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安居之约许清和第一次见到陆天立,是在城郊的生态农场。暮春的风裹着麦浪的清香,她蹲在田埂上记录土壤数据,身后忽然传来沉稳的声音:“这片麦田的pH值偏碱,得掺些腐叶土,你手里的检测仪数值要再校准半格。”
她回头,撞进一双映着蓝天的眼。男人穿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服,裤脚沾着泥土,怀里抱着本翻旧的《土壤学》,封皮内侧夹着张泛黄的经文卡片,上面印着“创造诸天的耶和华,制造成全大地的神”。“我叫陆天立,”他指了指她脚边的采样袋,“你是市农科院的?来测耕地质量?”
许清和愣住。作为农科院的土壤研究员,她最近总陷在挫败感里——牵头的“盐碱地改良项目”遇到瓶颈,连续三个月的实验数据都不理想;合作的农户抱怨“白费功夫”,连导师都劝她“换个更容易出成果的课题”。她像株缺水的麦苗,在现实的烈日下蔫了劲头,直到上周在教堂看到墙上的经文“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才想起这家坚持“生态种植+信仰实践”的农场,想来找找土壤改良的灵感,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许清和,”她攥紧手里的检测仪,指尖沁出细汗,“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想让土地更肥沃,却总做不好,难道这片地真的只能荒废?”
陆天立把《土壤学》放在田埂上,弯腰抓起一把土,在手里轻轻揉搓:“你看这土,里面有草籽、有虫粪,都是活的。就像经文里说的,神创造大地是要给人居住,不是让它荒凉——我们觉得难,是因为忘了土地也有‘呼吸’的节奏。”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晒干的紫云英种子,“去年我在这片地种了紫云英,翻耕后当绿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涨了两个百分点。”
他的话像场及时雨,浇透了许清和心里的焦灼。那天他们在田埂上坐了一下午,夕阳把麦浪染成金红色。她说起在实验室熬到凌晨的日子,说起看到农户失望眼神时的愧疚;陆天立则讲起农场的过往——五年前这里还是片荒滩,他带着几个信徒开荒,靠手挖肩扛改良土壤,遇到旱灾时就一起祷告,终于让荒滩长出了庄稼。“你看那片苹果树,”他指着远处的果园,“刚种的时候差点被冻死,我们用稻草裹着树干,每天来查看,现在不也结果了?神既然立了地的根基,就不会让我们的努力白费。”
“下周农场要种秋播的绿肥,”陆天立收拾工具时忽然说,“你要是有空,来看看绿肥怎么改良土壤。果园的墙上刻着‘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铺张诸天’,或许能帮你找到实验的方向。”
许清和犹豫了三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实验室翻看之前的实验记录,看到扉页上自己写的“让每寸土地都能孕育生命”,忽然想起《以赛亚书》里的句子——“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于是周六清晨,她带着采样工具,坐上了去农场的公交车。
农场的果园里,几棵老苹果树枝繁叶茂,树干上果然刻着经文。陆天立正带着志愿者撒播三叶草种子,许清和蹲下身,跟着一起把种子埋进土里。“三叶草的根能固氮,”陆天立一边撒种一边说,“就像我们心里的信仰,看似看不见,却在悄悄滋养生命。之前有农户觉得种绿肥浪费时间,后来看到土壤变松了,庄稼长得好了,也跟着种起来。”
许清和忽然明白,自己之前太执着于实验室的数据,却忽略了土地真实的需求。那天她采集了改良后的土壤样本,回去后调整了实验方案,把绿肥种植纳入了盐碱地改良计划。三周后,新的实验数据出来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导师拿着报告,笑着说“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
从那以后,许清和成了农场的常客。她会在周末来帮忙干活,把实验室的新技术教给农户;陆天立则会去农科院,帮她采集田间的实时数据。他们的相处像地里的庄稼,在时光里慢慢生长,每一个瞬间都藏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神的信靠。
盛夏的一天,农场遭遇了暴雨,刚种的玉米苗被淹了大半。农户们围着被淹的田地叹气,有人说“今年的收成又完了”。许清和看着浑浊的泥水,心里也跟着发沉。陆天立却召集大家,拿着铁锹挖排水沟:“别害怕,神既然铺张了诸天,就会看顾我们。当年荒滩都能变良田,这点雨算什么?”
