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科幻灵异 > 左眼见飘心中喜叁 > 第九十九章民国大学学生飘(一)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民国二十七年秋,上海的梧桐叶被战火熏得泛黄,飘背着母亲连夜缝制的蓝布包袱,挤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耳边满是逃难人群的叹息与孩子的啼哭。她的父亲是沪江大学的教授,三个月前随校西迁,临走前给她寄来一封字迹潦草的信,只说 “联大乃读书人之薪火,速来昆明汇合”。

    火车在崇山峻岭间颠簸,每到一个站点,都有穿着破旧军装的士兵上车查验。飘把父亲的信藏在贴身的衣袋里,指尖反复摩挲着信纸边缘,心里既忐忑又期待。她听说西南联大是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而成,汇聚了全国最顶尖的学者,可也听闻滇缅公路崎岖难行,日军的飞机时常在头顶盘旋。

    行至贵阳时,火车突然停了下来。车厢里的人纷纷探出头,只见前方铁轨被炸毁了一段,碎石散落一地。列车员拿着扩音喇叭大喊:“各位旅客,前方路段遇袭,需换乘汽车前往昆明!” 飘跟着人群下车,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换乘的汽车是破旧的卡车,车厢里堆满了行李和书籍,飘只能挤在角落,双手紧紧抓住栏杆。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行驶,路面坑坑洼洼,每一次颠簸都让她浑身酸痛。途中,她认识了同去联大的男生陈默,他戴着一副圆框眼镜,怀里抱着一摞线装书,说起联大的教授时,眼睛里满是崇拜。“听说朱自清先生会在课堂上朗诵诗歌,闻一多先生还会带着学生去野外考察呢!” 陈默的话,让飘对西南联大的向往又多了几分。

    历经十几天的奔波,飘终于抵达昆明。站在联大校门口,她望着那简陋的校门,门框上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几个大字虽有些斑驳,却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校园里没有像样的教学楼,大多是铁皮屋顶的平房,风吹过的时候,屋顶会发出 “哗啦啦” 的声响。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随处可见捧着书本的学生,有的坐在树下,有的靠在墙角,即使是在嘈杂的环境中,也能专注地学习。

    飘的宿舍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里面摆放着四张上下铺的床,墙壁上布满了裂缝。同宿舍的有三个女生,分别是来自北大的林薇、清华的苏晓和南开的赵敏。林薇性格开朗,擅长交际;苏晓文静内敛,喜欢钻研数学;赵敏则活泼好动,对生物学充满兴趣。她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性格,但都有着共同的目标 —— 在烽火中坚持学习,为国家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顿好行李后,飘迫不及待地想去校园里逛逛。她沿着校园的小路行走,看到了一间间简陋的教室,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文字。在操场的一角,她看到一群学生正在举行辩论会,主题是 “抗战时期的教育发展”,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却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傍晚时分,飘来到校园里的图书馆。图书馆很小,里面的书籍却很丰富,既有经典的文学著作,也有前沿的科学期刊。她在书架前徘徊,随手拿起一本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就在这时,她听到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同学,你也喜欢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吗?” 飘转过身,看到一位穿着长衫的先生,面容儒雅,眼神温和。她连忙点头:“是的,先生,我很喜欢他的文章。” 先生笑了笑:“我是联大的国文教授沈从文,以后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 飘没想到自己刚到联大,就遇到了著名的作家,心里既激动又紧张,连忙向沈先生道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飘开始了在西南联大的学习生活。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她就会和同学们一起去操场跑步,然后去食堂吃简单的早餐 —— 一碗稀粥和一个馒头。上午的课程大多是专业课,老师们虽然教学条件艰苦,却依然认真负责,每一堂课都讲得生动有趣。下午的时候,她会去图书馆看书,或者参加各种学术讲座。晚上,宿舍里没有电灯,大家就点着煤油灯学习,直到深夜。

    虽然学习生活很艰苦,但飘却觉得很充实。她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到了丰富的知识,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她知道,在这样的烽火岁月里,能够有机会继续学习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她格外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提升自己,希望将来能够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飘渐渐适应了西南联大的生活。她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这天,学校举办了一场文物展览,展品大多是从各地征集来的古代文物,有青铜器、瓷器、书画等。飘对历史文物很感兴趣,一早就来到了展览现场。

    展览厅里人头攒动,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展品。飘沿着展台慢慢行走,仔细地欣赏着每一件文物。当她走到一个角落的展台前时,被一卷古老的竹简吸引住了。这卷竹简看起来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表面有些磨损,上面刻着一些奇怪的文字,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文字。展台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此竹简为战国时期文物,出土于滇西地区,上面的文字尚未破译。”

