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拾穗儿 > 第60章-阻击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西北风口,是金川村头顶悬着的一把“沙刀”,更是横在村民与家园之间的生死关。

    这里是风沙侵袭村子的必经之路,常年狂风不止,最大时能把成年汉子吹得脚跟打飘,连扎根几十年的沙.棘丛都能被连根拔起。

    人站在这里,需得微微弓着身子,脚趾用力抠进松散的沙地,腰杆绷得像拉满的弓弦,才能勉强稳住身形。

    狂风卷着沙砾,发出凄厉的呼啸,像无数只饿狼在暗夜中嘶吼,打在脸上如同无数根冰冷的钢针在扎,疼得人眼泪直流,却连闭眼的功夫都不敢有——稍不留神,沙子就会钻进眼睛、鼻孔,甚至呛进喉咙,火辣辣地灼痛。

    天地间一片昏黄,连正午的日光都被飞扬的沙尘滤得黯淡无光,远处的沙丘在风沙中若隐若现,如同蠕动的巨兽,张着血盆大口,随时准备吞噬村庄和田地。

    周虎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疤痕,那是常年与风沙、农活打交道留下的印记。

    此刻,他的皮肤上沾满了沙粒,汗水顺着肌肉的沟壑淌过,冲出一道道泥痕,却很快被狂风烘干,只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渍,像撒了层细盐。

    他站在一处沙丘顶端,眯着被风沙吹得通红肿胀的眼睛,紧蹙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死死盯着流沙的动向——最近几场风,已经把风口的沙线又往村里推进了十几米,村东头那几亩祖辈传下来的水浇地,已经被流沙吞了半亩,地里的麦苗刚冒芽就被埋得无影无踪。

    再不加阻拦,用不了多久,整个村子都可能被沙海吞没。

    “兄弟们!沙魔就在眼前!”

    周虎猛地一挥手,声如炸雷,穿透呼啸的风吼,震得身边的沙粒簌簌往下掉,“今天,咱们就用这草袋子,给它砌一道过不去的坎!守住风口,就是守住咱们的家,守住咱们的田,守住咱们子孙后代的活路!开工!”

    话音未落,早已整装待发的村民们便齐声应和,声音在狂风中虽有些散乱,却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像一团火,在昏黄的风沙中燃烧。

    这场风口阻击战,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补给,只有村民们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堆堆从村里各处搜集来的沙蒿草、麦秸,以及心中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韧劲。

    阻击战的根基,首先在于这成千上万个草袋。打谷场一侧,早已被清理出一片平整的空地,俨然成了临时的草袋作坊。

    以王婶为首的妇女们,成了这里绝对的主力——她们心灵手巧,擅长编织、捆扎这类细致活,平日里围着灶台、田地转,此刻却成了构筑防线的“后勤兵”,手中的草秆,就是她们对抗风沙的“武器”。

    她们就地取材,用的是村里历年积存下来的沙蒿草和麦秸。沙蒿草耐旱、韧性极好,就算被风沙吹打、日晒雨淋,也能挺上大半年;麦秸干燥、质地坚硬,填充在草袋里,能让墙体更稳固。

    但这些草秆大多长短不一、粗细混杂,还沾着泥沙和干枯的叶片,需要先进行分拣、理顺、拍打干净。

    妇女们围坐成一个个圆圈,膝盖上放着一堆草秆,双手飞快地忙碌着,把过长的截断,过细的挑出,枯叶和泥沙随手掸掉,只留下粗细均匀、长度相当的草秆备用。

    她们的动作麻利,指尖翻飞间,杂乱的草秆就变得整整齐齐。

    分拣完毕,编织便正式开始。只见王婶拿起一把理顺的草秆,先将其分成均匀的两股,交叉放在腿上,然后左手紧紧固定住交叉点,右手拿起另一根草秆,以经纬交织的方式,熟练地穿插、缠绕。

    她的手指粗糙、布满老茧,指关节因为常年劳作有些变形,却异常灵活,每一次穿插都精准到位,每一次缠绕都紧实有力,力道拿捏得恰到好处——太紧会把草秆勒断,太松又不结实。

    “左手压两股,右手挑一股,绕两圈再拉紧,这样编出来的袋子才结实,经得住风沙吹、流沙压!”

