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 第18章 生意火爆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天还没透亮,王家小院里已是人来人往。

    一辆独轮车停在院中,车上安置着一个小泥炉,炉火正旺,旁边还放着一口沉甸甸的大铁锅。

    锅盖边缘被厚布捂得严严实实,却依旧挡不住那霸道浓郁的卤香丝丝缕缕地逸散出来,在冬天的晨雾中勾魂摄魄。

    锅旁几个大陶盆里,浸泡在深琥珀色卤汁中的猪头肉、肥肠、猪心猪肝,经过一夜的浸泡,早已吸饱了精华,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泽。

    赵氏抱着还在打盹的狗娃,拉着睡眼惺忪的虎妞,站在堂屋门口叮嘱:“路上当心,卖完了早些回来。”

    王二牛用力点头,脸上是罕见的意气风发。

    除了留下赵氏照看两个小的,全家总动员——王金宝亲自掌车,王大牛、王二牛兄弟俩一左一右护着推车,大嫂刘氏则挎着个大竹篮,里面是王明远昨晚特意嘱咐她与婆婆连夜赶烙出来的几十个白面饼子,还带着灶火的余温。

    “爹,记住我跟您说的,”王明远裹紧了棉袄,临出门前又叮嘱道,“单卖卤味也行,但咱们这西北地方,最好卖的是‘卤味夹馍’。饼子中间剖开,热卤肉剁碎了塞进去,再狠狠浇上两勺滚烫的卤汤!保管吃得人舌头都掉下来!”

    王金宝咧嘴一笑:“晓得了!昨晚试的那一个,香得我半夜想起来还咽口水!”

    他想起昨晚全家明明吃过晚饭,却还是被那卤香勾得坐立不安,最后一人忍不住分食了一个夹馍。

    那软烂的肥肠、咸香入味的猪头肉,裹挟着浓郁醇厚的卤汁,浸润在暄软的白饼里……

    那滋味,神仙不换!要不是要卖钱,按照全家的饭量,那盆卤味怕是留不到今早。

    今天虽不是赶集的日子,但永乐镇的清晨依旧喧腾。

    早起的脚夫、赶着上工的匠人、采买家用的小媳妇,将青石板铺就的街巷填得满满当当。

    各种早点摊子的香气混杂在一起——炸油糕的甜腻、胡辣汤的辛香、豆浆的豆腥气——然而,当王家这辆飘散着奇异浓香的推车一到惯常摆摊的街角,仿佛投下了一颗香气炸弹!

    “嚯!这啥味儿?香得邪性!”

    “老王头,今儿改行当啦?推的啥宝贝?”

    “乖乖,这香味儿……比酒楼里的还霸道十倍!”

    人群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瞬间围拢过来。

    好奇、探询、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

    泥炉里的火被王金宝拨旺了些,锅盖掀开一条缝——轰! 积蓄了一夜的浓香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喷薄,瞬间淹没了整条街巷!

    那复杂的、醇厚的、带着肉脂丰腴和香料深邃的气息,勾得人腹中馋虫疯狂叫嚣。

    “老王,这……这咋卖的?”一个穿着短打的脚夫挤在最前头,眼睛直勾勾盯着锅里颤巍巍、油亮亮的肥肠。

    没等王金宝回话,刘氏快人快语,声音清脆地报出王明远定好的价码:“肥肠三十文一斤!猪肝、猪心、猪肺这些下水二十文一斤!卤猪头肉二十五文一斤!夹馍十文一个!饼子夹肉,浇热汤!”

    “啥?三十文?”有人立刻咋舌,“生猪肉才卖十文一斤嘞!你这下水咋比肉还金贵?”

    “你懂个屁!”旁边一个穿着体面些、像是小商贩模样的中年人立刻反驳,“这味儿一闻就知道下了大本钱,香料多金贵!府城‘八珍楼’的卤下水,一斤要五十文,还没这个香!老板,给我来个夹馍,现做!再切一斤肥肠!”

    王金宝精神一振,麻利地操刀。

    刘氏手脚利落地剖开一个热腾腾的白饼,王金宝捞起一段油光水滑的肥肠,快刀剁成小块,满满当当地塞进饼里,又舀起一勺滚烫浓稠的卤汁,哗啦浇上去!褐色的汤汁瞬间浸透了白饼,香气更是爆炸般扩散开。

    那中年人接过来,顾不得烫,狠狠咬了一大口。肥肠软糯弹牙,卤汁咸香醇厚,裹着麦香的面饼……

    他眼睛猛地瞪圆,含糊不清地发出满足的感叹:

    “唔……香!真他娘的香!值!太值了!比镇上‘醉仙楼’的招牌卤肉还够劲儿!” 他一边大口吞咽,一边竖起大拇指。

    这活招牌一亮相,人群瞬间沸腾了!

