,他都会立即将扫描到的数据整理成笔记,常常工作到凌晨。警卫排的战士轮流在门外站岗,确保没有人打扰他。

    最后一晚,瓦西里少将在基地军官俱乐部设宴招待。伏特加喝到第三轮时,少将已经满脸通红,拍着陈樾的肩膀说:"陈,你是个聪明人。但你要知道,战舰不是拼积木,光看几眼是学不会的!"他打了个酒嗝,"我们毛熊用了三十年才建立起现在的海军体系!"

    陈樾举杯微笑,杯中的伏特加一滴未动:"您说得对,我们还有很多要向老大哥学习。"他在桌下悄悄按下了录音笔的停止键。

    回到大连后,陈樾立即召集了舰船设计团队。八月的会议室里,四台电扇开到最大档位,却驱不散三十多人聚集产生的闷热。陈樾挂出一张巨大的图纸,上面写着"泰山号武器系统设计方案",字迹工整得像是印刷出来的。

    "这是根据我们实地考察和现有技术设计的武器系统。"陈樾用教鞭敲了敲黑板,教鞭顶端的小红旗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包括声呐、雷达、主炮、防空武器、鱼雷、深水炸弹和火控系统七大子系统。"

    老专家们传阅着草图,不时发出惊叹。"这雷达设计...用了相控阵技术?""主炮的供弹系统很独特啊,双路供弹?""防空系统居然能同时锁定12个目标!"

    "问题是,"白发苍苍的武器专家刘老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充满疑虑,"这些系统我们都没造过,怎么确保能实现?特别是这个火控计算机,我们连晶体管都还依赖进口呢。"

    陈樾胸有成竹地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叠文件:"这是我和团队整理的参考资料。"实际上,这些都是系统根据扫描数据生成的图纸,只是经过了"去毛熊化"处理——所有俄文标注都被替换成了中文,部分设计参数也做了调整。

    接下来的五个月,设计团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陈樾将大家分成七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系统。他自己则像蜘蛛一样坐镇中央,每天在各个小组间穿梭,协调进度,解决技术难题。设计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凌晨,警卫不得不每隔两小时就来催一次人。

    十月份的一个雨夜,雷达组的张工浑身湿透地闯进陈樾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个烧焦的电路板。

    "又失败了!"张工沮丧地把电路板拍在桌上,溅起几颗细小的水珠,"探测距离连设计要求的一半都达不到!已经烧了第三块板子了!"

    陈樾接过电路板对着台灯仔细观察,焦黑的痕迹显示出明显的过载特征。突然,他眼前一亮:"试试用波导管代替同轴电缆。"他在纸上画了个简图,线条干净利落,"这样能减少信号损耗,还能提高功率容量。"

    张工盯着草图看了半天,突然一拍脑门,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一下:"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微波传输!这样就可以避开低频干扰了!"他抓起草图就往外跑,连伞都忘了拿。

    1957年元旦,当最后一个子系统的设计图纸完成时,整个团队都累得东倒西歪。有人趴在绘图板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铅笔;有人靠在墙角打鼾,眼镜歪在一边。陈樾却精神抖擞地站在会议室中央,手里举着一瓶茅台。

    "同志们,我们创造了历史!"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充满力量,"'泰山号'将成为亚洲最先进的战列舰!"他用力拔开瓶塞,醇厚的酒香立刻弥漫开来,"今天,我们不醉不归!"

    三月的船坞里,"泰山号"的主体建造完成,开始安装武器系统。巨大的吊车将主炮塔缓缓吊起,工人们像蚂蚁一样在舰体上忙碌。陈樾每天都泡在现场,亲自监督每一个关键部件的安装。

    "主炮塔的基座要再检查一遍!水平度误差不能超过0.05度!"

    "雷达天线安装前必须做防腐蚀处理!海上的盐雾可不是开玩笑的!"

    "鱼雷发射管的密封测试做了吗?要加压到1.5倍工作压力!"

    五月的一个晴朗早晨,"泰山号"终于迎来了下水仪式。码头边彩旗招展,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人民海军向前进》。陈樾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这艘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巨舰缓缓滑入水中,溅起的浪花在阳光下形成一道小小的彩虹。他的眼眶有些湿润,悄悄抹了抹眼角。身后的小张递来一块手帕,他摇摇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带着海腥味的空气。

    海试阶段并不顺利。七月份的一次试射中,主炮的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一枚训练弹卡在了炮膛里;九月份,雷达在台风天气下失灵,差点导致舰船偏离航线。陈樾带着团队一次次改进,常常连续工作36小时不休息。小张不得不动用生活秘书的特权,强行把他按在舰长室的床上睡了四个小时。

    "陈工,您去睡会儿吧。"小张第五次来催时,声音里已经带着哭腔,"您这样下去会垮的!"

    陈樾摇摇头,眼睛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波形:"等这个问题解决了再说。你去给我泡杯浓茶,越浓越好。"

    十月底,所有测试数据终于达标。副首辅亲自登舰视察,看着指挥室里先进的火控系统,不禁感叹:"这比毛熊最新型的战舰还要先进啊!他们的'斯维尔德洛夫'级都没有这么完善的电子系统!"

    陈樾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显得更深了:"我们吸收了很多国家的先进技术,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他没说出口的是,这些"创新"大多来自系统对美苏技术的融合优化。

    十二月的寒风中,大连造船厂的工人们开始了第二艘"泰山级"战列舰的建造。陈樾站在船台上,望着远处海天一色的地平线,呼出的白气在眼镜上结了一层薄霜。生活秘书小张给他披上军大衣:"陈工,回办公室吧,外面太冷了,您感冒才刚好。"

    陈樾却一动不动,目光仿佛穿透了远方的海平线:"你知道吗?五年后,我们要造的就不是这种大炮巨舰了。"

    "那造什么?"小张好奇地问,把热乎乎的暖手袋塞进陈樾手里。

    陈樾笑而不答,只是轻轻说了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他的目光落在港口的另一侧,那里刚刚平整出一块新的船坞用地。

    回到办公室,陈樾打开笔记本,开始勾画新的蓝图。窗外,渤海湾的海浪轻轻拍打着码头,仿佛在诉说着夏国海军未来的航程。在笔记本的扉页,他写下了一行字:"走向深蓝。"笔迹力透纸背,像是某种庄严的承诺。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