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81章 家电出口
最新网址:www.00shu.la
    1959年1月的奉天,寒风呼啸着掠过兵工厂的烟囱。陈樾裹紧军大衣,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设计大楼。他的办公室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十几个技术员抱着图纸在等候。小张正忙着给每个人发号牌,看到陈樾来了,赶紧迎上来。

    "陈工,您可算来了!"小张搓着冻得通红的手,"三车间的老周等了快两小时了,说是新式抽水机的密封圈有问题。"

    陈樾点点头,哈出的白气在眼镜上结了一层霜。他摘下眼镜擦了擦:"让他们按顺序进来,每人十五分钟。"说着推开办公室的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小张早就生好了炉子。

    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农机样品,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陈樾小心地绕过一台微型柴油发动机,在办公桌前坐下。桌上摆着一份新到的《人民日报》,头版报道着毛熊领导人赫鲁晓夫即将访华的消息。

    "家电..."陈樾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他翻开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等十几个家电名称。墨水在纸上晕开,像一朵朵小花。

    老周是第一个进来的,这个四十多岁的八级技工手里拿着一个变形的橡胶圈:"陈工,您看这个密封圈,工作温度超过60度就变形..."

    陈樾接过橡胶圈,对着灯光看了看:"改用丁腈橡胶试试,配方比例调整到..."他在纸上写下一串数字,"耐温能到80度。"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等最后一位技术员离开时,窗外已经漆黑一片。小张端来晚饭——两个玉米面窝头和一碗白菜炖粉条。

    "陈工,您得注意身体。"小张看着陈樾狼吞虎咽的样子,心疼地说,"这都晚上九点了..."

    陈樾摆摆手,咽下嘴里的食物:"今晚我要熬夜画几个图纸,你去宿舍给我拿条毯子来。"

    等小张走后,陈樾锁上门,拉上窗帘。他闭上眼睛,意识沉入系统空间。蓝色的光幕在眼前展开,显示出各种家电的三维结构图。这些都是他在前世见过的普通家电,但需要根据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进行改造。

    "电机功率不能太大...材料要常见...结构要简单..."陈樾一边嘀咕,一边调整着设计参数。系统提供的优化方案中,很多精密零件都被替换成了这个时代能加工的简易版本。

    天亮时分,小张来敲门,发现陈樾趴在桌上睡着了,脸压在一张洗衣机设计图上,留下浅浅的印子。桌上散落着十几张图纸,每张都画得密密麻麻。

    "陈工!醒醒!"小张轻轻推他,"您怎么又通宵..."

    陈樾猛地抬起头,眼睛布满血丝:"几点了?"

    "七点半。"小张递上热毛巾,"部里来电话,说毛熊代表团明天就到,要您准备接待。"

    陈樾擦了把脸,精神一振:"正好!把这些图纸都收好,我要亲自向部长汇报。"

    二月的四九城,寒风刺骨。陈樾裹着厚厚的棉大衣,站在火车站台上跺着脚取暖。远处传来汽笛声,一列挂着毛熊国旗的专列缓缓进站。

    "记住,"部长低声叮嘱,"重点介绍农机和钻井设备,家电的事看情况再说。"

    陈樾点点头,眼睛却一直盯着缓缓打开的车门。第一个走下来的是个高大的毛熊人,留着浓密的大胡子,胸前挂满勋章。

    "这位是毛熊轻工业部副部长伊万诺夫同志。"翻译介绍道。

    握手时,陈樾注意到伊万诺夫的目光一直往他身后的展品区瞟。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农机具,但在角落里,小张正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拆箱——那是他们连夜赶制的家电样品。

    欢迎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酒过三巡,伊万诺夫终于忍不住了:"陈同志,我听说你们开发了一些...家用电器?"

    陈樾装作惊讶的样子:"您怎么知道的?那只是些小玩意儿..."

    "能让我看看吗?"伊万诺夫的眼睛闪闪发亮,"我们毛熊家庭主妇也需要解放双手啊!"

    第二天,在临时布置的展厅里,毛熊代表团成员围着一台简易洗衣机啧啧称奇。这是用搪瓷内胆和木制外壳组成的半自动洗衣机,靠一个小型电动机带动。

    "这个...真的能洗干净衣服?"一位毛熊女专家怀疑地问。

    陈樾微笑着示意小张演示。小张往内胆里放了三条脏毛巾,倒入热水和肥皂粉,然后接通电源。电动机发出嗡嗡的响声,内胆开始旋转。

    "只需要二十分钟。"陈樾看了看手表,"而且耗电量很小,普通家庭电路就能承受。"

    二十分钟后,当小张拿出干干净净的毛巾时,毛熊代表们爆发出一阵惊叹。伊万诺夫迫不及待地问:"产量多少?我们要一千台!"

    "还有这个。"陈樾掀开旁边一个木箱,露出一个金属外壳的电饭锅,"自动煮饭,不会糊锅。"

    接下来的展示简直成了抢购会。毛熊代表们对每样家电都爱不释手:

    - 用煤油灯原理改造的安全电暖器

    - 带机械定时器的简易电烤箱

    - 手动充电的剃须刀

    - 利用热管技术的节能电熨斗...

    "这些设计太巧妙了!"伊万诺夫拍着陈樾的肩膀,"用最简单的技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创新精神!"