    飘站在竹简前,久久不愿离开。她觉得这卷竹简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解开这些文字的奥秘。就在这时,她看到陈默也来到了展台前,于是连忙拉着他一起研究。陈默对古文字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仔细观察着竹简上的文字,皱着眉头说:“这些文字看起来像是某种象形文字,但又和我们已知的甲骨文、金文有所不同,想要破译恐怕很难。”

    接下来的几天,飘一直惦记着那卷古竹简。她去图书馆查阅了很多关于古文字的资料,却没有找到任何与竹简上文字相关的记载。她还向沈从文先生和其他几位历史系的教授请教,可老师们也都说从未见过这样的文字,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

    就在飘感到失望的时候,她偶然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本破旧的古籍。这本书的封面已经不见了,里面的纸张也泛黄发脆,但上面却记载着一些关于滇西地区古代部落的传说。书中提到,在滇西的一座深山里,有一个古老的部落,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和文化,而那卷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很可能就来自于这个部落。

    这个发现让飘兴奋不已,她决定前往滇西的深山,寻找那个古老的部落,解开竹简上文字的奥秘。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陈默和同宿舍的三个女生,没想到她们都很感兴趣,愿意和她一起前往。于是,五个人开始准备出行的物品,制定行程计划。

    出发那天,天刚蒙蒙亮,她们就背着行李离开了联大。一路上,她们乘坐火车、汽车,再加上徒步,历经了重重困难。滇西的深山里地形复杂,树林茂密,经常会遇到毒蛇、猛兽,而且还时不时会遇到日军的侦察机。但她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一步步向着目的地前进。

    在途中,她们遇到了一位当地的向导,向导告诉她们,想要找到那个古老的部落,必须穿过一片原始森林,翻过一座雪山。原始森林里瘴气弥漫,很容易迷路,而雪山的气候恶劣,随时可能发生雪崩。但飘和她的朋友们并没有害怕,她们跟着向导,小心翼翼地穿过原始森林,艰难地攀登雪山。

    经过十几天的艰苦跋涉,她们终于来到了雪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人都很淳朴善良,当他们听说飘等人是来寻找古老部落的时候,都劝她们不要去,说那个部落很神秘,而且很少与外界接触,外人很难进入。但飘等人并没有放弃,她们向村民们打听关于古老部落的更多信息,希望能够找到进入部落的方法。

    就在她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她们,想要进入古老的部落,必须得到部落首领的同意,而要见到部落首领,就必须通过部落的 “考验”。老人还告诉她们,部落的 “考验” 非常严格,很多年来,很少有外人能够通过。飘和她的朋友们商量后,决定接受部落的 “考验”,无论多么困难,都要找到那个古老的部落,解开竹简上文字的奥秘。

    按照老人的指引,飘和她的朋友们来到了古老部落的入口。入口处是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小路的尽头是一扇用木头制成的大门,大门上雕刻着一些奇怪的图案,看起来像是某种图腾。

    就在她们准备推开大门的时候,从竹林里走出了两个穿着兽皮衣服的壮汉,他们手里拿着长矛,眼神警惕地看着飘等人。其中一个壮汉开口说道:“你们是谁?为什么要来我们的部落?” 飘连忙上前,礼貌地说:“我们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听说贵部落有着独特的文字和文化,想来向你们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够解开一卷古竹简上文字的奥秘。”

    壮汉听了飘的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想要进入我们的部落,必须通过我们的考验。如果你们能够通过考验,首领自然会接见你们;如果通不过,就请你们离开。” 飘和她的朋友们点了点头,表示愿意接受考验。

    第一个考验是 “过独木桥”。在部落的一条小河上,架着一座独木桥,独木桥很窄,只有一根木头那么宽,而且下面的河水湍急。壮汉告诉她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从独木桥上走过去,而且不能掉下去。飘看着那狭窄的独木桥,心里有些害怕,但她知道,这是进入部落的第一步,必须克服恐惧。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踏上独木桥,一步一步慢慢地向前走。河水在脚下咆哮,她的心跳得飞快,但她始终保持着冷静,最终成功地走到了对岸。紧接着,陈默、林薇、苏晓和赵敏也都陆续通过了独木桥。

    第二个考验是 “识别草药”。部落的一位老药师带着她们来到一片草地上,草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草药。老药师指着这些草药,告诉她们每一种草药的名称和功效,然后让她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识别出指定的几种草药。飘和她的朋友们平时在学校里也学习过一些生物学知识,但对于这些深山里的草药,却了解得很少。她们只好认真地听老药师的讲解,仔细地观察草药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努力记住每一种草药的特征。在识别草药的时候,她们相互提醒,相互帮助,最终都成功地识别出了指定的草药。

    第三个考验是 “夜晚寻路”。部落的人给了她们一张简单的地图,让她们在夜晚的时候,根据地图的指引,从部落的一处走到另一处。夜晚的深山里漆黑一片,没有任何灯光,而且还经常会听到各种奇怪的声音。飘和她的朋友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筒,按照地图的指引,小心翼翼地前进。途中,她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迷路、遇到小动物等,但她们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困难,成功地到达了目的地。

    通过了三个考验后,飘和她的朋友们终于见到了部落的首领。首领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穿着一件华丽的兽皮衣服,脖子上戴着一串用兽牙制成的项链,看起来很威严。首领看着飘等人,点了点头说:“你们很勇敢,也很聪明,通过了我们的考验。说吧,你们来找我们有什么事?”

