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手机屏幕还亮着,新闻标题停在“星澜文化筹备新剧《晚风如诉》”。亚瑟站在公交站台,风吹得他额前的碎发微微晃动,像被某种无形的情绪撩拨着。夜色渐浓,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细长而模糊的光斑。远处一辆公交车缓缓驶来,车灯划破暮色,轮胎碾过积水的声音清晰可闻。他没有上车。
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指尖微凉。那条推送他已读过三遍,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记忆深处打捞出来的回音。尤其是那一句:“据知情人士透露,沉寂七年的知名编剧艾迪或将亲自监制该剧。”——短短一行字,却在他心里掀起了一场无声的风暴。
他低头重新点开那条推送,把关于艾迪可能复出的部分又看了一遍。不是为了确认信息真伪,而是想再听一次那个名字从脑海里响起的声音。艾迪。两个字轻得像一声叹息,却又重得足以压住呼吸。
七年前,她突然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没有告别,没有声明,只留下一部未完成的剧本和一张写着他名字的支票。五万元,备注写着:“相信你的才华。”那时他还只是个在影视公司做资料整理的实习生,连署名权都要靠求来的边缘人。而她是行业里少数敢于为新人背书的大咖,是无数年轻创作者心中的灯塔。
如今,灯塔回来了。
他没再犹豫,转身走向路边的咖啡店。玻璃门推开时带起一阵风铃轻响,店内暖黄的灯光洒在木质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豆烘焙后的醇香。他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将背包放在身旁,取出笔记本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脸——眼下有淡淡的青黑,胡子刮得干净,但眉宇间藏着一种长期独处的人才有的紧绷感。
光标在搜索框里闪了两下,他输入“影视投资论坛 近期 北京”,页面跳出来三条结果。第二条写着:“华影汇·2025春季内容生态峰会——聚焦原创IP与资本对接”,举办时间就在两天后,地点是国贸三期B座会议厅。主办单位名单里,赫然列着“星澜文化”。
他的目光在那个名字上停留了几秒,仿佛要透过屏幕看清背后的真相。心跳不自觉加快,指尖有些发麻。他点进报名链接,页面加载的几秒钟里,他盯着进度条一点点推进,像在等待命运的宣判。
注册时填职业那一栏,他顿了一下。原本想写“自由撰稿人”,又觉得太过模糊;写“剧本顾问”则显得浮夸。最终,他敲下“独立编剧”四个字。这不是谎言,至少对他而言不是。过去五年,他写了十七个剧本,投过三十二家制作公司,收到四十七封退稿信。最长的一个项目曾进入终审,却被一句“缺乏市场爆点”否决。但他从未停止写作。每个深夜,当城市陷入寂静,他仍在键盘上敲击,像一个固执的守夜人。
提交信息后,系统弹出电子确认函,附带入场二维码和注意事项。他截图保存,退出页面,合上电脑。窗外,雨开始下了,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模糊了街景。他坐在那里没动,任由思绪漫游。七年前的那个雨夜,也是这样的天气。他在墓园外远远看见她,撑着一把黑伞,独自伫立在一座无名碑前。她没有哭,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了很久。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她父亲的忌日。也是那天晚上,他的邮箱收到了第一笔匿名稿费。
回家的路上,他去商场买了件深蓝色西装外套。布料不算昂贵,剪裁却利落,穿上去刚好贴合肩线。他连同之前那件白衬衫一起挂在衣柜最里面,用防尘袋仔细罩好。晚上十一点,屋内只剩台灯一束光。他把计划书再翻了一遍,挑出三页最能体现叙事结构的部分——关于时间折叠的非线性叙述、人物动机的隐喻设计、以及情感高潮的延迟爆发机制。这些是他反复打磨过的精华,如今要第一次呈现在真正的决策者面前。
他打印装订成册,放进一个素面文件夹。封面没有任何装饰,只有手写的标题:《逆流》。这是他最新的剧本,讲述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守住创作初心的故事。他知道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老派,甚至带点悲壮色彩。可他不在乎。如果连名字都不敢真实,那还有什么资格谈故事?
