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京科大学,处处弥漫着毕业季特有的气息——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夹杂着离别的淡淡愁绪。校园里的梧桐树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的光点,如同碎金般铺满了林荫道。
报告厅里的分享会成功举办的兴奋感还在拾穗儿心中温热地流淌,但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将为她在京科大学的四年时光画上一个浓墨重彩的句点——校级“优秀毕业生”颁奖典礼。
这天清晨,拾穗儿醒得格外早。
宿舍的窗帘缝隙间透进熹微的晨光,她轻轻坐起身,怕吵醒还在熟睡的室友。
目光落在床头那条帆布包上,小雏菊的刺绣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安静。
她伸出手,指尖再次拂过那些细密的针脚,“扎根戈壁”的缩写仿佛带着温度,让她想起分享会那天陈阳鼓励的眼神和张教授期许的目光。
这份“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对她而言,不仅仅是对过去四年努力学习的肯定,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和祝福,为她返回戈壁的征程注入了一份坚实的信心。
她轻手轻脚地爬下床,从书桌抽屉里拿出一个略显陈旧的木盒子。
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一摞摞笔记本、一叠叠车票根,还有几张已经有些模糊的照片。
最上面是一张她刚入校时在京科大学气派的校门口拍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脸庞黝黑,眼神里带着初到大城市的怯生生和对未知的渴望。
她翻看着厚厚的实验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据、图表和心得,有些页面还沾着些许泥土的印记,那是无数次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奋战的见证。
还有那些往返于京城和戈壁之间的车票,每一次的褶皱都记录着她将知识带回家乡、将希望播种在沙漠的足迹。
看着这些,拾穗儿的眼眶微微发热。
这四年,她就像一颗渴望雨露的沙枣种子,在京科大学这片肥沃的学术土壤里拼命汲取养分,如今,终于要破土而出,准备回到那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去反哺、去扎根。
她从盒子底层拿出一条素雅的连衣裙,是淡淡的米白色,上面有细小的雏菊花纹。这是她用去年获得的奖学金,犹豫了很久才买下的,一直没舍得穿。
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她想以最整洁、最精神的面貌出席。
裙子虽然不昂贵,但面料舒适,剪裁得体,穿在她身上,衬托出她那份独有的朴实和清秀。
“穗儿,今天真精神!”孙晓睡眼惺忪地探出头,由衷地赞叹道。
拾穗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今天是颁奖典礼嘛。”
“你值得的!”
另一个室友也醒了,撑起身子,“这四年,就属你最拼。每次从戈壁回来都又黑又瘦,还带着一脸满足的笑。这个‘优秀毕业生’,实至名归!”
室友们真诚的话语让拾穗儿心里暖融融的。
这四年,她们一起挑灯夜读,一起分享家乡特产,在她想家或者实验受挫时给予安慰,这份情谊,是她大学生活中宝贵的财富。
这时,手机屏幕亮起,是陈阳发来的消息:“醒了吗?我在楼下等你,一起去食堂吃早饭。”
简单的话语,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抚平了拾穗儿内心最后一丝细微的紧张。
她回复了一个“好”字,对着镜子最后整理了一下头发,将那条绣着小雏菊的帆布包小心地背好,深吸一口气,走出了宿舍门。
陈阳果然等在楼下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下。
他今天也穿得很正式,简单的白色衬衫搭配深色休闲裤,整个人显得清俊挺拔。
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身上跳跃,他看到拾穗儿出来,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快步迎上前。
“今天你真漂亮。”他声音温和,带着显而易见的欣赏,目光落在她身上,温柔又专注。
拾穗儿的脸更红了些,小声说:“谢谢……你也很帅。”
陈阳自然地接过她手里装证书用的文件袋,另一只手则轻轻握住了她的手。
他的手温暖而干燥,掌心因常年握采样器、铁锹而留下的薄茧,摩挲着她的手背,带来一种奇异的安定感。
“走吧,张教授叮嘱了,典礼前得吃点东西,不然一上午怕顶不住。”
陈阳牵着她,并肩走向食堂。
清晨的校园已经苏醒,三三两两的学生走过,有人抱着书匆匆赶往图书馆,有人在操场晨练。
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拾穗儿不禁感慨:“时间过得好快,感觉昨天才刚拖着行李来报到,今天就要毕业了。”
“是啊,”