    飘连忙拿出那卷古竹简,递给首领,说:“首领,我们在学校的文物展览上看到了这卷古竹简,上面的文字我们无法破译,听说贵部落有着独特的文字和文化,所以想来向你们请教,希望能够解开这些文字的奥秘。” 首领接过竹简,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这卷竹简上的文字确实是我们部落的古老文字,记载的是我们部落的历史和一些古老的传说。”

    接下来的几天里,首领安排部落里的一位老学者教飘和她的朋友们学习部落的古老文字。老学者很有耐心,他一点一点地向她们讲解文字的含义和用法,飘和她的朋友们也学得很认真。在学习的过程中,她们还了解到了很多关于部落的历史和文化,比如部落的起源、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

    通过学习,飘和她的朋友们终于解开了古竹简上文字的奥秘。原来,这卷竹简记载的是战国时期,部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和战争,以及部落里一些重要的事件。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战国时期滇西地区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后,飘和她的朋友们准备离开部落,返回西南联大。临走前,首领送给她们一些部落的特产,还嘱咐她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飘和她的朋友们向首领和部落里的人表示感谢,然后踏上了返回联大的路程。

    在返回联大的途中,飘和她的朋友们虽然依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她们的心里却充满了喜悦和成就感。她们不仅解开了古竹简上文字的奥秘,还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滇西地区古老部落的历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她们在这次探险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增长了见识,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回到联大后,飘和她的朋友们把自己在滇西的探险经历和古竹简上的内容整理成了一份报告,交给了学校的历史系。学校对她们的发现非常重视,组织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古竹简进行深入研究。飘和她的朋友们也因为这次探险经历,成为了学校里的 “小名人”,很多同学都来向她们请教探险的经历和古文字的知识。

    这次滇西探险,成为了飘在西南联大学习生活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它让飘明白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在以后的日子里,飘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战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日军的飞机对昆明的轰炸也越来越频繁。西南联大的校园里,经常会响起防空警报,师生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书本,跑到防空洞里躲避轰炸。

    有一次,飘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听到了刺耳的防空警报声。老师立刻停止了讲课,组织同学们向防空洞跑去。就在她们快要跑到防空洞的时候,几架日军的飞机从头顶飞过,投下了炸弹。“轰隆” 一声巨响,校园里的一座教学楼被炸塌了,碎石和尘土飞扬。飘和同学们都吓得脸色苍白,但她们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跑进了防空洞。

    在防空洞里,黑暗而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泥土的气息。飘和同学们挤在一起,听着外面炸弹爆炸的声音,心里既害怕又愤怒。陈默紧紧握着怀里的书本,对飘说:“不管敌人怎么轰炸,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知识就是我们的武器,将来我们要用知识来打败敌人,建设我们的国家。” 飘点了点头,她知道陈默说得对,在这样的烽火岁月里,坚守学习才是对敌人最好的反抗。

    轰炸结束后,飘和同学们走出防空洞,看到校园里一片狼藉。教学楼倒塌了,图书馆的窗户被震碎了,操场上布满了弹坑。但让她们感动的是,很多老师和同学并没有因为轰炸而退缩,而是立刻投入到了校园的重建工作中。有的老师在废墟中寻找书籍和教学用品,有的同学在清理碎石和垃圾,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希望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轰炸依然不断,但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在防空洞里上课,在树林里学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 “刚毅坚卓” 的校训。飘记得,有一次,朱自清先生在防空洞里给他们上课,外面炸弹爆炸的声音不断,但朱先生却依然镇定自若,一边讲课,一边鼓励大家要坚持下去。他说:“国家现在正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作为读书人,更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先生的话,让飘和同学们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她们学习的决心。

    除了学习之外,飘和同学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她们走上街头,向市民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她们还组织了募捐活动,为前线的士兵筹集物资。在一次募捐活动中,飘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老奶奶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捐了出来,对飘说:“孩子,你们一定要把这些钱送到前线去,让士兵们好好打仗,早点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飘接过老奶奶的钱,心里充满了感动,她知道,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