    王婶一边编织,一边给身边的年轻媳妇们传授技巧,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收口的时候要多缠两圈,再打个死结,不然装沙子的时候容易散,到了前线就是白费功夫!”

    旁边的春杏学得格外认真,她刚嫁过来没多久,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护村行动。

    她的手指还很娇嫩,没一会儿就被粗糙的草秆勒出了一道道红痕,有的地方甚至渗出血丝,鲜红的血珠沾在枯黄的草秆上,格外刺眼。

    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草秆上,打湿了一小片,被风一吹,带来一丝短暂的清凉,可手上的疼痛却丝毫未减,像有无数根小针在扎。

    她咬了咬牙,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破旧的布条,笨拙地缠绕在手指上,勒紧了些,又继续埋头编织。

    她不敢停,看着身边的王婶、刘嫂们都在飞快地干活,看着远处风口昏黄的天色,心里急得不行——她知道,前线的爷们儿正等着这些草袋救命。

    “春杏,歇会儿吧,别把手指头磨坏了。”

    王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停下手里的活,想让她缓一缓。

    春杏摇摇头,嘴角挤出一丝苍白的笑容,声音有些沙哑:“没事王婶,我能坚持。

    多编一个袋子,前线的爷们儿就多一份保障,咱们的家就多一份希望。”

    她说着,手上的动作又快了些,哪怕每动一下,手指都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硬是没掉下来。

    杨彤彤和陈静虽然已经离开,但她们留下的“提高编织效率”的小技巧,早已被妇女们熟练掌握。

    比如先用木槌将麦秸稍微捶软,编织时不仅更省力,还能让草袋的结构更紧密,不容易松散;

    把草秆按颜色分类,编出来的草袋不仅整齐划一,还能在铺设时区分不同区域,方便后续加固。

    这些小小的技巧,看似不起眼,却让妇女们的编织效率提高了不少。

    整个作坊里,弥漫着干燥的草香和淡淡的汗味,伴随着“沙沙”的编织声、草秆碰撞的“噼啪”声、偶尔传来的低语鼓劲声,形成一种艰苦却充满力量的韵律。

    编好的草袋,一个个饱满、结实,长约一米、直径半米多,像一个个金色的圆筒,很快就在旁边堆积起来,越堆越高,像一座小小的金山,承载着全村人的希望。

    “快些,再快些!”

    王婶一边手上不停,一边给姐妹们鼓劲,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坚定,“前线的爷们儿等着咱们的‘弹药’呢!

    咱们多编一个袋子,风口就多一分安稳,村里的田就多一分希望!孩子们还等着在田埂上跑呢!”

    编好的草袋,需要立刻运往几里外的风口前线。

    这段路,是名副其实的“死亡之路”——路面松软,深一脚浅一脚,每走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像是在泥潭里跋涉;

    狂风裹挟着沙砾,迎面扑来,让人呼吸困难,连睁眼睛都困难;

    更危险的是时不时出现的流沙坑,表面看起来和普通沙地没两样,一旦踩进去,半个身子都会陷进去,越挣扎陷得越深,得好几个人合力才能拉出来。

    别说车辆,就连手推车都推不动,轮子一沾沙就陷,所有的草袋,都只能靠人力搬运。

    青壮劳力们,包括一些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自发组成了运输队。

    他们找来粗糙的木杠,每根木杠足有成年人的胳膊粗细,扛在肩上沉甸甸的,压得肩膀生疼。

    两人一组,用木杠穿过草袋两端的绳套,一前一后,喊着简单的号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沙地上。

    赵铁柱和王强一组,两人都是村里有名的壮实汉子,浑身是劲。

    此刻,他们每人肩上扛着一根木杠,中间吊着两个草袋,加起来足有百十来斤,沉甸甸的重量压得木杠弯成了一个弧形,也压弯了他们的腰,两人的身子都弓成了虾米状,额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脖子上的肌肉紧绷着,每走一步都显得格外吃力。

    脚下的沙子松软,脚踝每次都会陷进去半尺深,拔出来时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鞋底沾满了沙,又沉又滑。

    汗水顺着他们的鬓角、下巴滴落,砸在沙地上,瞬间就被干渴的沙地吸收,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只有衣衫上析出的白碱,越来越厚。

    “嘿哟……走!嘿哟……挪!”