陈阳握紧了她的手,侧头看她,眼神里带着回忆的笑意,“还记得大一刚开学,你在生态学概论课上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紧张得差点把笔记本捏皱,但回答得特别有条理,一下子就把我……和大家都镇住了。”
拾穗儿嗔怪地看了他一眼:“哪有那么夸张?我当时就是照着笔记念的。”
“反正从那时候起,我就知道,这个从戈壁来的姑娘,不简单。”
陈阳的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你身上有股劲儿,像戈壁上的沙枣树,看着不起眼,却特别坚韧,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能拼命扎根生长。”
这话说到了拾穗儿心坎里。
沙枣树,是她童年记忆里戈壁滩上少有的绿色,是顽强生命的象征。她没想到,陈阳如此懂她。
在食堂,陈阳熟练地打好了拾穗儿喜欢的小米粥和素包子,还特意加了一个她爱吃的茶叶蛋。“多吃点,今天可是重要日子。”
吃着温暖的早餐,看着对面细心为自己剥鸡蛋壳的陈阳,拾穗儿心里充满了踏实和幸福。
这四年,无论是酷暑寒冬的野外考察,还是枯燥重复的实验操作,亦或是思乡情切的无助时刻,陈阳总是这样,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用他特有的方式支持和鼓励着她。
从同学到搭档,再到彼此心照不宣的恋人,他们的感情,就像戈壁中悄然生长的耐旱植物,没有轰轰烈烈的宣言,却在日复一日的相互扶持、志同道合的追求中,扎根得越来越深。
“陈阳,”
拾穗儿轻声说,眼神清澈而认真,“这个‘优秀毕业生’,我觉得有一大半的功劳是你的。没有你,我可能很多次都想放弃了。”
陈阳把剥好的鸡蛋放到她碗里,摇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她:“别这么说,穗儿。是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打动了我。是你的那个‘戈壁梦’吸引了我,让我觉得,我们所学的知识,原来可以这么具体、这么有意义地用在需要的地方。应该说,是你让我找到了学生态学的真正价值。”
他顿了顿,声音更柔和了些,“而且,能和你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努力,是我觉得最幸运的事。”
他的话真挚而诚恳,拾穗儿感到鼻尖微微发酸。
她低下头,默默喝着粥,心里却像打翻了蜜罐,甜得发颤。
颁奖典礼在学校最大的礼堂举行。
当他们到达时,礼堂内已是座无虚席。即将毕业的学子们穿着学位服,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
前来观礼的家长、老师、学弟学妹们坐满了观众席,整个会场充满了庄严而热烈的气氛。
巨大的横幅悬挂在舞台上方,红底白字写着“京科大学第三十五届毕业典礼暨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
找到自己专业区域坐下后,拾穗儿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掌心因为紧张而有些湿润。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别紧张,”
陈阳的声音在耳边低低响起,他温热的手掌轻轻覆盖在她放在膝盖的手上,传递着无声的力量,“就像分享会那样,把你心里想的说出来就好。大家想看到的,就是最真实的拾穗儿。”
他的安抚总是如此有效。拾穗儿侧过头,对上他鼓励的眼神,用力点了点头。
是啊,她不需要刻意表现什么,她只需要真诚地表达感谢,分享她的梦想,就像她在草原研学分享会上做的那样。
学院领导、校领导依次入场,在主席台就座。
张建军教授也在其中,他今天穿了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打了领带,平时略显随意的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显得格外精神矍铄。
他的目光扫过台下,很快定位到拾穗儿和陈阳,朝他们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个鼓励的笑容。
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一系列流程之后,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宣读“优秀毕业生”名单并颁奖。
“下面,宣读京科大学第三五届‘优秀毕业生’获奖名单!”主持人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
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位位优秀的学子在掌声和聚光灯中走上舞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象征荣誉的证书和奖杯。
拾穗儿屏住呼吸,听着一个个名字,既期待又紧张。
陈阳的手始终没有松开,默默地给她支持。
“……拾穗儿同学!”
当自己的名字被清晰念出时,拾穗儿的心猛地一跳,随即被巨大的喜悦和激动淹没。
聚光灯瞬间打在她身上,周围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尤其是本院系的区域,掌声格外响亮,还夹杂着学弟学妹们的小声欢呼“穗儿学姐好棒!”
陈阳松开了手,轻轻推了推她的后背,低声道:“去吧,穗儿,加油!”
