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亚瑟把笔盖拧好,放进外套内袋,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会场的灯光重新亮起,人群开始起身,椅子拖动的声音混着交谈声在空间里回荡。他没有立刻动,而是等前排的人陆续离开,才缓缓合上笔记本,将那页写着“她不是逃避,是战斗”的纸轻轻折了角,夹进封底。他知道刚才那一眼,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相遇。但她站在台上时的每一句话,都像敲进他这些年沉默写作的回音里。他不再觉得自己的坚持只是孤注一掷,而更像是一种回应——哪怕对方还不知道这回应来自谁。
他站起身,背包带子搭在肩上,手里紧握的那个素面文件夹边缘已经有些磨损。里面装着《逆流》的节选和一份简要说明,没有花哨的设计,也没有自我吹捧的简介,只有一页手写的开场白:“这是一个关于时间与选择的故事,也许您曾期待有人写下它。”
通道上人流渐稀,艾迪已经被工作人员引向侧门,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清脆而稳定。苏婉走在她身旁,一边说话一边低头看手机。亚瑟没追上去,反而退了一步,靠向茶歇区旁的走廊墙边。他需要一个时机,而不是一次莽撞。
几分钟后,人群散得差不多了,苏婉独自折返,似乎是去取落在休息室的包。她步伐利落,神情略显疲惫,但仍保持着职业性的警觉。亚瑟深吸一口气,往前走了两步,在她即将经过时开口:“苏总监。”
苏婉停下脚步,目光扫过来,带着一丝审视。
“我是独立编剧亚瑟。”他说,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我知道星澜不接受外部投稿,但我希望这份资料能被看到。”他递出文件夹,动作平稳,没有迟疑。
苏婉看了一眼那份朴素的文件夹,又抬眼打量他。她的视线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像是在确认什么。“我们有流程。”她说,语气冷静,“不能随意接收项目。”
亚瑟点头,“我明白。我不是来走捷径的。”他顿了一下,声音低了些,却更沉,“我只是想让艾迪老师知道,还有人在写她相信的那种故事。”
这句话落下,走廊里短暂地安静了一瞬。
苏婉的目光变了。不再是纯粹的防备,而是多了一点别的东西——也许是疑惑,也许是触动。她没接话,只是伸手接过文件夹,指尖擦过封面时停了半秒,才收进自己手中的公文包里。
“我会登记。”她说,“但别抱太大期望。我们需要完整的企划、市场分析、团队配置,不是光靠一段文字就能立项的。”
“后续材料我会尽快整理出来。”亚瑟说。
她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转身朝电梯方向走去。这一次,她没有把文件夹交给助理,也没有随手搁在桌上,而是牢牢夹在了自己的包中。
亚瑟站在原地,看着电梯门合上,指示灯跳转,然后归于平静。他没感到狂喜,也没有失落。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像是终于把一封信投进了邮筒,明知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拆开,但至少,信已离手。
他走出国贸三期时,天已经黑透。城市灯火层层叠叠地亮着,车流在高架桥上缓慢移动,像一条发光的河。风吹过来,带着傍晚的凉意,他拉了拉西装领口,却没有觉得冷。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打印店发来的消息:另外两份完整剧本样册已经准备好,可以随时取件。
他回了个“收到”,把手机放回口袋,脚步转向地铁口。路上他打开备忘录,新建文档,输入标题:《〈逆流〉商业企划初案》。
第一行字敲下去:
“目标:让艾迪看到,理想主义也可以有商业模式。”
他删掉“也”字,改成“同样”。又改了两次,最后留下:“让艾迪看到,理想主义本就该拥有商业模式。”
这不是讨好,也不是妥协。是他终于意识到,光有信念不够,还得让人看见它的价值。七年前,她用一笔钱把他从泥里拉起来;如今,他不能再以求助者的姿态出现。他必须作为一个对等的创作者,带着完整的方案,站到她面前。