    两人齐声喊着号子,声音沙哑却有力,步伐艰难却异常坚定,一步步朝着风口的方向挪动。

    赵铁柱的肩膀被木杠压得通红,甚至磨破了皮,沙粒沾在伤口上,钻心地疼,他龇牙咧嘴地忍着,硬是没吭一声。

    他只是时不时停下来,把木杠在肩膀上换个位置,用粗糙的手掌揉一揉被压得发麻的肌肉,又继续往前走。

    “柱子哥,要不咱歇会儿?”

    王强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感觉肺都要炸开了,声音沙哑得像是被砂纸磨过。

    赵铁柱摇摇头,抹了把脸上的沙和汗,露出一口白牙:“歇啥?前线等着用呢!早一分钟送过去,周虎他们就能早一分钟筑墙!多耽误一分钟,村里的田就多一分危险!”

    队伍排成一条蜿蜒的长龙,在沙丘之间艰难而执着地向前移动,像一条不屈的巨龙,在沙海中穿行。

    有的汉子独自一人扛着一个草袋,虽然重量轻了些,但路程远、风沙大,同样累得够呛,走几步就喘口气,却始终没有放下肩上的草袋;

    几个半大的小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两人抬着一个小号的草袋,步子虽小,却异常坚定,小脸憋得通红,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却没人喊累,没人退缩——

    他们看着父辈们为了守护家园拼尽全力,心里也憋着一股劲,想为村子出一份力。

    走到半路,一阵狂风突然袭来,风速瞬间增大,卷起的沙砾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几个扛着草袋的汉子差点被吹倒,脚步踉跄着,死死抓住肩上的木杠才勉强稳住。

    “蹲下!抓紧草袋!”

    周虎派来接应的队员大声喊道,声音在狂风中勉强传递开来。

    大家立刻蹲下身子,双手紧紧抓住草袋或木杠,把身子压得更低,任凭风沙打在背上、头上,疼得钻心。

    风沙过后,每个人都成了“土人”,头发、眉毛、胡子上都沾满了沙粒,嘴里、鼻孔里也全是沙土,吐一口唾沫,里面都带着沙砾,牙齿磨得咯吱响。

    但没人抱怨,只是简单地拍了拍身上的沙,揉了揉被风沙打红的眼睛,又扛起草袋,继续往前走,脚步比之前更加坚定。

    风口最前沿,才是真正的战场。

    这里的风速比半路还要大,人站在这里,几乎睁不开眼睛,说话都要靠吼,声音稍微小一点就会被风声吞没。

    周虎带着最精锐的一批小伙子,负责构筑防线,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沙土,眼神却异常锐利,像一群蓄势待发的战士。

    张教授特意从打井队赶了过来,他还穿着那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眼镜片上蒙了一层沙,时不时要用衣角擦拭。

    他手里拿着罗盘和GPS定位仪,在沙地上仔细测量着,然后用木桩和绳子画出了第一道屏障的基准线,又用铁锹在地上挖了几个标记坑。

    “周虎,这道线是根据近十年的风向数据和沙流轨迹算出来的,沿着这条线筑墙,能最大程度分散风沙的冲击力!草袋要交错码放,像砌砖墙一样,错缝搭接,这样结构才稳固,不容易被风吹倒!”

    他一边说,一边用脚踩着沙地上的线,“底部要宽,顶部要窄,形成一个斜坡,这样能减少风的正面压力,记住,每垒三层就要用木桩加固一次,木桩必须钉入地下半米以上,才能拉住墙体!”

    “明白!张教授,您放心!”

    周虎用力点头,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坚毅,转头对身边的队员们吼道:“都看清楚了!按张教授画的线来,一排一排往上垒,错缝码放,谁也不许偷工减料!这墙要是塌了,风沙就冲进村里了,咱们都对不起乡亲们,对不起家里的老婆孩子!”

    小伙子们从运输队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草袋,两人一组,默契配合着。

    “放这儿!对,往左挪一点,跟旁边的对齐,错开缝!”

    “踩实!用脚使劲踩,别留缝隙,把沙子填进去!”

