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 > 第80章话语之人类繁衍的意义80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造物之证

    陈慕海第一次见到许望舒,是在海滨小城的福音书店。初夏的海风裹着咸湿的气息,吹得玻璃窗轻轻作响,她蹲在书架前翻找一本《使徒行传注释》,指尖刚触到“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这句经文,身后就传来温润如潮水的声音:“这本是1983年的修订版,注释偏学术,如果你想找结合生活见证的版本,在最里面的‘生命见证’区。”

    她回头,撞进一双盛着星光的眼。男人穿件浅蓝色亚麻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腕上串着的檀木珠串,怀里抱着几本神学著作,封面上印着极小的“永生神”字样。“我叫许望舒,”他指了指她手里的书,“你也在找关于‘造物见证’的经文?看你反复停在使徒行传第四章,像是有解不开的困惑。”

    陈慕海愣住。作为海洋环保志愿者,她最近总陷在无力感里——组织的“海岸线清洁”活动,参与人数越来越少;近海的珊瑚礁持续白化,监测数据一次比一次糟糕;连一起做志愿的伙伴都劝她“别太执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她像片在浪里打转的贝壳,直到上周在海边教堂听到牧师讲《使徒行传》14章,那句“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像道微光,才让她来这家书店找更多力量,却没想过会遇到这样一个人。

    “我叫陈慕海,”她声音轻得像退潮时的细浪,“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保护海洋,它还是在衰败?难道创造万物的神,真的会看着祂的造物被破坏吗?”

    许望舒把怀里的书放在旁边的橡木长桌上,转身走向最里面的书架。阳光跟着他的身影移动,在书架间投下修长的影子。他抽出一本深蓝色封皮的书,封面上画着海浪与十字架,翻开扉页,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照片——是片郁郁葱葱的珊瑚礁,照片下方写着“1998年,东山湾”。“你看这里,”他指着书中的注释,“‘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吗?’——神创造万物,也给了人类守护的责任。海洋的衰败不是神的放任,而是我们忘了自己‘管家’的身份,急着索取却不愿付出。”

    他的话像雨后的阳光,慢慢驱散了陈慕海心里的阴霾。那天他们在书店的长桌旁坐了一下午,窗外的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色。她说起在海边捡垃圾时,看到海龟误食塑料袋死去的场景;说起为了阻止企业向海里排污,被保安推搡的委屈。许望舒则讲起他在西部支教的经历——在缺水的山村,带着孩子们种耐旱的沙棘,用“神造万物各有其用”的真理鼓励他们;有年大旱,村民们一起祷告,后来下了场及时雨,沙棘林竟奇迹般存活下来。“你看那片海,”他指着窗外,“神既然造了它,就不会让它轻易消失。就像沙漠里能长出沙棘,海洋也能在人的守护下恢复生机,关键是我们要先归向创造它的主。”

    “下周我要去东山湾做珊瑚礁监测,”许望舒合上书时,窗外已经泛起淡淡的暮色,“那里有片被保护起来的珊瑚礁,去年开始慢慢恢复。监测点的墙上刻着‘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你要是有空,可以一起去。或许你能从珊瑚的重生里,找到你要的答案。”

    陈慕海犹豫了三天。直到周五晚上,她在宿舍翻看志愿者手册,看到扉页上自己写的“以造物者之名,守护蓝色家园”,忽然想起《使徒行传》4章的“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于是周六清晨,她背着装满监测工具的背包,坐上了去东山湾的公交车。

    东山湾的海水清澈见底,监测点的小木屋旁,几株三角梅开得正艳。许望舒带着她走到海边,指着水下隐约可见的粉色珊瑚:“去年这里还是一片死珊瑚,我们联合教会的弟兄姐妹,每周来清理垃圾、种植珊瑚幼苗,还一起祷告,现在你看,已经有小鱼回来了。”陈慕海戴上潜水镜,潜入水中——阳光透过水面,在珊瑚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几条小丑鱼在珊瑚间穿梭,像在跳一支生命的舞蹈。她忽然觉得,之前的绝望像被海浪带走的垃圾,渐渐没了踪迹。