    “给我也来个夹馍!”

    “老板,切半斤猪头肉!”

    “我要一斤猪肝!带点汤!”

    “给我留点肥肠!”

    王大牛收钱,王二牛帮着切肉、递饼,刘氏忙着夹馍、浇汁,王金宝挥刀不停。

    小小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铜钱叮叮当当落入钱匣的声音不绝于耳。赞叹声、咀嚼声、催促声交织成一片。

    “这味儿绝了!猪下水咋能做得一点腥臊没有?”

    “这卤汤浇饼上,神仙都不换!”

    “老板,明儿还来不?给我留两个夹馍!”

    王明远站在人群外缘,看着这火爆的场面,嘴角忍不住上扬。

    他本打算等中午下课再来看看销售情况,没想到这架势,别说撑到中午,能撑过半个时辰都算奇迹!

    果然,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锅里的卤味、篮里的饼子,竟被抢购一空!

    连盆底那点卤汁都被一个食客央求着花钱买走了,说是回家拌面吃。王金宝咧着嘴,露出白牙,笑得见牙不见眼,一边收摊一边不住地对没买到的食客拱手致歉,承诺明日一定多做些。

    “爹,时辰不早,我得去学堂了!”王明远看着天色喊道。

    “快去快去!莫误了夫子的课!”王金宝头也不抬地应着,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老大,老二,赶紧收拾!今儿咱得多跑几个村收猪下水!再不行,杀头整猪!他大嫂,”他转头对刘氏说,“你回去帮你娘,多烙饼!翻倍烙!”

    一家人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干劲,推着空车,脚步轻快地各自奔向自己的任务。

    小院里,赵氏早已得了刘氏提前跑回来的报信,婆媳俩围着面盆,和面、揉面、擀饼,灶膛的火烧得旺旺的,铁鏊子上白气升腾,一张张圆圆的饼子被烙得两面焦黄。

    ——————

    到了晚上,王明远和王二牛到家。

    刚进院门,就被守候已久的王金宝一把拉住胳膊,神秘兮兮地拽进了正屋。

    屋里点着油灯,光线昏黄,却见全家人——王大牛、刘氏、赵氏,都齐刷刷地坐在炕沿上,脸上带着一种异常的欢喜。虎妞和狗娃又被“赶”去了隔壁大嫂房里。

    门被仔细闩好。王金宝从怀里掏出那个沉甸甸的钱匣子,哗啦一声,将里面的铜钱和一小块碎银子全倒在炕桌上。黄澄澄的铜钱堆成了小山,在灯下闪着诱人的光。

    “三郎,”王金宝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压得极低,“你猜猜,今儿一天,赚了多少?”

    王明远看着那堆钱,心中早有预估,但仍配合地问:“多少?”

    王金宝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点着那堆钱,反复数了几遍,才抬起头,眼中是难以置信的光芒:

    “刨去买香料的本钱,还有买猪下水和杂面的钱……净赚!净赚足足八钱银子!明远啊!这……这都赶上平时杀猪卖肉一个月的进项了!还只是一天!

    而且今天咱备的货少,好些人没买到!明日咱多做些,那还不得……”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炕沿上,王大牛憨厚的脸上也满是笑容,刘氏更是喜上眉梢,盘算着:“要是天天这样,咱家岂不是要成村里首富了”

    王明远看着家人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心头温暖,却也不忘提醒:“爹,高兴归高兴,但咱得有个度。”

    “这生意是好,可树大招风。咱家根基浅,骤然暴利,难免惹人眼红。明日虽多做些,但也得估个定量出来,卖完即止,宁肯少赚,也别囤积太多。细水长流,方是长久之计。”

    王金宝发热的头脑被儿子这番话浇得清醒了些。

    他想起镇上那些老字号铺子,想起同行间的倾轧,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三郎说得对!是爹想岔了!贪多嚼不烂,还容易招祸!咱就按你说的,定量卖,稳稳当当地来!”

    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那堆象征着希望和改变的铜钱旁,压低着声音,兴奋地讨论着明日的安排、材料的采买、饼子的数量……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