回到家已是晚上九点多。房间不大,书桌堆满了资料和草稿,墙上贴着几张剧情结构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关键节点。他放下背包,倒了杯水,坐在桌前,打开电脑。
屏幕亮起,他调出之前收集的星澜文化公开信息:近三年投资的五个项目,两个改编自小说,一个原创剧本,另两个是纪录片系列。风格偏重现实题材,叙事克制,但每部作品上线后口碑都稳步上升,商业回报虽不算爆炸,却极稳定。
他还翻出《晚风如诉》的早期报道,提到该剧将采用“观众共创机制”,允许部分粉丝参与支线角色设定。这个模式听起来新颖,但也意味着主创团队必须有极强的叙事掌控力,否则容易失控。
他盯着这条信息看了很久,忽然想到苏婉在峰会茶歇时被人围住合影的样子。那些人笑着喊她“苏姐”,语气熟络,但她始终保持着距离,笑容标准却不深入。那样的人,不会轻易收下陌生人的资料,更不会把它留在自己手上。
除非……她听到了什么。
他又想起自己说的那句话:“还有人在写她相信的那种故事。”
也许正是“她相信的”这几个字,让苏婉多看了他一眼。
他关掉网页,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开始列提纲:
1. 项目核心理念(非线性叙事+情感锚点设计)
2. 目标受众画像(25-38岁,偏好深度内容的都市群体)
3. 成本预估与拍摄周期(小成本启动,分阶段融资)
4. 合作模式建议(版权入股+创作主导权保留)
写到第四条时,他停了下来。
他知道,如果真有机会谈合作,他不能只要钱。他得保住故事的完整性。可他也清楚,像星澜这样的公司,不可能让一个无名编剧全权主导。唯一的出路,是提出一种双赢的结构——既让他们看到商业潜力,又不牺牲创作底线。
他揉了揉太阳穴,起身走到窗边。楼下街道上,一家便利店还亮着灯,店员正在整理货架。一辆快递车停在门口,司机拎着包裹进去,几分钟后又出来,骑上电瓶车驶入夜色。
生活就是这样继续的。不因谁的迷茫停下,也不为谁的觉醒加速。
但他知道,今晚不一样。
他回到桌前,继续敲字。键盘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像某种节奏稳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未知的前方。
第二天上午,他去了打印店取回另外两份样册。纸张厚实,装订整齐,封面上只印着剧名和一行小字:“时间不会倒流,但人心可以回头。”
他把三份资料放进一个新买的黑色文件夹里,准备再去一趟星澜文化的公开联络处。虽然知道大概率见不到人,但至少可以把材料正式递交,留下记录。
走到公司楼下时,他看见几个媒体记者在大厅等访,手里举着相机和麦克风。前台电话响个不停,工作人员神色紧张。
他正犹豫要不要进去,手机突然响了。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苏婉让你把完整企划发到邮箱,主题注明‘逆流项目’。”
他站在原地,手指悬在屏幕上方,心跳快了一拍。
还没等他回复,电梯门开了,一个穿着灰色套装的女人走出来,正是苏婉。她看见他,脚步微顿,远远地点了下头,随即上了门口等候的车。
车开走前,副驾驶的窗户降下一点,她把那个素面文件夹从车窗递了出来,交给旁边的助理,说了句什么。
助理下车,快步走到亚瑟面前,把文件夹递给他。
“苏总监说,缺的东西太多。”助理语气平淡,“但她说你敢这么写开头,就有胆子补完后面。”
亚瑟接过文件夹,发现里面多了几张便签纸,上面用蓝笔写着几行字:
“人物动机需强化”
“时间跳跃逻辑要闭环”
“第三幕转折太急,建议拉长铺垫”
不是拒绝,也不是认可。是修改意见。
他抬头看向那辆远去的车,尾灯在阳光下闪了一下,消失在街角。
他翻开文件夹,手指抚过那些批注,忽然笑了。
他转身走向最近的咖啡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电脑,新建邮件。
收件人栏输入一串字母,主题写下:
“逆流项目——完整企划提交”。
正文第一句是:
“感谢您愿意花时间看完这些文字。接下来的内容,是我用七年时间准备的回答。”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