那天他们从清晨挖到傍晚,终于把田里的水排了出去。陆天立还带着大家给玉米苗扶正、培土,一边干活一边念经文:“却忘记铺张诸天、立定地基、创造你的耶和华。又因欺压者图谋毁灭要发的暴怒,整天害怕!其实那欺压者的暴怒在哪里呢?”许清和跟着念着,心里的恐惧渐渐消散——她忽然明白,面对困境时的害怕,往往是因为忘了创造大地的神,忘了祂立地铺天的大能。
深秋的时候,玉米获得了丰收。农户们提着装满玉米的篮子,来到农场的小教堂感谢神,也感谢许清和。许清和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陆天立走到她身边,递来一个用玉米芯做的小十字架:“这是我用今年的玉米芯做的,送给你。就像经文说的,神创造大地是要给人居住,我们做的事,都是在承接祂的托付。”
第二年春天,许清和的盐碱地改良项目获得了市里的科技进步奖。领奖那天,她特意邀请了陆天立和农场的农户们。站在领奖台上,她拿着奖杯说:“这个奖不属于我,属于创造大地的神,也属于每一个不放弃土地的人。是神让我们知道,大地并非荒凉,只要信靠祂,就能让土地孕育生命。”
颁奖结束后,陆天立在教堂的果园里向许清和求婚了。他手里拿着一枚用麦田里的麦穗编织的戒指,轻声说:“清和,神立了地的根基,也为我们预备了彼此。我想和你一起,在这片神创造的土地上,守护生命,传递信仰,直到永远。”
许清和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农场的麦田里举行,牧师诵读着《以赛亚书》里的句子:“创造诸天的耶和华,制造成全大地的神,他创造坚定大地,并非使地荒凉,是要给人居住。他如此说:‘我是耶和华,再没有别神。’”
婚后,他们一起扩大了农场的规模,不仅种植庄稼,还开办了“土壤科普课堂”,教孩子们认识土地的价值,了解神创造的奇妙。农场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经文拓片,正是《以赛亚书》48:13:“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铺张诸天,我一招呼便都立住。”
有天下午,许清和带着一群孩子在田里种向日葵,陆天立则在旁边给孩子们讲神创造大地的故事。一个小男孩举起手问:“叔叔阿姨,神为什么要创造大地呀?”
陆天立蹲下身,指着远处的麦田说:“因为神爱我们,想给我们一个安居的家。就像爸爸妈妈会为我们准备温暖的房子,神也为我们预备了这片大地,让我们能在这里耕种、收获,享受祂的恩典。”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向日葵种子埋进土里。许清和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梦想——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承接神的托付,守护祂创造的大地,把“大地并非荒凉,是要给人居住”的真理代代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在神预备的土地上,安居喜乐,荣耀祂的名。
很多年后,许清和和陆天立的儿女也成了农业工作者。儿子接过了农场的管理工作,继续改良土壤,推广生态种植;女儿则成了一名农业科普作家,写下了很多关于土地和信仰的故事。他们的书里有这样一句话:“神立了地的根基,也为我们立了生命的根基。我们繁衍后代,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被记住,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创造大地的神,永远是我们的依靠和安居之处。”
每年秋天,农场的麦田都会迎来丰收。许清和和陆天立会带着子孙们,在麦田里祷告,感谢神的恩典。夕阳下,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经文“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铺张诸天”的声音,在田野里轻轻回荡——这是神的应许,也是他们家族跨越世代的“安居之约”,在时光里永远鲜活,永远温暖。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