    从那以后,陈慕海成了东山湾监测点的常客。她会在周末跟着许望舒种植珊瑚、清理海滩,把环保知识教给来游玩的游客;许望舒则会在她疲惫时,送来刚煮的姜茶,陪她一起读圣经里关于造物的经文。他们的相处像潮汐与海岸,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温柔的印记,每一个瞬间都藏着对造物者的敬畏。

    盛夏的一天,东山湾迎来了一场台风。台风过后,刚种植的珊瑚幼苗被冲毁了大半,监测点的小木屋也受损严重。志愿者们看着狼藉的海滩,有人红了眼眶,说“这半年的努力都白费了”。陈慕海蹲在海边,看着被冲上岸的珊瑚碎片,眼泪差点掉下来。许望舒却召集大家,拿起铁锹说:“别灰心,神创造了珊瑚,也给了它重生的力量。我们现在重新清理、重新种植,相信用不了多久,这里又会恢复生机。”

    那天他们从清晨忙到深夜,手上磨出了水泡,却没人喊累。许望舒一边铲沙一边念经文:“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陈慕海跟着念着,心里的沮丧渐渐消散——她忽然明白,面对困境时的退缩,往往是因为忘了创造万物的神,忘了祂有让万物重生的大能。

    秋天的时候,东山湾的珊瑚礁迎来了新的生机。新种植的幼苗长出了新的枝丫,越来越多的鱼类回到这里栖息。当地的渔民特意送来刚打捞的海鲜,感谢陈慕海和许望舒的守护。许望舒走到陈慕海身边,从口袋里取出一枚用贝壳打磨的戒指,内侧刻着“造物之约”四个字:“慕海,神让我们在这片海边相遇,是要我们一起守护祂的造物。我想和你一起,把‘归向永生神’的真理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不仅是海洋的守护者,更是造物者的见证者,你愿意吗?”

    陈慕海含泪点头。他们的婚礼在东山湾的海滩上举行,牧师捧着圣经,诵读着《使徒行传》14章:“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那天的海风格外温柔,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新人身上,远处的海鸥飞过海面,像在为他们祝福。

    婚后,他们一起成立了“造物守护社”,既开展海洋环保活动,也向人们分享“造物者的爱”。守护社的墙上挂着两幅经文拓片,一幅是“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另一幅是“这一切不都是我手所造的吗?”。

    有天下午,一群小学生来东山湾参加环保活动,一个小男孩看着海里的珊瑚问:“叔叔阿姨,珊瑚为什么会变白呀?我们真的能保护好它们吗?”

    许望舒蹲下身,指着远处的十字架雕塑说:“因为有时候我们会伤害海洋,让珊瑚失去了生存的家园。但创造珊瑚的神,给了它恢复的力量,也给了我们守护的责任。只要我们像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海洋,像信靠神一样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保护好它们。”

    陈慕海则拿出装着珊瑚幼苗的玻璃瓶,教孩子们种植:“每一株珊瑚幼苗,都像一个小小的生命,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就像神创造我们,也用心呵护我们一样。我们守护珊瑚,就是在见证神的大能,也是在传递祂的爱。”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珊瑚幼苗放进海里。陈慕海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自己最初的迷茫——原来人类繁衍的意义,不只是生命的延续,更是承接造物者的托付,守护祂创造的万物,把“归向永生神”的真理代代相传,让每一代人都能在海洋的蓝、天空的阔里,看见造物者的荣耀,活出“管家”的使命。

    很多年后,陈慕海和许望舒的儿女也成了环保工作者。儿子接过了东山湾的监测工作,继续守护着这片珊瑚礁;女儿则成了一名环保宣教士,走遍各地分享“造物见证”。他们的女儿在一次演讲中说:“我的父母教会我的,不只是保护海洋的技术,更是对造物者的信靠——祂创造了天、地、海和其中万物,也给了我们守护这一切的责任。人类繁衍,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被记住,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都是造物者的孩子,都该用爱与敬畏,守护祂所爱的世界。”

    每年初夏,陈慕海和许望舒都会带着子孙们在东山湾的海滩上祷告,感谢神保守这片海,也感谢祂让他们成为造物的见证者。海风拂过他们的头发,海浪拍打着沙滩,经文“归向那创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永生神”的声音,在海边轻轻回荡——这是神的应许,也是他们家族跨越世代的“造物之约”,在时光里永远鲜活,永远坚定。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