    签约仪式上,钢笔在合同纸上沙沙作响。陈樾站在一旁,看着毛熊人签下一笔又一笔订单:洗衣机五千台、电饭锅一万个、电暖器两万台...

    "陈同志,"伊万诺夫握着陈樾的手说,"莫斯科见!我们还有很多合作机会!"

    回到奉天,陈樾立刻召集了各厂负责人开会。宽大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十几位厂长挤在一起,传阅着毛熊的订单。

    "老李,洗衣机交给你们纺织机械厂。"

    "电饭锅由五金厂负责。"

    "电暖器给锅炉厂生产..."

    陈樾像下棋一样分配着任务。有人提出困难:"陈工,电动机供应跟不上啊..."

    "沈阳电机厂已经扩产了。"陈樾翻开笔记本,"每月能提供五万台小型电动机,优先保证出口订单。"

    散会后,小张忧心忡忡地问:"陈工,咱们自己老百姓还用不上这些家电呢..."

    陈樾神秘地笑了笑:"别急,等出口赚了外汇,国内价格就能降下来。"

    三月,第一批家电生产线在奉天投产。陈樾几乎住在了工厂里,每天在各个车间穿梭。在洗衣机装配线上,他亲自示范如何调整皮带松紧度;在电饭锅车间,他教工人怎样检测温控器的灵敏度。

    "这个焊点不够牢固。"陈樾戴着电焊面罩,指着内胆的一个接缝,"要多加两个焊点,否则长途运输会开裂。"

    年轻的焊工小王紧张地点头,手里的焊枪都有些发抖。陈樾拍拍他的肩膀:"别紧张,我教你。"说着接过焊枪,动作娴熟地在金属接缝处点了几下,溅起耀眼的火花。

    五月,全国各地陆续建起了家电分厂。陈樾坐着他的"猫猫车"四处奔波,从东北到华南,指导厂房建设和生产线布置。这辆全地形车的后座上总是堆满图纸和样品,副驾驶位置固定着一台军用无线电,随时与各地保持联系。

    在武汉的一家新建工厂,陈樾发现电烤箱的发热管合格率很低。

    "镍铬合金的纯度不够。"他拿起一根发红的发热管仔细观察,"去找冶金局的张工,就说我要用他们新研发的那批材料。"

    厂长老刘挠着头:"可那批材料是计划分配给..."

    "就说是我说的。"陈樾斩钉截铁,"民用优先,这是上面的新精神。"

    六月,第一批家电通过满洲里口岸运往毛熊。同时,东南亚各国的订单也纷至沓来。在广交会上,泰国商人围着电风扇样品啧啧称奇;马来西亚代表对简易冰箱爱不释手;新加坡客商则看中了造型精美的电热水壶...

    "这个...真的能自动断电?"一位缅甸商人指着电水壶的温控器问。

    陈樾亲自演示:当水沸腾时,蒸汽推动一个小机关,啪的一声切断了电源。围观的外商们发出阵阵惊叹。

    "我们要五千台!"

    "给我们优先供货!"

    "价格好商量!"

    签约台上,钢笔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小张忙着给各国代表递茶倒水,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

    七月的一天,陈樾正在办公室审核月度报表,部长突然打来电话:"樾啊,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

    原来,通过家电出口赚取的大量外汇,国家决定大量进口粮食。陈樾被任命为技术顾问,负责检验进口粮食品质。

    "记住,"部长在电话里强调,"质量第一,价格第二。我们要对老百姓的肚子负责。"

    接下来的几个月,陈樾带着他的团队跑遍了全国各大港口。在天津港,他们检查鹰酱小麦的含水量;在湛江港,他们抽样检测泰国大米的碎米率;在大连港,他们化验澳大利亚面粉的蛋白质含量...

    "这批小麦有轻微霉变。"陈樾捏着几粒麦子对小张说,"通知商检局,整船扣下。"

    加拿大商人急得直跳脚:"这只是个别现象!我们可以降价10%!"

    "不行。"陈樾态度坚决,"一粒发霉的粮食也不行。"

    当晚,他在港口仓库里通宵工作,亲自监督工人一袋一袋地检查。天快亮时,小张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馄饨:"陈工,您歇会儿吧,眼睛都熬红了..."

    陈樾摇摇头:"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马虎不得。"

    到1959年底,全国共进口粮食近亿吨。这些粮食被秘密储存在全国各地新建的粮仓中。陈樾设计的"四防"粮仓(防潮、防鼠、防霉、防盗)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旦前夕,陈樾站在天津港的码头上,望着最后一船进口小麦缓缓靠岸。寒风呼啸,但他的心是热的。小张给他披上军大衣:"陈工,回去吧,部里还等着您汇报呢。"

    陈樾点点头,转身走向等候已久的吉普车。身后,起重机正把一袋袋小麦卸下船,工人们喊着号子,热火朝天地工作着。这些粮食,将是来年困难时期的重要保障。

    回到四九城,总结会议上,部长握着陈樾的手说:"你今年立了大功啊!家电出口赚外汇,粮食进口保民生,这才是真正的'两条腿走路'!"

    陈樾谦虚地笑笑:"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走出会议室,四九城城飘起了雪花。陈樾站在窗前,望着银装素裹的城市,思绪万千。这一年的努力,或许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远处,1960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最新网址:www.00shu.la