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舒允晏一夜没睡,到了家里,闭上眼睛就沉沉的睡去,直到中午才醒来,她拿起手机看了一眼,路正非果真又发了消息。“你出来好不好,我在不远处等你。”
“不来。”
“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呢,你看看我的坚持吧,求你了。”
“滚。”
“我店里生意都不管了,就跑来找你了,你见见我吧,求你了。”
“你回去吧,别来纠缠我了,算我求你了。”
“你出来,不出来我就一直等。”
舒允晏没在回消息。
过了半个小时,路正非又发了消息。
“我在汉城等你,我先回去了。”
舒允晏彻底松了一口气,还好他没来家里。
还好……
幸好……
葬礼结束了,人群如同退潮的海水,顷刻间便散得干干净净。
前几日还拥挤着虚假哀戚和压抑算计的屋子,骤然被一种更深的,带着尘埃落定般死寂的冷清填满。
屋外,秋日的阳光苍白无力地照着,却照不进屋内弥漫的阴郁。
就在这片葬礼刚刚散场的死寂里,一个更令人窒息的场景上演了,仿佛刚才的死亡和哀悼,不过是生活这场漫长悲剧中一个短暂的间奏,而主旋律从未停止。
舒光银佝偻着腰,正踩在一架嘎吱作响的旧木梯上,修补房顶一处顽固的漏水点。
雨水渗透的痕迹在斑驳的天花板上晕开一片深色的地图。
他动作笨拙,拿着工具的手似乎有些使不上力,那块破瓦片被他摆弄了好几次,依然没能严丝合缝地嵌回去。
陈香兰就站在梯子下方,双手叉腰,像一尊随时会喷发的火山。
她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舒光银笨拙的动作,脸上没有丝毫葬礼后的疲惫哀伤,只有积蓄已久的,随时要爆发的怨毒和刻薄。
她的声音尖锐刺耳,像钝刀刮过生锈的铁皮,瞬间撕裂了屋内的寂静。
“废物!连个漏水都补不好!你还能干点啥?梯子都快被你晃塌了!”
“手脚比猪还笨!看看你弄的,歪歪扭扭,能撑过一场雨吗?白费力气!”
“要你有什么用?啊?家里家外,哪一样指望得上你?钱挣不来,力气活也干不利索,就是个吃白饭的累赘!”
每一个字都淬着陈香兰积年的怨愤,对生活的失望以及对眼前这个懦弱男人的极度轻蔑。
舒光银的身体在咒骂声中微微颤抖了一下,握着工具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但他没有回头,没有反驳,甚至连一句辩解都没有。
他只是把头埋得更低,脖颈弯成一个承受重压的弧度,几乎要折进肩膀里。
搞了好半天,才勉强完工,陈香兰嘴里还在骂骂咧咧。
舒光银忙完后,对舒允晏说:“买票,我要走了。”
两人都默契的没有问陈香兰的意见。
……
她曾经不懂,不懂母亲陈香兰为何总是像一个行走的火药桶,一点就炸,怨气冲天,仿佛全世界都欠了她。
那些刻薄的言语,无休止的责骂,曾是她童年最深的噩梦。
但现在,透过那扇虚掩的门缝,看着母亲扭曲的脸和父亲沉默的脊梁,她似乎窥见了一些真相的碎片。
陈香兰的自私在嘴上。
她的自私是外放的,喧嚣的,不加掩饰的。
她像一头受伤的困兽,将所有的痛苦,不甘,对生活的失望和对自身无能的愤怒,统统转化为最恶毒的语言,精准地投射到身边最无力反抗的人身上,她的丈夫舒光银,女儿舒允晏。
她索取情绪价值的方式,就是通过贬低,践踏对方来获得短暂的,扭曲的掌控感。
她的自私在于,她只看到自己的委屈,只宣泄自己的怨气,从不顾及语言这把钝刀如何在别人心上反复切割,更不会思考自己的怨毒如何将整个家庭拖入更深的泥潭。
她的自私是声嘶力竭的宣言,宣告着我痛,所以你们都必须跟着痛。
舒光银的自私在心里。
他用彻底的沉默和消极的不作为,将自己隔绝在一切责任和冲突之外。
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帮不上忙,也不想帮忙。
屋顶漏水?他笨拙地应付,失败了就听着骂。
女儿的情绪?妻子的崩溃?生活的重担?他统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他不沟通,不解决问题,像一个局外人,只求自己那点可怜的,卑微的安宁。
他用沉默作为盾牌,保护自己脆弱得可怜的自尊,却将所有的压力,冲突和绝望,都留给了妻子和女儿去面对和消化。
他的沉默不是包容,是极致的冷漠,他的退缩不是隐忍,是更深的自私,他就静静的看着她发疯。
一种只求自保,罔顾他人死活的怯懦。
她终于看清了,这个家真正的病灶在哪里。
因为贫穷,落后,深植于父母骨子里的,两种形态各异却同样致命的自私与认知。
可怜……
都可怜……
可恨……
都可恨……
改变……
无力改变……
一个在嘴上肆虐,一个在心里冻结,而她自己,就是在这冰与火的夹缝中,被反复灼烧又冻伤的祭品。
绝望,如同父亲修补后依然会漏雨的屋顶,冰冷地,持续地,滴落在她早已麻木的心上。
……
舒允晏买了回汉城的高铁票,刚支付完车票,许久不联系的陈芳柳突然给她发了微信。
“在吗?晏晏?”
陈芳柳大舅家的女儿,一个被命运随意抛弃,又被外公从路边捡回的孩子。
这个身份本身,就带着一丝飘零的底色,舒允晏的思绪瞬间被拉回遥远的童年。
那时陈芳柳也住在晏城,她比舒允晏大两岁,也算是年纪相仿,是彼此灰暗童年里难得的一抹亮色。
她们一起在田埂上疯跑,在溪边捉小鱼,分享着从牙缝里省下来的,皱巴巴的糖果,陈芳柳的笑容很甜,牙齿整齐,眼睛亮亮的,像盛着晏城夏天夜晚的星光。
可惜,那星光并未能照亮更远的路。
如同大舅家其他两个孩子一样,陈芳柳的学业也止步于高中,自那以后,联系便像断了线的风筝,偶尔从长辈口中听到只言片语,也不过是KTV当服务员,或者换工作了,好像谈朋友了这类模糊的标签。
她们各自在生活的泥泞里挣扎,儿时的亲密无间,终究被时光和距离冲刷得只剩下一个沉寂在通讯录里的名字。
有时候听陈香兰提起,陈芳柳去做了颜色行业,舒允晏感到很是惊讶,无凭无据,就说她做了颜色行业?
“怎么了?”
“可以借我一千块吗?”
“你出什么事儿了?”
“我缺钱。”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