    周虎的声音在风沙中指挥若定,他自己也没闲着,扛着草袋来回奔走,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额头上的汗水和沙子混在一起,糊成了泥,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抬手一抹,脸上就多了几道泥痕,像个花脸,却丝毫不影响他的专注。

    他们先将草袋整齐地码放成一排,如同砌墙的砖石,草袋之间不留一丝空隙,然后按照张教授说的错缝搭接的方式,往上垒第二层。

    每放好一个草袋,就用铁锹将旁边的沙土填入草袋之间的缝隙,一点点填满、捣实,确保其密不透风。

    接着,最重要的一步是“踩实”——几名队员跳上垒好的草袋墙,双脚交替用力,反复踩踏,让草袋和其中的沙土紧密结合,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

    每垒起三层,他们就会拿起削尖的木桩,从草袋缝隙中狠狠钉入地下,木桩深深扎进沙地,只露出一小截,像一个个锚,牢牢拉住墙体。

    在构筑主沙袋墙的同时,另一组人按照张教授“网格化固定”的思路,在主墙前方和侧翼,利用稍小号的草袋,开始铺设加强型的草方格。

    他们先用铁锹在沙地上划出一米见方的格子,线条笔直,然后将草袋半埋入沙中,每个格子放四个草袋,相互连接,形成一个个坚固的“沙笼”,与主墙构成一个整体防御体系。

    “张教授说了,这叫‘主次结合’,主墙挡大风,草方格拦流沙,两者配合,才能守住阵地!”

    负责铺设草方格的队员一边干活,一边给身边的人解释,虽然声音沙哑,却透着一股自信。

    风沙无情,刚刚垒好的墙体,一阵狂风过后,就可能被削去一角,或者被流沙埋住半边。

    有一次,周虎他们刚垒好三层草袋墙,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风席卷而来,风力足有七八级,墙体顶端的两个草袋被风吹得摇摇欲坠,眼看就要掉下来,墙体也跟着微微晃动。

    “快!按住!”

    周虎大喊一声,率先冲了上去,双手死死按住晃动的草袋,身子压得极低,几乎趴在了墙体上。

    几名队员也立刻围上来,有的按住草袋,有的用铁锹往缝隙里填沙,有的使劲往下钉木桩。

    风太大了,他们的身子被吹得东倒西歪,几乎要被风吹走,却没人松手,每个人都咬紧牙关,死死撑着,直到风势渐小,墙体重新稳固,大家才松了口气,瘫坐在沙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沙土,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虎抹了把脸,吐出嘴里的沙子,骂了一句:“狗日的风沙,还跟老子较上劲了!咱们偏不让它得逞!”

    他拿起铁锹,又开始填埋缝隙,动作比之前更加仔细,每填一把沙都要用脚踩实,生怕再出纰漏。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大家抬头一看,只见拾穗儿和陈阳正朝着这边走来。

    拾穗儿扛着一捆草袋,快步走在前面,她的头发被风吹得散乱,脸上沾满了沙,却依旧神采奕奕;

    陈阳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一个水壶,还拿着几包饼干,是打井队那边特意让他带来的。

    “周虎哥,大伙儿辛苦了!”

    拾穗儿走到近前,放下肩上的草袋,声音清亮,“打井队那边进展顺利,张教授不在,陈阳就跟我过来看看,给大伙儿加加油!”

    她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疲惫的脸庞,看到大家手上的伤口、肩上的红肿,心里一阵发酸,却很快稳住情绪,“田边的草方格已经铺了大半,就等着井水来了浇地,咱们这边一定要守住,不能让风沙毁了大家的心血!”

    陈阳也走上前,把水壶和饼干递给周虎:“张教授在这边指导,打井队那边有刘工盯着,我们抽空过来看看。这是队里省下来的水和饼干,大伙儿先垫垫肚子。”

    他看着眼前正在崛起的草袋墙,又看了看远处忙碌的村民,感慨道:“周虎哥,你们太不容易了,这道墙,就是咱们村的生命线啊!”

    “穗儿妹子,陈阳兄弟,你们来了就好!”

    周虎接过水壶,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有你们这句话,咱们浑身是劲!放心,有我们在,风沙绝对进不了村!”

    拾穗儿没有歇着,她拿起一把铁锹,就加入了填沙的队伍:“我来搭把手,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她的动作不算熟练,却很认真,每填一把沙都尽量填得密实,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她也顾不上擦。

    陈阳也没闲着,帮着运输队的队员们抬草袋,虽然他不如村里的汉子们有力气,却也咬牙坚持着,不落下任何一个活。

    看到拾穗儿和陈阳都加入了战斗,村民们的劲头更足了。

    “穗儿队长都来帮忙了,咱们也不能落后!”