第二天一早,他提前两个半小时出门。地铁换乘三次,从城北一路坐到CBD核心区。车厢里挤满了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有人低头刷手机,有人闭目养神。他靠着门边站立,手里紧紧攥着那个文件夹,指节微微泛白。广播报站声此起彼伏,城市的脉搏随着列车节奏震动。当他走出闸机时,高楼之间的风比平时更硬,吹得人肩膀发紧,领口灌进一丝寒意。
他沿着指示牌穿过写字楼大堂,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倒映着头顶旋转的吊灯。乘专用电梯直达二十三层。电梯上升的过程中,他看着数字一层层跳动,胸口有种莫名的压迫感,像是即将踏入某个不属于自己的世界。
会场入口排着队,多数人穿着考究,手里拎着品牌公文包或拿着平板电脑。有人低声交谈,语气自信从容;有人戴着蓝牙耳机,一边应答一边翻看资料。亚瑟摸了摸上衣口袋,确认纸质门票还在。轮到他时,门口的工作人员扫了一眼票面,抬手示意通过,但眼神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瞬——没有名牌贴纸,也没有主办方定制胸卡。那目光并不恶意,却带着审视,像在衡量一件未经认证的商品。
他低着头往里走,找到角落一张空桌坐下。现场已经坐了近百人,台上正在播放宣传片,画面快速切换着近年爆款剧集的片段:豪门争斗、甜宠恋爱、悬疑反转、穿越重生……背景音乐节奏强烈,几乎盖过吵杂的人声。大屏幕上打出一行字:“流量即价值,数据定生死。”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字:“这里不说故事,只谈回报。”
前排陆续有人登台发言。一位投资人讲完“用户画像精准投放”,强调“Z世代偏好高情绪密度内容”;另一位制片人接着分析“短视频预热转化率”,展示一组组动态图表,声称“前十五秒决定八成留存”。他们用词简洁,语速快,频繁提到“爆点前置”“情绪杠杆”“粉丝裂变”“热搜模拟器”。亚瑟一边听一边记,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声。有些术语他能理解,比如“话题捆绑营销”;有些则完全陌生,像“人设崩塌应急预案”这种说法,让他停下笔看了很久。
他忽然意识到,这个行业变了。不再是剧本主导的时代,而是算法与资本共舞的竞技场。创作者的身份,似乎正从“作者”滑向“内容供应商”。
中场休息铃响,人们起身走动,交换名片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人笑着拍肩寒暄,有人围在展台前扫码抽奖。他没动,继续整理笔记,在“观众共创机制”旁边画了个问号。旁边两位年轻男子站着聊天,一个说:“现在谁还看完整剧本?导演先看热搜模拟器跑出来的剧情曲线。”另一个笑:“对啊,演员档期比角色适配度重要多了。只要脸够红,演技都能AI补。”
他合上本子,起身去了趟洗手间。镜子里映出他的脸,神情平静,但眼底有些发沉,像熬了几个通宵未睡透。水龙头哗哗作响,他掬起冷水泼在脸上,抬头时看到镜中自己湿漉漉的睫毛颤了颤。
回来时路过茶歇区,看到一群人在围着一名穿香槟色套装的女人拍照合影。她笑着摆手,声音透过嘈杂传过来:“这次项目真的不开放探班哦。”那人侧脸一转,亚瑟猛地认了出来——是苏婉,当年艾迪团队的核心策划,如今已是星澜文化的副总监。
他绕开了那边,回到座位。
十分钟之后,全场灯光暗下,聚光灯打向**台中央。主持人走上台,语气突然变得庄重:“接下来,让我们欢迎一位特别嘉宾——她是中国影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创作者之一,也是本次峰会的战略合作方代表……星澜文化的创始人,艾迪女士。”
掌声瞬间爆发,夹杂着零星的欢呼。所有镜头都转向入口处。
亚瑟猛地抬头。
她从侧门走出来,踩着细高跟,步伐稳定,每一步都像丈量过一般精准。银灰色长裙贴合身形,肩线利落,发丝挽成低髻,耳坠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是缀着星辰。脸上妆容精致却不浮夸,嘴角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目光扫过全场时,自然地点头致意。那种气场,不是靠喧嚣建立的,而是多年沉淀下来的笃定。
她接过话筒,声音清晰平稳:“谢谢大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几年越来越少露面。其实我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个位置观察这个行业。”
台下安静下来。
“我见过太多好故事被剪碎,只为迎合三分钟热度;也见过真正用心的作品,因为没有话题标签而石沉大海。所以我现在做投资,第一条原则就是——必须看完全部剧本才能立项。”
亚瑟的手指无意识收紧,捏住了笔记本边缘。纸张被压出一道深深的折痕,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
她继续说:“有人说这是理想主义,但我认为,坚持内容本质,才是最长线的投资逻辑。”
台下有人鼓掌,也有小声议论。她笑了笑,又补充道:“当然,我也不会抗拒新技术、新渠道。我们即将启动的新剧《晚风如诉》,就会采用观众共创机制,邀请部分读者参与关键情节设计。”
这句话落下时,她微微偏头,视线似乎不经意掠过观众席。亚瑟坐在第三排左侧,恰好迎上那一眼。
虽然后来他知道,那不过是演讲中的正常互动。
可那一刻,他的呼吸确实慢了一拍。
他想起七年前那个雨夜,墓园外她独自站立的身影;想起那张写着“就当是一场梦”的字条;想起账户里突然出现的五万元,备注是“相信你的才华”。
而现在,她站在台上,谈着创作、投资、行业未来,仿佛从未离开过这个舞台,也从未真正消失于他的世界。
他低下头,翻开新的一页,在纸上用力写下几个字:
她不是逃避,是战斗。
再抬头时,她已经开始介绍项目的初步构想。他说不出自己此刻的情绪,不像激动,也不完全是震撼。更像是某种长久以来的认知被推翻后,重新拼接的过程。
原来她并没有躲起来。
她只是走进了一个他从未了解过的战场。
而他一直以为的孤独坚守,在她那里,或许早就成了日常的一部分。
他看着她在台上回答提问,语气温和却坚定。每当有人质疑“纯文学改编是否具备市场潜力”时,她都会举出过往案例,一条条列出收视数据和口碑反馈。她说:“观众永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愿意等待好东西。”
台下有人点头,也有人皱眉。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所有的努力,也许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靠近她曾站立的地方。而她早已走得更远。
活动仍在继续。主持人宣布下一个环节将进入圆桌讨论,主题是“资本如何助力优质内容破圈”。艾迪起身准备退场,工作人员从后台迎上来,引导她走向休息区。
亚瑟没有动。
他的笔记本摊开着,上面除了记录发言要点,还多了一句他自己都没察觉写下的问题:
如果她一直看得见我,那我是不是也该真正看见她?
台上的灯光转暗,新的嘉宾开始入场。会场重新响起说话声和脚步移动的杂音。
他抬起手,轻轻抚平刚才被攥皱的纸页。指尖碰到那行字时,停了几秒。
窗外阳光斜照进来,落在前排座椅的背板上。远处传来服务人员更换茶点的轻响。
他把笔盖拧好,放进外套内袋,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继续听着台上的对话。
他知道,今天的结束,或许是另一种开始。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