拾穗儿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裙摆,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迈着虽然有些紧张但异常坚定的步伐,走向舞台。
台阶似乎有些长,她能听到自己心脏“咚咚”跳动的声音,但内心却异常清明。
她想起了戈壁滩上辽阔的天空,想起了奶奶阿古拉期盼的眼神,想起了张教授的谆谆教诲,想起了和陈阳一起在沙地里种下的每一棵苗……这一切,都汇聚成她此刻脚下的力量。
走上舞台,站定。为她颁奖的,正是张建军教授。
张教授看着走到自己面前的拾穗儿,女孩穿着素雅的连衣裙,身姿挺拔,眼神清澈而坚定,虽然脸颊因激动而泛红,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静力量。
他仿佛看到了四年前那个带着一身风沙气息、眼神却亮得惊人的戈壁姑娘,如今已然蜕变成自信、坚韧、怀揣梦想的优秀青年。
他从礼仪手中接过烫金的荣誉证书和一座精致的水晶奖杯——奖杯被设计成破土而出的嫩芽造型,象征着希望和成长。
张教授郑重地将证书和奖杯递到拾穗儿手中。
就在拾穗儿接过荣誉的瞬间,张教授微微倾身,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充满感情地低声说道:“穗儿,好孩子,你是戈壁上最亮的那颗星,也是我们京科大学培养出的好苗子。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神里的欣慰、骄傲和期许,几乎要满溢出来,那是一种远超自己获奖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一刻,拾穗儿的泪水再也无法抑制,瞬间夺眶而出。
滚烫的泪珠滑过脸颊,滴落在手中的证书上。
这突如其来的、如同父亲般的肯定和褒扬,击中了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第一次走进张教授办公室请教问题时的忐忑;实验失败时他陪着她一遍遍分析数据到深夜;想家时他像长辈一样嘘寒问暖,还给她讲戈壁植被的故事;为了他们的“戈壁梦”,他一次次帮忙联系资源、争取支持……张教授之于她,早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导师,更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和慈爱的长辈。
“谢谢……谢谢张教授……”
拾穗儿哽咽着,只能反复说着谢谢,双手紧紧抱着那份沉甸甸的荣誉,仿佛抱着四年青春的全部重量和一份无比珍贵的信任。
台下响起了理解的、鼓励的掌声。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感人一幕,看到了教授与学生之间深厚的、超越师生名分的情谊。
张教授慈爱地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控制情绪,准备发表获奖感言。
拾穗儿用力点头,抬起手臂,有些不好意思地用指尖迅速擦去脸上的泪痕。
她走到话筒前,调整了一下呼吸。聚光灯有些刺眼,她能看到台下模糊的人海,但她清晰地看到了前排陈阳鼓励的笑脸,看到了室友们竖起的拇指,看到了学院老师们赞许的目光。
她将证书和奖杯小心地放在演讲台上,双手轻轻扶住话筒架,再次深吸一口气,开口时,声音还带着一丝哭过后的微哑,但却异常清晰、坚定: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拾穗儿。站在这里,手里拿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感谢学院各位老师四年来的悉心教导,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
她的目光转向身旁的张建军教授,眼神充满了真挚的感激:“在这里,我特别想感谢我的导师,张建军教授。张教授,谢谢您!”
她朝着张教授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直起身后,她继续说道,声音更加柔和却充满力量:“不管是日常的学习、艰难的实习,还是这次难忘的内蒙古草原研学,您一直都像长辈一样支持我、帮助我、鼓励我。在我实验遇到瓶颈想要放弃的时候,是您告诉我‘难的事情,做成了才更有意义’;在我思乡情切的时候,是您跟我聊戈壁的植被,让我知道我的根在哪里;在我们萌生回戈壁的想法时,是您第一时间站出来,帮我们联系资源,为我们争取一切可能的支持。您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更用言传身教告诉我,什么是生态学人的责任和担当。您是我大学四年里,最尊敬的导师,也是我人生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
台下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给拾穗儿的真诚,也是给张教授的无私奉献。
张教授站在一旁,看着台上那个真诚感恩的女孩,眼眶也湿润了。他欣慰地笑着,不住地点头。
拾穗儿的目光扫过台下,继续说着,声音里带上了草原的风和戈壁的阳光:“我来自戈壁,那里有辽阔的天空,有漫天的风沙,也有我童年里关于绿色最真切的渴望。四年前,我带着让家乡变绿的梦想来到京科大学。这四年,我在这里学到了让梦想照进现实的知识和能力。我深知,这份‘优秀毕业生’的荣誉,不仅是对我过去学习的总结,更是对我未来返回戈壁、建设家乡的嘱托和激励。”
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扉。
台下变得异常安静,所有人都被这个戈壁姑娘的真诚和梦想所打动。
“有人问过我,京科大学毕业,为什么还要回戈壁吃苦?”