    “加把劲!让风沙看看咱们金川村人的厉害!”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互相鼓劲,笑声、号子声、铁锹碰撞声,混合在风声中,形成了一曲激昂的战歌。

    太阳渐渐西斜,气温慢慢降了下来,但狂风依旧没有停歇。

    队员们的脸上、嘴里、耳朵里全是沙子,眼睛布满血丝,嘴唇干裂出血口子,渗出来的血珠很快就被风沙吹干,结成了血痂,一碰就疼。

    他们的动作因疲惫而略显迟缓,胳膊酸痛得抬不起来,肩膀被草袋和木杠压得火辣辣地疼,每动一下都要咬牙坚持,却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说要放弃。

    他们的眼神中的狠劲与决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锐利,像一团团火焰,在昏黄的风沙中燃烧。

    “喝口水!歇两分钟!”

    王婶带着几个妇女,扛着装满水的水壶和一些干馍馍,赶到了前线。

    她们的脸上也沾满了沙土,手上同样有被草秆勒出的伤痕,却依旧笑容满面。大家围拢过来,接过水壶,大口大口地喝着,虽然水带着淡淡的土腥味,却异常解渴,滋润着干裂的喉咙。

    馍馍干硬,难以下咽,大家却吃得很香,这是他们一天下来的第一顿饭,每个人都狼吞虎咽,生怕耽误干活的时间。

    “周虎,你们辛苦了!后面的草袋还在编,我们连夜赶工,保证明天给你们送足够的‘弹药’!”

    王婶看着周虎布满血丝的眼睛,心疼地说道,“家里的娃们都等着你们凯旋呢,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周虎点点头,咬了一口馍馍,嘴里塞满了食物,含糊地说道:“辛苦嫂子们了!有你们在,我们就有底气!放心,我们一定守住风口,不让大家的心血白费!”

    张教授也没闲着,他沿着正在构筑的墙体来回走动,时不时用手推一推墙体,检查是否稳固,又蹲下身,查看草袋的码放和木桩的深度,时不时提醒大家:“这里的缝隙没填实,再加点沙!”“这个木桩钉浅了,再往下钉十公分!”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大家都认真听着,按照他的要求调整着。

    黄昏时分,一道长约百米、高约一米的草袋沙墙,终于如同一条伤痕累累却岿然不动的巨蟒,横亘在了风口之前。

    墙体由成千上万个草袋交错码放而成,底部宽约两米,顶部宽约一米,中间填满了沙土,钉满了加固的木桩,显得格外坚固。

    虽然它看起来依旧简陋,在广袤的沙海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却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挡在了村子和田地前面,代表着金川村人用最原始的材料和最顽强的意志,向肆虐的风沙发出的第一声正式宣战!

    周虎扶着冰冷的草袋墙,手掌感受着墙体的坚实,望着远处依旧蠢蠢欲动的沙丘,又看了看身边累得瘫坐在沙地上的队员们——

    他们有的互相靠着休息,有的揉着酸痛的肩膀,有的还在检查着墙体的缝隙,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却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周虎突然张开嘴,用尽全身力气吼道:“今天,咱们立住了!这道墙,就是咱们的长城!明天,咱们接着干,把墙再垒高些、再加长些!直到把这狗日的风沙,彻底挡在家门外!”

    “好!彻底挡住它!”

    队员们齐声呐喊,声音在风口回荡,盖过了风声,充满了力量。

    拾穗儿和陈阳也跟着欢呼起来,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是激动的泪,是欣慰的泪,是看到希望的泪。

    残阳如血,将草袋墙和墙上墙下那些疲惫却坚毅的身影,染成了一幅悲壮而雄浑的剪影。

    风口阻击战的序幕,就在这漫天风沙与震天的号子中,轰轰烈烈地拉开了。

    而这道用汗水、泪水和不屈意志筑成的草袋长城,终将成为金川村抵御风沙的坚固屏障,守护着村里的田地与家园,也见证着金川村人不怕苦、不怕累、敢与天斗、敢与沙斗的英雄气概。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