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374章 改观认民生,刁难阻筹备
最新网址:www.00shu.la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案上的文化册初稿上。

    “蓝星故事-南齐案例”的对应条目越来越密,像一张织满民生温度的网。

    阿福带着伙计们开始锯木头做模型,木屑纷飞间,“怡红民生议事区”的轮廓渐渐清晰。

    素心和姑娘们在戏台区排练改编后的《故乡的云》,琵琶声混着歌声,漫过怡红院的青瓦。

    就在这时,院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

    盛京书院的周老夫子拄着枣木拐杖走进来,花白的胡须因严肃而绷紧。

    他的身后跟着两个穿青布长衫的弟子,手里捧着本《南齐经义集》,一看就是来“挑错”的。

    “时老板,”

    周老夫子走到书坊中央,目光扫过那些正在制作的模型,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文盛之会是展示南齐文脉的庄重场合,你让伙计们做这些民间灶台、石桌的模型,岂不是显得我南齐重俗轻雅?”

    “传出去,各国使臣怕是会笑话我南齐毫无底蕴!”

    他身后的弟子也跟着附和:

    “夫子说得对!文化信物当以经义、典籍为主,这些民间场景太琐碎,不该纳入展示。”

    阿福手里的锯子顿了顿,刚要反驳,就被时念拦住。

    她笑着上前,对着周老夫子拱手:

    “老夫子别急,不如随我去春螺巷的民生议事区看看,再做定论?”

    周老夫子愣了愣,显然没料到时念会直接带他去现场,却也没推辞,跟着时念往春螺巷走。

    刚到议事区门口,就见张老汉拎着个满的菜篮走出来,见了时念,立刻笑着迎上来。

    “时老板好!”

    时念指着张老汉的菜篮,对周老夫子道:

    “老夫子您看,这就是模型里要做的平价粮供应点的成果。”

    “去年粮价涨到十五文一斤,张老汉卖一天菜都买不起半斤粮。”

    “后来咱们在议事区议出联合粮铺调粮的法子,顺天府出面严禁囤货,粮价才降下来。”

    往里走,蒙学班的孩子们正在念书,朗诵诗词的声音清亮。

    柳明远穿着长衫,正帮老秀才批改作业,见了周老夫子,连忙躬身行礼:

    “夫子!”

    周老夫子站在议事区的石桌旁。

    看着百姓们围在一起讨论“秋收备粮”,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又想起刚才在怡红院看到的文化册初稿。

    那些“大禹治水对应青州赈灾”的条目,那些“寒门入学率提升”的数据,忽然沉默了。

    他伸手摸了摸石桌的纹路,上面还留着百姓们讨论时刻下的“粮”“学”二字,粗糙却真实。

    半晌,他对着时念叹了口气:“罢了,是老夫固执了。”

    “文脉不只是经义典籍,更是百姓的好日子,这些模型,该放进去。”

    夕阳西下时,周老夫子带着弟子离开。

    走前还特意拿走了一本文化册初稿,说要带回书院给其他老夫子看看。

    *

    辰时的阳光刚漫过户部的朱漆大门,张珂源就攥着圣旨抄件站在廊下。

    这是昨日熬夜整理的“文盛之会预算明细”,小到模型木料的单价,大到典籍复印的运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就怕户部挑出毛病。

    可等见到户部侍郎梁上君时,他才知道,有些人想刁难,根本不需要理由。

    梁上君穿着绯色官袍,坐在太师椅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拨弄着茶盏。

    目光扫过预算明细时,嘴角勾起抹讥讽。

    “张珂源,不是本官不给你面子,实在是国库空虚。”

    “地方赈灾、河道修缮刚耗了一大笔,文盛之会的款项,如今户部只能给一半。”

    张珂源心里一紧,连忙递上圣旨抄件:

    “周大人,圣旨明说怡红院可调动户部银两,您只给一半,这怕是不合规矩!”

    “文盛之会关乎南齐脸面,要是因为款项不够误了筹备……”

    “规矩?”

    梁上君猛地放下茶盏,茶汤溅在官袍上也不在意。

    “本部堂说的就是规矩!国库的银子,岂能凭你一个戏园的会计说动?”

    他顿了顿,又抛出个难题:

    “要想拿全款也成,每笔支出都得提交三重审批。”

    “经办人签字、顺天府盖章、户部核验,少一样都不行。”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张珂源心上。

    三重审批至少要耗半个月,文盛之会筹备只剩二十天,根本来不及。

    他看着梁上君眼底的阴鸷,忽然想起时念之前的叮嘱。

    “户部多是世家旧部,要防着他们刁难”。

    此刻才明白,这哪是“国库空虚”,分明是故意拖垮文盛之会的筹备。

    这是铁了心要怡红院在文盛之会上摔下去。

    张珂源攥着预算明细往回走,脚步沉得像灌了铅。

    路过西街时,见怡红院的伙计正往书坊搬木料,阿福还在跟木匠讨价还价,心里更急。

    模型制作、典籍复印都等着用钱,少一半款项,这些事都得停摆。

    “念姐,梁上君只给一半钱,还说要三重审批!”

    张珂源进书房时,时念正在核对文化册的泉州部分。

    他把户部的刁难一五一十说完,语气里满是焦虑。

    “这明摆着是不想让咱们办成文盛之会!”

    时念放下笔,指尖在案上轻轻敲着,目光落在窗外。

    吴婶正领着几个百姓往院里走,手里拎着刚蒸好的芝麻饼,是给筹备的伙计们送点心的。

    她忽然笑了:

    “急什么?他要刁难,咱们就找能治他的人,他不给银子,咱们就找愿意帮咱们的人。”

    她转头对张珂源道:

    “你现在去顺天府,把这份文盛之会民生价值报告交给陈府尹,里面写清楚文盛之会展示的民生成果。”

    能让百姓更认南齐,还能吸引周边小国通商,比单纯的文化展示更有用。

    这份报告是昨夜她熬夜写的。

    里面附着各州府百姓对文盛之会的期待留言。

    还有泉州、青州因蓝星文化试点提升的民心数据,每一条都戳中“皇权需要民心”的要害。

    张珂源接过报告,眼里重新亮了起来。

    “我这就去!陈府尹之前那么支持议事区,肯定会帮咱们!”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