拾穗儿的声音微微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想说,戈壁是我的根。我喝那里的水长大,踩那里的沙子学会走路。京科大学给了我翅膀,但我梦想起飞和降落的地方,永远都是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要回去,用我学到的知识,和我的搭档陈阳一起,种下‘戈壁1号’草种,栽下沙枣树,建起新学校,让风里有青草的香味,让孩子们眼里有光,让家乡的人看到未来的希望!”
她的声音哽咽了,但眼神却亮得惊人:“我知道前面的路很难,治沙、建学校,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不怕!因为我有京科大学作为后盾,有张教授这样的导师指引,有国家给我力量……”
她的目光落在台下的陈阳身上,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声音却更加坚定,“有愿意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我们有信心,一步一个脚印,把梦想变成现实!”
“最后,再次感谢母校,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我会带着这份荣誉和大家的期望,回到戈壁,脚踏实地,努力让那片我深爱的土地,变得更绿、更美!谢谢大家!”
拾穗儿再次深深地鞠躬。
短暂的寂静之后,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席卷了整个礼堂,久久不息。
许多人都被这番真挚、朴实又充满力量的感言深深打动。
学弟学妹们用力鼓掌,眼神里充满了敬佩和向往;老师们频频点头,为培养出这样有理想、有担当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不少感性的同学和家长,甚至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陈阳在台下,看着聚光灯下的拾穗儿。她穿着米白色的裙子,身姿挺拔,脸上还带着泪痕,但眼睛里闪烁着如同星辰般明亮坚定的光芒。
她的话语,她的梦想,她的真诚,她的一切,在陈阳眼中,都美得不可思议。他的嘴角抑制不住地扬起温柔而深情的弧度,内心被巨大的骄傲和爱意填满。
他悄悄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飞快地输入一行字,然后珍重地保存起来。那行字是:“今天的拾穗儿,像一颗真正发光的星,照亮了我的整个世界,也必将照亮戈壁的未来。”
拾穗儿在掌声中走下舞台,脚步轻盈而踏实。陈阳早已等在台阶下,向她伸出大手。她将手放入他的掌心,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张教授也走了过来,眼含热泪,用力地拍了拍拾穗儿和陈阳的肩膀:“好!好孩子!说得好!做得更好!老师等着看你们戈壁变绿洲的那一天!”
“我们一定努力,张教授!”拾穗儿和陈阳异口同声地说道,眼神里是同样的坚定。
颁奖典礼结束后,拾穗儿和陈阳被热情的学弟学妹们围住,纷纷表达敬佩之情,还有不少人询问如何参与他们的“戈壁绿洲”计划。拾穗儿耐心地一一解答,脸上始终带着温和而真诚的笑容。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京科大学的每一个角落。拾穗儿和陈阳捧着荣誉证书和水晶奖杯,并肩走在熟悉的校园小径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陈阳,”
拾穗儿轻声唤道,停下脚步,回头望向那沐浴在金光中的宏伟校门,眼神充满了不舍与感激,“真的要离开了。”
陈阳也停下脚步,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然后握紧了她的手,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嗯,要离开了。但我们是从这里出发,去开启一段更精彩的旅程。穗儿,别怕,我会一直陪着你。”
拾穗儿转过头,看着陈阳被金辉勾勒出的侧脸,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支持和爱意,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勇气和暖意。
她用力回握他的手,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同戈壁滩上最顽强的花朵。
“嗯!我不怕!我们一起回去,让戈壁变绿,让孩子们有书读,让梦想开花!”
两人的身影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被镀上了一圈金色的光边。他们手牵着手,带着母校的祝福,带着师长的期望,带着彼此的承诺,坚定地向着校门外、向着辽阔的戈壁、向着他们共同的未来,迈出了脚步。
他们的故事,在京科大学暂告一段落,但更波澜壮阔的篇章,即将在遥远的戈壁上,由他们亲手书写。而拾穗儿知道,无论前路有多少风沙,只要根扎得深,只要心连着心,梦想就一定能像沙枣树一样,在看似荒芜的土地上,生长出最绚烂的绿色希望。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