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开局三妻,从寒门到九元及第! > 第三十二章 量身定做的考题!
最新网址:www.00shu.la
    他要为刘大老爷那份沉甸甸的期盼,为身后这三个把全部身家性命都押在他身上的女人,去赢一个状元回来!

    他必须赢!

    第二天是院试的最后一关,策论。

    贡院里的气氛比昨天更压抑,让人喘不过气。

    齐文昊走进自己的号舍,里面已经打扫过了,昨天那股茅厕的臭味也淡了。他下意识看了一眼隔壁,那里换了个不认识的年轻考生,正一脸紧张的整理笔墨。

    周康已经不在了。

    齐文昊心里清楚,昨天县衙的动作,看来是彻底断了周家的念想。他收回目光,心里很平静,放下考篮,等着发考题。

    “肃静!”

    主考官站在高台上,声音传遍了整个考场:“策论,考的是你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不是让你们说空话!都好好写!”

    话音落下,衙役开始分发雪白的试卷。

    卷子拿到手里,有些凉。

    齐文昊看到卷子上的题目,整个考场响起了一片抽气声。

    “论州县粮荒之根源及解救之策。”

    这十二个字让所有考生的心都沉了下去。

    考场先是死一般的安静,接着就响起了压不住的叹气声和议论声。

    “这……这怎么写?”

    “粮荒?那是户部和封疆大吏该操心的事,我们一个秀才,哪里懂这些?”

    “完了,完了!这题目太大了,根本不知道怎么下笔啊!”

    不少考生脸色难看,彻底没了信心。他们读了十几年的书,背的是四书五经,练的是圣人的文章,哪里接触过这种具体的民生政务?

    让他们引经据典,写一篇关于仁义道德的文章还行,可要拿出能解决粮荒的实际办法,这简直是让他们去干自己完全不懂的事。

    一时间,考场里的人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着笔杆苦想,还有的盯着空白的卷子,额头上全是冷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在这片唉声叹气里,齐文昊的反应却和别人完全不一样。

    他看清题目的一瞬间,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这题目,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他脑子里一下就想起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想起了大学教室里,老师在讲台上分析古代经济和粮食安全问题的情景。

    那些他以为早就忘了的知识,现在全都清晰的出现在脑子里。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对付阴沟里的老鼠,要让他自己撞到你布好的夹子上……”

    “像你这样的人才,要是真被埋没了,那才是我县,甚至是咱们大乾朝的损失!”

    妻子的话,县令的话,一幕幕在他眼前闪过。他不再是那个只为自己读书的齐文昊了。

    他缓缓闭上眼睛,不去听周围的叹气声。

    他的脑子飞快的转动起来。他没有直接照搬现代的办法,他知道,不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再好的办法也没用。

    大乾王朝的运输能力怎么样?官府的执行力有几分?地方豪强对乡里的控制力有多强?税收制度又有哪些问题?

    一个个问题在他脑海中出现,又被一个个的分析。他把现代的粮食储备调节机制、农业信贷体系这些概念,结合大乾王朝的实际情况,在脑子里一遍遍的推演。

    时间一点点过去。

    考场里,绝望的气氛越来越浓。已经有考生放弃了思考,开始在卷子上胡乱写些“朝廷当行仁政”、“官员当体恤百姓”之类的空话。

    半个时辰后。

    齐文昊猛的睁开眼睛!

    他的眼神很亮,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一个结合了储备、调控、借贷、救济,又完全符合大乾国情的粮食安全方案,在他脑子里已经想好了。

    他不再犹豫,拿起笔蘸了墨,在草稿纸上用力写下了十六个字!

    “县建义仓,乡设粮点,春贷秋还,以丰补歉!”

    这十六个字,就是他整个对策的核心!

    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把笔落在了正式的考卷上。

    他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窃以为,州县粮荒,其根有三。其一,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小农破产,沦为佃户流民,此乃祸根;其二,民间私贷,利滚利,青黄不接之时,一斗米之贷,秋收或需还一石,百姓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此乃病根;其三,官府调控失灵,丰年谷贱伤农,灾年粮价飞涨,官商勾结,囤积居奇,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此乃死根!”

    他不像别人那样空谈天灾人祸,而是直接指出了大乾王朝最根本的三个问题!

    光是这个开头,就足以让懂行的考官眼前一亮!

    指出了问题,他接着就开始写解决的办法。

    “欲解此局,必破而后立,当以十六字为纲领。何为‘县建义仓’?非止备荒,更在平价!丰年,官府以高于市价一成之价收购余粮,防谷贱伤农;灾年,以低于市价三成之价开仓售卖,遏粮价飞涨,使囤积居奇之辈无利可图!”

    “何为‘乡设粮点’?义仓之粮,非囤于县城,当散于各乡。每乡设一粮点,由德高望重之乡老与官府书吏共管,账目双验,每月张榜公示。如此,既便民,亦可防一县之仓管监守自盗,使救命之粮,能真正落到百姓手中!”

    “何为‘春贷秋还’?此乃与私贷豪强争利之利器!每年开春青黄不接,乡中粮点可开仓放贷,以粮借粮。凡本村在籍之农户,皆可凭户籍文书,借贷一季口粮。秋收之后,只需加一成耗损归还即可。如此,百姓便可摆脱高利贷之盘剥,安心农事!”

    “何为‘以丰补歉’?此乃国之大计!天下州县,皆行此法。遇一地有灾,可由邻近丰年之州县,开义仓之粮,平价转运接济。朝廷居中调度,以丰年之余,补灾年之缺。如此循环往复,数年之内,天下粮仓充盈,百姓再无饥馑之忧!”

    他下笔飞快,几千字的文章一气呵成。从国家的战略,到乡村执行的细节,从怎么筹集第一笔钱,到怎么防止官吏贪污,他几乎考虑到了每一个环节。

    这哪里是秀才写的策论。

    这根本就是一份能改变国运的万言策,可以直接送到皇帝面前!

    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手腕都有些发酸。

    咚——!

    也就在这时,贡院里收卷的钟声响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